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內容收集于2021年6月7日僅供有需要的同學參考01基本情況坐標甘肅省天水市,公立高中有編制;本科學歷,教齡1年;執教高考科目,暫未評職稱。帶兩個班,不當班主任。教學上平均每周16節課,兩個晚自習,周末雙休。02工作有感之前在一線城市工
本文內容收集于2021年6月7日
僅供有需要的同學參考
01 基本情況
坐標甘肅省天水市,公立高中有編制;本科學歷,教齡1年;執教高考科目,暫未評職稱。
帶兩個班,不當班主任。教學上平均每周16節課,兩個晚自習,周末雙休。
02 工作有感
之前在一線城市工作,在不同性質的企業都待過一段時間。
第一份工作的氛圍腐敗,同事之間勾心斗角,發展上沒有什么上升空間。
第二份工作剝削嚴重,三十歲或三十五歲可能會面臨失業,焦慮感很嚴重。
個人總感覺壓力很大,于是便選擇了離開大城市回到小城市。
剛入職學校的時候,講課會有點緊張,但上過幾節課之后就完全適應了,當前的工作壓力較之前小很多。
一方面,大部分都是女教師,大家的關系都比較融洽,沒有什么競爭壓力,辦公氛圍也還好。
雖說學校要求了坐班,但除了班主任之外,科任老師們沒有都一直坐班,如果不是正式請假不坐班也不會扣錢。
另一方面,目前學校評職稱主要看工作能力和參賽獲獎的情況,相對還算容易。學校其實對老師的要求算是挺嚴格的,比如老師們要手寫所有教案,每天批作業。
學校定期檢查教學,開會還會批評表現不好的人。比較佛系的老師可能一直評不上,但有能力的老師還是晉升較快的。
可能因為處在小城市,大部分人似乎沒什么拼搏勁都比較佛系,都期待著趕緊放寒暑假。很多老師懷孕生小孩,產假一請就是半學期,學校經常處于人手緊張的狀態,跨年級代課的老師很多。
另外,雖然學校形式主義的事情也很多,但一般能逃則逃,逃不過偶爾也能糊弄一下。總體來講,當前的工作還算比較輕松自由。
經歷了幾種不同性質的工作,我感覺體制內的工作還是挺適合咸魚的。如果沒什么宏圖大志,相對于社會上的其他行業來講,教師工作的幸福感還是比較高的。
當老師對多數人來說,收入和發展上限會比較低。但目前個人看來,各行業都是圍墻,關鍵看自己想追求什么了。
一般剛畢業雄心萬丈想要拼搏的人,可能會不喜歡體制內。
還有就是一畢業就進了學校工作沒有怎么經歷過社會上其他行業的毒打的人,可能也不是很能體會到編制內的好處。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人終究都是平凡人,應該還是會羨慕體制內的工作的。
以前都是“窮教書的”,近幾年國家扶持教育的政策還可以,各地老師的收入比以前更可觀了,加上寒暑假的加持,所以很多畢業生開始紛至沓來。
現在再想想,反正都是教書匠,一輩子不窮也不富,可能帶上十屆畢業班就退休了。
03 年收入這個事
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后打卡基本工資平均在2700元左右,年底有第十三個月工資約4000元。
每月住房公積金個人和學校雙方各繳一半,合計約1025元。沒有住房補貼,學校提供早午飯和住宿。
一年所有的績效工資約2萬多元,其中包括課時費、每月基礎績效(約500元/月)、晚自習費(約100元/次),通常按季度發放。
除此之外,據了解在編在崗老師還有一項約5萬元的綜合獎金(類似其他地區的精神文明獎,不過此項今年或以后可能會取消)。
績效·早/晚自習
目前學生七點之前就到校了(坐標西北的省份冬天還沒天亮),早讀主要是由語文和英語老師負責。看早讀沒有錢,這部分老師比較辛苦,尤其冬天很痛苦。
績效·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每月津貼大概一千多一點,學校一般是直接指定班主任,老師們沒有太大的選擇權利。個人不太愿意當班主任,因為其工作量是普通任課老師的兩倍不止。但是如果當了班主任,相對更容易評職稱。
績效·高考獎金
帶高三的老師有高考獎金,由于較少有新老師直接帶高三,所以目前不知道大概會有多少。
績效·大型考試監考費
學校平時的考試監考沒有費用,如果遇到大型的社會性考試,據了解每天監考費約六百元,但不是人人都這個監考機會。
節假日不發錢,一般是發購物卡或者生活日用品。假期方面一般7月中旬放暑假,1月中旬放寒假,教師培訓一般是安排在開學前幾天。
今日算術
工資收入 2700 X 12= 32400元 第十三個月工資 約 4000元 公積金補貼 1025 X 12= 12300元 績效收入 約 20000元/年 綜合獎金 約 50000元/年 年收入合計 約 118700元
往期回顧
細說高中教師收入(江蘇無錫篇)
廣東珠海教師收入
細說高中教師收入(上海虹口篇)
除去不是人人都有的班主任費和高考獎金外,年收入合計約11.9萬元。試用期對收入影響不大,總額跟轉正后差不多,后面要提升的話就要評職稱了。
謝小探小語:
據目前已知的情況,很多地區的試用期對收入有較大影響,總收入大概只是轉正后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不過本文中試用期的收入不算低,屬于“高起點”,文中老師表示之后如果不評上更高的職稱,收入較難提升。
另外,文中的老師在入職學校之前在不同性質的企業工作過,這也算是別樣的人生經歷吧(一畢業就進入體制再出去的這種方式,顧慮會更多),這樣的經歷使得文中老師更加明白自己最終想要什么。
這也讓我甚是感慨,世事真是變化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九十年代曾有公職人員辭職嘗試下海,二十一世紀現有應屆畢業生考編只求上岸。再下一個十年或二十年,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本文未經謝小探允許,不得擅自轉載!
何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