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南都“記者幫”接到報料稱,廣州市內多家金吉鳥健身房閉店,部分員工薪水被拖欠,會員會費追討無果。有消費者稱,大家在預付式消費中屢屢“踩坑”,希望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第三方監管平臺,維護消費者權益。暫停營業變“跑路”?上百名會員心里
暫停營業變“跑路”?
上百名會員心里沒著落
據了解,“金吉鳥“是一家老牌全國連鎖健身房,在廣州有7家分店,數千名會員。市民王先生(化名)向記者反映,他于2021年3月在金吉鳥廣百店辦理了30次的次卡并購買了20次私教課,總金額一萬多元。今年5月底,他在教練朋友圈得知,此次廣州疫情后,金吉鳥7家店全部閉店,至今未恢復營業。
“我才上了4次私教課,就碰上關店跑路。”王先生稱,由于健身房跑路的情況常有出現,他對購買年卡等預付式消費非常謹慎,“我從2020年就在金吉鳥健身,每次都買的次卡。考察了近一年,也查到它是個全國連鎖的老店,才下決心購買會員和私教課。”抱著對品牌和考察結果的信任,他購買了金吉鳥等級最高、費用最貴的私教課程。
“當時想的是,要倒閉的話不可能全廣州所有門店都倒閉,沒想到還是踩雷了,也不清楚這種情況如何解決。”陳先生說。在他加入的一個會員溝通群中,三百多位金吉鳥會員都在擔心自己的預付款“打水漂”。
健身房大門緊閉,仍欠商場租金
7月14日下午,南都記者來到位于越秀區農林下路的金吉鳥廣百店,看到該店大門緊鎖,門外貼有一張“暫停營業”的通告,稱因廣州疫情防控需要,廣州區域金吉鳥健身房自5月31日起暫停營業,開放時間另行公布。
金吉鳥廣百店大門緊閉。
金吉鳥張貼的通告稱,閉店是為了配合疫情防控。
透過玻璃門,記者看到店內各類健身設施未被轉移,不時有人前來打聽情況。商場物業管理人員向記者表示,商場并未收到健身房閉店轉店等通知,且該店尚拖欠商場租金,此事已在與相關部門溝通協商。
金吉鳥會員李先生(化名)認為“跑路”或早有苗頭。“不同于以往在旺季6月搞大促,今年4、5月就不停派傳單,宣傳低價續費,而且員工也在不斷換人。閉店的前一天,會籍顧問還在讓顧客續費,感覺像是跑路前拼命沖業績。”但出于對老品牌健身房的信任,他當時并沒有很在意,直到近期聽說金吉鳥沒再開業,才意識到情況不對。
金吉鳥停業后,會員們多次聯系健身房負責人,并在金吉鳥APP上投訴,卻始終沒有得到回復。王先生告訴記者:“我打了12345,回復說不在他們管轄范圍;消費者委員會建議我起訴,但訴訟費并不劃算且立案需要時間。”
負責人聲稱“已離職”,教練工資難拿回
金吉鳥廣百店健身教練趙先生(化名)告訴記者,該門店拖欠13名教練總共近50萬的工資。“教練工資是月薪加提成,從去年9月開始就在壓工資了。問原因就說是疫情影響,之后會補發。”今年6月門店暫停營業后,教練們多方聯系追討工資,也得不到回應。
據了解,趙先生等部分教練已走勞動仲裁進行維權,但由于教練與健身房之間存在多層外包關系,討薪之路仍存在不少困難。
7月14日下午,南都記者致電金吉鳥健身廣州地區銷售總負責人吳先生。吳先生表示,金吉鳥健身目前存在資金困難,并且不只是廣州區域有困難,“我已于6月底離職,自己也在討薪,其他的不方便透露。”相關媒體報道顯示,今年5月起,南京地區也出現多家金吉鳥健身接連閉店、會員退費難等問題。
南都記者還注意到,7月15日,廣州有健身會所聲稱已接受金吉鳥委托,處置會員轉移工作,但參與轉移的會員需要支付一筆“會籍費”。由于沒有正式的委托書和公司公章落款,有金吉鳥會員對該轉移委托與收費方案表示懷疑,金吉鳥方面也暫無人出面回應此事。
消費者望建立監管機制
面對健身房閉店,王先生顯得很無奈:“我再怎么小心也還是踩坑了,還是希望政府能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預付式消費第三方監管機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吧。”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爆雷“情況屢有發生,南都“記者幫”也多次關注。在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中,健身類企業并不在管理范圍。廣東國鼎律師事務合伙人、公益律師廖建勛曾在接受南都采訪時呼吁:“廣州或廣東有必要對預付卡式消費的發行管理等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以進一步維護消費者權益。”
采寫/攝影 南都、N視頻記者 魏志鑫 實習生 宋欣鈺
視頻 南都、N視頻記者 吳澤嘉 實習生 黎綺雯
李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