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家的“靈魂談判”又來了,讓醫藥圈炸開了鍋。均價1.3萬的冠脈支架被談到700塊左右,最低報價僅469元!有藥代直呼:“做個睫毛都不止那些錢了”。冠脈支架降價達95%,成本到底是多少?更有人問:幾百塊的支架,你們敢用嗎?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
國家的“靈魂談判”又來了,讓醫藥圈炸開了鍋。
均價 1.3 萬的冠脈支架被談到 700 塊左右,最低報價僅 469 元!有藥代直呼:“做個睫毛都不止那些錢了”。
冠脈支架降價達 95%,成本到底是多少?更有人問:幾百塊的支架,你們敢用嗎?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這件事,主要內容如下:
1)心臟里面放支架,到底有何用?
2)上萬塊降到幾百,為何差價這么大?
3)幾百塊的支架,質量到底靠不靠譜?
一、 冠脈支架,到底有何用?
心血管疾病比癌癥還要命,是中國人死亡的頭號元兇。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 300 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 10 秒就有 1 人被它奪去生命。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9》顯示:我國有 3.3 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 1100 萬,肺原性心臟病 500 萬……
拿冠心病來說,就是心臟的 冠狀動脈管壁上,長出了粥樣斑塊。
粥樣斑塊中的脂肪太多,或者包裹斑塊的膜變薄,斑塊就會破裂,然后堵塞冠脈,導致心臟得不到血液供應,最終心肌細胞壞死。
而解決冠狀動脈的狹窄或閉塞的方法就是 冠狀動脈介入術(也叫心臟支架手術)。
其中,心臟支架植入的治療方式占比近 90% ,已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技術。
下面,給大家演示一下心臟支架手術的過程:
從 2009 年到 2019 年,中國冠心病手術量從 23 萬例發展到超過 100 萬例。如今,我國一年要用掉上百萬個心臟支架。
對心血管急癥患者來說,心臟支架的植入無疑是“救命神器”,讓生命得到了延長。
那么,心臟支架手術到底要花多少錢?
其實醫生的手術費用才幾千塊,主要貴在材料上。國產支架 7000 元左右,進口支架 1.3 萬左右。
業內“做一個支架回扣 1 萬”的傳聞屢見不鮮。為此,國家醫保局多次籌劃各種改革,希望能砍掉這層費用。
二、萬元降至數百元,背后的真相是?
如果家人躺在手術臺上,急需用到支架,一只 1 萬多,你會怎么辦?
大多數人咬咬牙也得接受,醫院不是菜市場,人命關天由不得討價還價。
但據統計,中國冠心病患者只有 10% 用上了支架,原因只有一個字,那就是 “貴”。
這次國家集采讓萬元支架降到幾百塊,國產和進口的都有。終于,國人也能實現 “支架自由” 了。
我們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信息如下:
可以看到,報價最低的來自吉威醫療,從以往的 1.3 萬降至 469 元,降幅高達 96% 。
一直賣一兩萬的支架,為什么 “國家隊” 一出手,現在幾百塊就肯賣?是廠商傻,做慈善嗎?
1、國家集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有人形容支架的價格水分,“ 就像水盆里的毛巾,拎起來就淋水,根本不用擠。”
其實,大幅降價的根本原因是:流通環節過多,價格過度虛高 。
中國價格協會曾做過統計,支架從出廠到患者用上,要經過獨家代理商、省級經銷商、地市各級經銷商、醫院等多個環節,平均加價 2.28 倍。
去年,一位心血管科醫生被查出 10 年收回扣 500 多萬,曾從一位經銷商手中一年就能收 50 萬元......
這就是醫療銷售體系的亂象,多層盤剝后價格抬高幾十倍,最終都讓老百姓和醫保基金來買單。
2、自由競價,價低者得
一款藥物值多少錢很難說,因為研發費用無價。醫療耗材也是一樣,如果由國家來定價不太合適。
于是,在這次心臟支架的國家集采中,國家干脆不定價了。
規則很簡單,價低者得,報價最低的前 10 名,吃掉國家采購的所有份額,其他人全部出局。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條件。
也就是說,心臟支架賣多少錢,廠商自己說了算 。
這種自由競價的方式,比官方親自 “靈魂砍價” 效果更好。不管是國內還是進口廠商都慌了,紛紛報出了 0.5 折的價格。
難怪現場有藥代直呼:“這太恐怖了......”
三、幾百塊的支架,你敢用嗎?
預計在 2021 年 1 月,國內就能用上均價 700 塊的心臟支架了。但是,便宜能有好貨嗎?幾百塊的支架你敢用嗎?
下面詳細分析:
1、便宜的支架安全嗎?
