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比起大都市,小城總是沉默的。說到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句看上去無用的廢話,或許正是生活的大部分意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云南河口縣的一位偉大的母親的故事在河口市場內,一位38歲的女人正賣著魚,憑借著熟練的技術,摸過無數條魚,由選、抓、稱
比起大都市,小城總是沉默的。說到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句看上去無用的廢話,或許正是生活的大部分意義。”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云南河口縣的一位偉大的母親的故事
在河口市場內,一位38歲的女人正賣著魚,憑借著熟練的技術,摸過無數條魚,由選、抓、稱、殺、洗、砍、裝,有時不到1分鐘處理一條。偶爾血水濺到眼睛,女人瞇著眼就可以殺完。
她是四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在長期這樣子的工作下,她的指腹、關節、掌心處都是破口,泛起白皮。傷痕沿著掌紋裂開,長好的地方逐漸和舊傷融為一體。甚至左手小指差點被砍斷,并且傷到了筋,至今無法彎曲。
即便這樣,她依舊沒有向生活妥協,因為她上有老下有小,全家都等著她來養呢!
賣了整整15年的魚,陳雪蓮從不擔心自己的生意,她給河口全縣2/3的飯店供貨,且康源老市場只有她一家魚店。所以即便是每月供應著三千多的房貸,也不成問題。
陳雪蓮本想著日子能一直這樣子安穩的走下去的,但是沒有想到在今年2月20日,她照常進了170公斤魚,在熱賣著,抬頭看見一群穿制服的人,叫她“馬上關門”。
因疫情的到來,令她不得不把店鋪給關門。就這樣,停業近三個月后,終于解封可以開門了,但是很不幸的是,店鋪里的魚池干了,注水后開始漏水,一個氧氣機也壞了。疫情期間,菜價翻倍,所有的商品都漲價了,銀行卡余額僅剩900多元,連另一個市場的人都知道,她沒錢了,向賣魚的同行借錢買菜。
有人會問,她開賣魚的店鋪,應該會掙不少的錢,為什么還會淪落到去向同行借錢呢!
也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陳雪蓮家里早已沒有了積蓄,去年的時候,癱瘓將近七年的丈夫去世了,留下四個要撫養的孩子跟兩個年邁的公婆,公婆都有慢性病。女兒在外地讀高中,有天,打電話來說,想吃麻辣燙,一份要18元,女兒親切的問道,“我能吃嗎?”陳雪蓮聽了很難過,兒子還在家隔離,公婆還需要花錢看病。房貸每個月要還3千多,全家都要靠她。
壓力全部都到她這來了,她真的繃不住了,但也只能趁洗澡偷偷哭一下。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云南邊境縣河口出現陽性確診病例,一度“封城”。能離開的都是一些年輕人,或是找了地方去的生意人。如今縣城空蕩蕩的,與以往的喧鬧截然不同,人們把嗓音悶在口罩以內,輕聲細語。
而街道上最常見的是噴灑消毒液的作業車,水泥地上長出了野草,高高地立在街道中央。
陳雪蓮留了下來,她也沒有地方可以去了,畢竟還有一大家子人等著她來照顧呢!5月重新開了店,還是那一身黑色衣服。即便生意不好,但是依舊還是默默的堅持著。
疫情,真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各行各業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從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節奏。
小城市跟大城市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經濟發展。有的人生活太過于安逸,不愁吃不愁穿閑的不知道做什么,有的人卻沒有收入每天都在為吃飯發愁,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生活還要繼續了,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換自己想要的生活。
期待我們能早日拆下口罩,把聲音歸還回之前喧囂的城市以及鄉村街道。讓生活秩序恢復正常吧。
陳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