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有關注各類富豪榜單的,應該會發現世界首富的財富值多年來一直都維持在1000億+美元,遲遲無法達到萬億美元,是什么限制了他們嗎?其實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各個榜單上的富豪并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世界首富目前富豪榜排名最有名的有兩個:一個是
如果有關注各類富豪榜單的,應該會發現世界首富的財富值多年來一直都維持在1000億+美元,遲遲無法達到萬億美元,是什么限制了他們嗎?其實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各個榜單上的富豪并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世界首富
目前富豪榜排名最有名的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的《福布斯》雜志發布的“福布斯富豪榜”;另一個則是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胡潤百富榜》。如果說《福布斯》雜志的開始還略有一點點的專業的話(畢竟是個正規媒體),那么《胡潤百富》的開局就是一個“玩”字,1999年首個《胡潤百富榜》是胡潤個人利用業余時間和假期,查閱了上百份報紙雜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報表后,自己估算排出來的。
雖然后續隨著名氣的擴大,兩個榜單的運營團隊不斷擴大,但兩榜單依然存在諸多的漏洞,這也是它們一直廣受爭議的原因,那么兩個榜單有什么漏洞呢?
(1)統計范圍太廣,時間間隔太短:有關注過富豪榜的應該都知道,目前福布斯和胡潤每年均會出一版富豪排行榜(以年份劃分),而且不僅僅是某個國家的富豪榜,而是全球主要的國家的富豪榜,所以一年就得編制數十個排名榜。如果僅僅只是一個富豪榜還好,為了創收,兩個榜單還分別衍生出了所謂的慈善的富豪榜、名人榜、品牌榜、30歲以下白手起家富豪榜、頂級酒店排行榜以及奢侈品消費排行榜等等各類千奇百怪的榜單,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們排不到的,只要這個榜單有利可圖,那么他們就不會放棄。
你自己試想一下,真的深入調研各類榜單的真實數據的話,全世界那么多個國家那么多個各類榜單,這是一個幾百人團隊能解決的嗎?不,這個團隊沒有個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根本不可能完成以上的年度調研。所以上述榜單的數據,在我個人看來,大部分就是福布斯和胡潤參考各類網上消息、企業股票市值、年報等等資料,自己大致估算的數據,而這估算還只是明面的財富,富豪們隱形的資產他們根本無從得知。
比如說馬云在國外低調買個套房子或者說馬云出資成立一家企業但掛在其表弟名下,那么這兩個團隊能查出來嗎?顯然并不能,所以說兩個榜單的數據有多水由此可知。特別是現實中有一個怪現象,沒實力的人其實往往越希望上榜(賺名氣),而真正有實力的則往往不愿意上榜,希望藏富(兩者思維就會給胡潤及福布斯帶來“生意”)。
(2)頂級富豪的影響力:其實能在榜單上,往往都不是最頂級的富豪,真正頂級的富豪們,如果他們不想出現在排行榜上,我想最少有999種方式不上榜,所以福布斯及胡潤的榜單,本身只不過是想讓我們看到的榜單而已,并不是真的“富豪榜”。
舉個例子:說到日本富豪,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映就是日本的六大財團:三菱財團、 三井財團、 住友財團、 富士財團、 三和財團、勸銀財團。以三井財團,旗下涉及櫻花銀行、三井物產、東芝、索尼、三洋、豐田汽車、三越、東麗等等企業。但可笑的是兩個榜單上的日本的首富卻是優衣庫(賣衣服)的柳井正。同樣的情況在美國也如此,美國的首富竟然不是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等十大財團的掌控者,反而是亞馬遜的杰夫·貝佐斯;此外歐洲同樣如此,德國西門子、克虜伯財團等掌控者也不是首富。
當然這些財團涉及到產業鏈太過于龐大和復雜,往往涉及數百甚至數千家企業,所以你讓福布斯及胡潤兩個團去理清這些世界上有名財團資產情況及股東信息,顯然他們才不會愿意花這個功夫(得不償失),也就不可能去對這些財團的掌控者及大股東進行排名了。
為什么榜單沒有破萬億的?
目前兩個榜單的前列基本都是互聯公司,這些企業或上市(有股票價值參考)或有融資估值可參考,是兩個榜單最容易拿到數據的一個行業,所以也是上榜最多的企業。而互聯網科技企業誕生的時間較短,要達到萬億美元,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了;此外互聯網企業大部分股價存在虛高的狀況,市值起起伏伏也大,一個大跌,就可能導致其大股東從首富掉出前三了,所以說要想這些企業達成萬億美元的財富值,依然需要時間沉淀!
王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