這么低的價格,會不會質量不過關?以次充好?
我國每年要用掉 150 萬個心臟支架,這次中標的都是臨床長期使用、經受了考驗的成熟產品。
比如,10 個中標產品有 7 個是市場份額前 10 名,這意味著醫生不用猶豫用哪個更好,和以前沒什么差別。
官方也回應道:“醫療企業要接受嚴格的國家監管,特別是它屬于醫用耗材,監管力度只會更強”。
同時,也明確了企業責任:患者因使用中標產品生產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將由中標企業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并且,國家醫保局將和醫用耗材安全質量部門開展聯合監管,對所有中標產品的使用實現全過程追溯,最大程度保證產品質量,讓患者放心。
2、賣這么便宜,會虧本嗎?
其實,光支架本身來說,生產成本其實很低,就算賣 700 塊,充其量只是利潤減少,并不至于虧本。
賽諾醫療曾披露過國內主要企業的毛利率:柏盛國際 83.46%、樂普醫療 79.28%、微創醫療 70.21%。
國家醫療保障局也回應,對于這樣的降幅不必太過驚訝。他們經過大量調研分析,預期最低價就在 500 元左右,和實際情況非常接近。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廠家虧本,商家無利不起早,虧本的事怎么會趨之若鶩呢?只不過是 “薄利多銷” 罷了。
更何況,實施支架手術的導管、球囊等輔材沒有列入這次的國家集采,廠商還可以通過搭售配套商品賺取利潤。
四、支架降價,真的能惠民嗎?
有些人會有這個擔心,支架降價歸降價,老百姓能真正享受這個福利嗎?
1、降價后,醫院會買不到嗎?
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依據。前幾年,一些高價抗癌藥降價納入醫保,但卻在醫院消失了。
這是因為醫院的醫保報銷額度有限,超額的就得醫院或醫生來買單,有些醫院干脆就不進貨了 。
這次支架降價這么多,醫院也會買不到嗎?
關于這個問題,官方回應說,這次共采購了 107 萬個心臟支架,監管部門會在各環節加強監督,讓患者用上低價支架。
2、醫生還有動力做手術嗎?
其實更令人擔心的是,支架大降價,醫生收入也大打折扣,還有醫生愿做手術嗎?
一臺心臟支架手術,需要 4 名醫護人員配合完成,要穿著重達 15 斤的鉛衣,在 X 射線環境下緊張工作。
日積月累的射線輻射,對身體的損傷不容小覷,但醫生每臺的手術費只有 1500 元 。
醫生的勞動價值沒能得到體現,就會從其他渠道尋求彌補。
如果說支架賣一兩萬時,醫生還有動力做,但在支架 700 塊時就未必了。
在某知名醫學論壇,我們也看到了類似的高贊討論:
可以理解,醫生也是凡人,如果沒錢賺還傷身體,誰都會再三考慮。
3、DRGs 付費,能解決問題嗎?
其實監管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推行的 DRGs(按疾病診斷分組),或許是最合適的方式。
DRGs 指的是,醫院將患者按病種、病情、年齡、性別等分成若干組,治療同組疾病,醫保支付總額相同。
比如,小王和小李被分在同一疾病組,不管他們用 1 萬還是 700 的支架,醫保支付給醫院的錢都是一樣的。
原本總價 2 萬的手術,現在支架只要 700 了,結余的錢該怎么辦?
為此,官方專門制定了相關措施,具體包括:
已實行 DRGs 地區:不下調支付標準,結余部分醫療機構可以留用;
未實行 DRGs 地區:醫保將拿出結余資金的 50% ,用于激勵醫院。
這意味著,支架費用下降了,剩余的錢可以作為獎金發給醫生。
醫生拿著陽光的收入,自然好過私底下的灰色交易。醫生的合法收入提高了,才能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實惠。
否則,優秀醫生都投身私立醫院尋求發展,老百姓也就只能去私立醫院,花高價做手術了。
五、寫在最后
以前 6 瓶飛天只夠買 1 個支架;如今 1 瓶茅臺可以買 6 個支架。
國家對高值醫用耗材的“靈魂砍價”,藥企少賺一點,讓老百姓更實惠一些。
但天價支架只是冰山一角,高額醫療費屢見不鮮。除了醫保,適當配置一些商業保險,才更有底氣去應對。
如果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保險是門復雜的學問,普通人可能稍不留神就踩坑了,這里我以多年的實操經驗整理了一份資料,里面包含有《社保手冊》、《投保指南》、《保險方案》、《疾病核保》等知識,資料詳盡,關注深藍保,私信回復 “福利” 可以免費獲取,希望能解決你的保險問題。
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