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有日本媒體在網上曝光了一個5.5英寸的iPhone模型,外界普遍認為這是iPhone13的機模。這模型到底是不是iPhone13,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只是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沒有注意過,那就是一向走在科技前沿的蘋果,在距離iPhone4發布已經過去十年,iPhone13機型都被曝光的今天,依然堅持雇傭大量工人手動裝機。它為什么不采用機器人組裝,是不想嗎?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里,蘋果從未放棄過對自動化組裝的嘗試,從iPhone到Macbook,再到其他各類設備。只不過這些嘗試最后都涼了,無奈之下蘋果只能宣告放棄。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的工程師們最后終于意識到,自動化不靠譜,iPhone和其他蘋果產品的組裝還是得靠人工。
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的首席系統科學家David Bourne說過,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確實很神奇,不過當它們出錯時,只有上帝才知道會產生什么后果。
蘋果和機器人以及自動化組裝較得勁,一個位于加州的名叫Sunnyvale的秘密實驗室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不過這個距離蘋果庫比蒂諾總部不到10公里的實驗室目前已經關閉了。據一些前蘋果員工透露,每一季新iPhone發布前,蘋果全球生產線上的工人最多可以達到170萬人,所以為了減少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2012年開始,蘋果就在此實驗室招募了一批機器人和自動化方面的專家,開始嘗試將組裝自動化。
然而,在設計某些自動化系統時,問題很快就出現了。最困難的挑戰之一就是要開發出會擰螺絲的機器人。這樣的機器人必須要能夠從某個特定的角度拿起螺絲,然后在多個工業攝像頭的幫助下再把螺絲擰到孔里。但是由于蘋果公司使用的螺絲很小,機器人無法控制自己擰螺絲的力度,也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將螺絲擰正。而相比之下,人類工人能夠感受到來自手的阻力,可以及時調整動作和力度,保證了操作的精確性。
此外,涂膠水也是另一大挑戰,因為電子產品的零部件,比如電池、外殼等等,很多時候是靠膠水粘在一起的。對于iPhone這種精密的電子設備,蘋果公司對于粘貼顯示屏這些操作的要求尤其高,容許誤差只有1mm。對比機器人和人類操作,一位前蘋果團隊成員表示,“技術嫻熟的中國工人比機器人更擅長涂膠”。
iPhone組裝自動化是行不通了,那Macbook呢?事實上,在2014年,蘋果確實在Macbook生產線上投放了機器人,用于將鍵盤,屏幕和觸控板裝進外殼里,只不過在整個過程中,由于傳送帶并不穩定,負責鍵盤安裝的機器人面對一大堆螺絲根本操作不過來,最后還是要借助人工,生產間因此亂成一團,也間接導致了那一年Macbook的延遲發布。
連續不停的碰壁讓蘋果不得不對使用機器人來組裝產品的念頭say bye,富士康的工人們也暫時能松一口氣,不過說不準未來哪一天蘋果又會重操此業,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馬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