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9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本次大會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以“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為特色,匯集了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共話產業發展。會議期間,工信部公布了106個“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其中,電子科技大學產業化項目“智能外骨骼機器人產業化及其示范應用”成功入選。
外骨骼機器人入選工信部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項目
據悉,創新項目申報工作自4月起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累計共有2428家企業參與項目申報,最終確定106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我校產業化項目外骨骼機器人成功入選民生服務智能化板塊。該項目旨在實現強化外骨骼機器人的智能性和社會性,實現產業化及其示范應用。
我校機器人研究中心圍繞國家“健康中國”和“智能機器人”戰略需求,以實現安全、健康、舒適的智能外骨骼機器人為主要目標,幫助下肢截癱患者實現在平地站立行走,上下樓梯和上下坡等復雜地形的日常行走功能,實現人機合一,運動協作和智能融合。
(點擊圖片 觀看視頻)
同時,該項目是《機智過人》參加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論壇”中唯一亮相的電視節目,向與會嘉賓和觀眾演示“助力外骨骼”的智慧應用,成為展區焦點。
外骨骼機器人展示人工智能與民生工程
由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以及產業化公司布法羅機器人科技團隊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以仿生學、智能控制、人機交互技術、機器學習等機器人相關技術為基礎,融合了自動化、機電、計算機、醫學等多學科,是一種具有鋼鐵軀干并且可讓人穿戴的機器裝置,可以為穿戴者提供額外能量來幫助四肢運動。該系統通過內置的人工智能算法控制整個機械系統,為穿戴者提供擬人化的步態,幫助其完成起立、坐下及行走等動作,甚至可以幫助截癱患者擺脫輪椅。
在論壇現場,曾穿戴這套設備在全國第九屆殘運會開幕式上行走傳遞火炬的癱瘓患者林寒也來到展區,向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分享使用助力外骨骼的感受:“這是科技給我們癱瘓病人的福音,它可以讓我們有機會拋棄輪椅!”而參加本次論壇也讓林寒感觸頗深:“這次人工智能大會關注到了醫療領域,是實實在在的為民生考慮。”。
在今年8月的《機智過人》節目中,外骨骼機器人讓高位截癱12年的警官黃曼再次站起來行走,黃曼站立擁抱家人的畫面感動了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中,馬云就發表觀點稱:“不能推進社會持續發展、讓生活更加健康的技術毫無意義。”
王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