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不僅僅是人美景美還有源遠流長的璀璨文化傳統文化主題旅游正是其中之一由四川省文旅廳推出的非遺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非遺之旅”,以非遺項目為核心、以旅游線路為依托,以非遺傳習所、非遺體驗區和體驗基地等為載體,通過產品
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
不僅僅是人美景美
還有源遠流長的璀璨文化
傳統文化主題旅游正是其中之一
由四川省文旅廳推出的非遺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非遺之旅”,以非遺項目為核心、以旅游線路為依托,以非遺傳習所、非遺體驗區和體驗基地等為載體,通過產品設計、線路策劃,推進非遺元素與旅游線路融合,與知名景區融合,與旅游服務融合,與旅游體驗融合。
該項目旨在促進非遺項目與旅游線路和景區景點融合,推動非遺保護設施與旅游服務融合,并提升非遺技藝傳承與旅游互動體驗的融合。
項目包括了10條旅游線路,分別為藏羌環線非遺之旅、香格里拉非遺之旅、蜀道三國非遺之旅、古蜀名鎮非遺之旅、川北巴山非遺之旅、茶馬古道非遺之旅、川江沿線非遺之旅、青城峨眉非遺之旅、年畫體驗之旅和竹藝體驗之旅。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
走進古蜀名鎮非遺之旅
感受四川的非遺魅力
依托文化旅游名鎮和街區的豐富非遺資源,深度體驗古蜀民風民俗的獨特韻味。
成都市及周邊
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文殊坊,武侯祠,錦里,寬窄巷子,杜甫草堂,水井坊博物館、望叢祠旅游景區,川菜博物館,三道堰古鎮,街子古鎮,懷遠古鎮,平樂古鎮,安仁古鎮,黃龍溪古鎮,五鳳溪古鎮,洛帶古鎮。
金沙遺址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金沙遺址博物館2007年在金沙遺址原址建成開館,展示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獨特的青銅文明。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兩大主體建筑——遺跡館和陳列館,分別位于摸底河的南北兩岸,一方一圓,剛柔并濟,相得益彰,成為成都市重要的地標性建筑。
2011年12月,中國文化遺產標識——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又被確定為成都市城市形象標識的核心圖案,如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不僅是代表成都悠久歷史文化的標志性景觀,更成為成都市不可缺少的古蜀文化展示與研究中心、青少年社會教育基地以及游客參觀休憩的重要場所。自2007年4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中外游客1273萬余人次,“讓更多人走進金沙,讓金沙走向世界”的理想正得以實現。
武侯祠(漢昭烈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線的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市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死后又被蜀漢后主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陜西省漢中的勉縣(沔縣),但目前最有影響的是成都武侯祠。
成都水井坊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館、非物遺產演示場所、酒文化體驗中心、優質名酒原產地四位一體,集中保護和展示600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水井街酒坊遺址原貌,以真實的生產場景再現600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展現水井坊特色酒文化體驗的主題性博物館。
水井街酒坊遺址上啟元末明初,下至當今,延續600年從未間斷生產。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我國發現的古代釀酒和酒肆的唯一實例,堪稱"中國白酒第一坊",其史學價值可與"秦始皇兵馬俑"相媲美,是中國白酒業發展的一部無字史書。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釀造的水井坊酒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域產品"稱號,這是中國首例獲得"原產地域保護"的濃香型白酒。
成都川菜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古城鎮,是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占地約四十畝,投資近億元,藏品六千余件。
博物館以繼承川菜文化傳統、弘揚四川美食為宗旨,秉承“美食面前有食無類”的理念,為美食王國的無國界公民打造川菜文化傳播平臺。
游客將由雙語體驗師指導,現場學習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過程,并通過鼻聞口嘗體驗川菜的色香味形器以及“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五味調和,百味生香”的豐富內涵。
平樂古鎮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崍市西南18公里處,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鎮。平樂古鎮素有"一平二固三夾關"的美譽,歷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層疊,竹樹繁茂。發源于天臺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經古鎮,碧水縈繞,鷗鳥出沒,四季風景如畫。白沫江兩岸古木參天,眾多樹齡上千年的榕樹,遠遠望去如云蓋地。平樂古鎮老榕樹、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腳、青石鋪成的街道、一望無涯的竹海千百年來共同培育了古鎮人田園詩般的山水情懷,涵養著平樂古鎮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
