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氫能是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較高、儲量豐富、來源多樣、應用廣泛、利用形式多等特點,被眾多科學家視為“21世紀終極能源”。隨著氫能產業的興起,全球迎來“氫能社會”發展熱潮,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出臺相應政策,將發展氫能產業提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
氫能源一直被視為化石燃料的潛在替代品。隨著主要經濟體準備進行綠色投資,氫能源倡導者們發現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試圖將氫打造成未來的重要能源。
國外氫能產業化發展的形勢
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不僅明確了氫能產業發展戰略,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還不斷完善氫能產業政策體系。其中,日本和韓國最為典型。2019年3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新版《氫能與燃料電池路線圖》,提出了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經濟性、加氫站建設及運營等新的發展目標。同時,日本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不僅規定了具體的技術發展項目,還明確了符合路線圖中每個領域設定的目標。該戰略著眼于三大技術領域:燃料電池技術領域、氫供應鏈領域和電解技術領域,確定了包括車載用燃料電池、固定式燃料電池、大規模制氫、水制氫等10個項目作為優先領域,并通過互相合作來促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通過持續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支持、推進氫燃料電池試點示范及多領域應用、結合其資源稟賦特征確立制氫技術路線等措施,世界主要國家已在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產業鏈構建及加氫站建設方面取得優勢。
國內氫能產業化發展的形勢
2017年以來,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也如火如荼。截至2019年底,我國在建和已建的加氫站有130多座,其中61座已經建成,投入運營的加氫站有52座。我國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及中部地區等產業集群和示范應用,在示范運營區域運行的各類汽車近4000輛,燃料電池商用車產銷和商業示范應用的規模位居國際前列。
隨著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氫能產業政策導向及產業定位逐漸明朗。2019年10月召開的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指出,探索先進儲能、氫能等商業化路徑。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到2035年我國燃料電池商用車將實現規模化應用。2020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首次將“氫能”納入能源范疇,而此前氫能一直被定性為“危險品”;近日,財政部下發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意見征求稿,決定以獎勵替代補貼的形勢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和示范。
水氫產業規模初步構建
水氫產業聯盟以水氫技術為基礎,基于解決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長期面臨的氫能“儲運難、成本高”等商業化瓶頸,提出利用小型化可移動的氫能轉換裝置替代傳統大化工廠制氫方式,實現了小型化甲醇重整制氫與燃料電池發電的高度集成,包含水氫機上游核心基礎技術的研發、產品產業化制造及終端市場應用等一系列公司,致力于構建“基研平臺+制造平臺+應用平臺”的上下游產業鏈,并已經形成“研發團隊引領—技術創新—生產制造—場景布局”的水氫產業發展規劃。
東莞作為水氫機的孵化基地,對東莞氫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水氫產業園依托水氫技術,在樟木頭建立水氫產業集群,以其獨特的技術路徑與戰略價值、成熟的生產基礎,可快速填補東莞市氫能產業鏈條,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立足東莞打造水氫產業園發展示范區。
水氫產業已初步構建完善的產業鏈,并實現產業鏈各環節明確的分工與協作是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圍繞產業鏈進行招商引資活動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資經營成本、促進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知名度、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
王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