平樂古鎮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漢時期就已形成了集鎮,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公元970年為火井縣治所在地。聞名遐邇的"九古"風華,承載了平樂道不盡,說不完的文化風韻——古街、古寺、古橋、古樹、古堰、古坊、古道、古風、古歌……平樂古鎮的"鎮外之景"更令人嘆為觀止:蘆溝自然風景區、金華山風景區、金雞溝風景區、花楸山風景區和秦漢古驛道風景區,無一處不是人類文明之經典。
黃龍溪古鎮是十大水鄉古鎮之一,有著1700余年歷史的川西古鎮黃龍溪,位于成都市東南約30公里處的雙流縣。該鎮屬四川省歷史文化古鎮及省級旅游風景區。古鎮不僅風光秀麗、環境優美,還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影視攝影基地。古鎮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樹、古廟、古水陸碼頭、古建筑和古樸的民風民俗。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國家級環境優美小城鎮。素有"影視城"、"中國好萊塢"之稱。
黃龍溪古鎮內,明清時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紅石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無不給人以古樸寧靜的感受。鎮內還有六棵樹齡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雄渾厚重,給古鎮更增添了許多靈氣。鎮內現還保存有鎮江寺、潮音寺和古龍寺三座古廟幽深的老街,彎彎曲曲,街道兩旁有眾多小飯店,門前大多飄著一面藍底白字的酒旗,什么"魚香子"、"呂回頭"、"唐酥店"等,在風中不停地舞動著招徠著客人。
成都牛兒燈、成都皮影戲、成都木偶戲、被單戲、四川揚琴、四川清音、金錢板、四川車燈、四川相書、四川蓮簫、四川評書,成都面人、川菜傳統烹飪技藝、郫縣豆瓣傳統制作技藝、糖畫技藝、懷遠三絕制作技藝、賴湯圓傳統制作技藝、夫妻肺片傳統制作技藝、鐘水餃傳統制作技藝、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客家婚俗、端午龍舟會、成都燈會、人日游草堂、郫縣望叢賽歌會、天彭牡丹花會、元通清明春臺會、客家水龍節等。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
重點介紹一些非遺代表性項目
成都皮影又稱燈影戲,是四川皮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藝術品種。屬四川西路皮影,古樸、莊重、典雅、大氣的造型特點在中國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它美觀華麗、雕工精致、線條流暢,設色古樸不失鮮艷,其大氣、典雅的特點,給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覺,使人一見傾心。皮影的造型全靠手上功夫,從一張牛皮雕刻成千萬美麗的影子,再幻化成百千感人的故事,小小的影子既能讓人悲憫劇中人,也能跟隨它一起歡天喜地的迎神祈福。
幾百年來,成都皮影文化深刻地影響了川西平原的民間藝術,在本土藝術發展史和民間說唱藝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成都木偶戲形成于唐代是一種由演員在幕后操縱木制玩偶進行表演的漢族傳統戲劇劇種,歷代藝人智慧和實踐的結晶。
成都木偶以造型精美、表演細膩、音樂委婉而見長。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成都木偶在繼承“川派”木偶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地方戲曲、民間歌舞等姊妹藝術的表演技法,廣采南北各派木偶藝術之精華為己所用,形成了“阿睹傳神”的成都木偶,獨創了木偶變臉、吐火、摘花、轉帕、長綢、耍帽翅、翎子功等絕技,從而形成了華麗、優美、細膩、古樸的藝術風格,以其技藝精湛、劇目豐富、歷史悠久而享譽海內外。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欄目專題曾報道中國成都木偶為“中國一絕”。
四川揚琴又稱“四川琴書”,流布于四川省漢族地區,因采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據傳,清代乾隆年間四川已出現以揚琴伴奏的說唱表演,演出時單人自彈自唱,以說為主,以唱為輔,唱腔比較簡單,說白時還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稱作“話鼓揚琴”。
傳統四川揚琴由五個演員分成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表演,行話謂之“五方人”。演出時一般以坐唱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員在場上有說有唱,同時自操樂器伴奏。曲目中人物眾多、不敷分配時,可一人兼唱多角。
四川揚琴傳統曲目有《闖宮》、《醉酒》、《秋江》、《船會》等上百個,內部編印的《四川揚琴詞本匯編》、《四川揚琴唱腔選集》達13冊之多。揚琴藝術承載了巴蜀的歷史文化,具有特殊的社會學、文化學研究價值。目前這一曲種后繼乏人,前景堪憂,亟待保護傳承。
成都燈會始于漢,興于唐。承續中國二千多年觀燈習俗,歷史深厚,源遠流長,唐宋明清等朝代在詩詞中均有對成都燈會盛況的描寫,是全國知名燈會之一,也是成都對外交流的“城市文化名片”和“民俗文化品牌”。
成都燈會最重要的文化價值體現在:二千多年來不斷地繼承和發揚這一優秀傳統民間文化,鍥而不舍,承襲傳統文化精髓、弘揚文化主旋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成為中國燈會大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對比全國各地燈會,成都燈會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本期非遺之旅就到這里啦
最后希望大家
走進非遺之旅 感受文旅融合
推薦閱讀:
跟著非遺游四川——年畫體驗之旅
四川非遺體驗之旅 | 峨眉武術體驗基地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 | 古 霞 排版 | 古 霞
校對 | 劉 念 責編 | 韓曉冬
投稿郵箱:ichfysc@163.com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