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萬壽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是一種花,是用來觀賞的”,不錯,萬壽菊是菊花的一種,花大、黃色,花期很長,可以從5月底一直開到10月初,是一種常見的觀賞花卉。萬壽菊花朵含有大量葉黃素,所以呈現為黃色不過,萬壽菊除了用來觀賞,還有一個很重
說起萬壽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是一種花,是用來觀賞的”,不錯,萬壽菊是菊花的一種,花大、黃色,花期很長,可以從5月底一直開到10月初,是一種常見的觀賞花卉。
萬壽菊花朵含有大量葉黃素,所以呈現為黃色
不過,萬壽菊除了用來觀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萬壽菊的花朵可以用來賣錢,因為萬壽菊的花朵里邊含有很高的葉黃素。葉黃素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可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或者吃到含有葉黃素的東西,尤其是老年人,補充葉黃素很有必要。因為葉黃素可以保護視力、緩解視疲勞,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硬化和冠心病等。所以葉黃素可以用作醫藥、飼料、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
鎮原縣為了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通過招商引資,開始在全縣大規模種植萬壽菊,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方式,農民種植企業照單全收。正常年份一畝地可以采摘萬壽菊鮮花2500公斤,管理好可以采摘3000公斤以上,一公斤回收價格0.95元。另外為了鼓勵農戶種植積極性,政府免費為種植戶提供萬壽菊種苗和地膜,大大地降低了種植成本,農戶種植一畝萬壽菊的成本只有200元左右,純收入2100元左右,管理好的話純收入可以達到2500元,比常規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收入高出很多。
雖然萬壽菊種植效益不錯,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但是糧食是農民的根本,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尤其是今年,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為了在確保全縣糧食產量的基礎上發展萬壽菊產業,我們探索出了“小麥收獲后移栽萬壽菊”的種植模式。
地塊選擇
一般來說,同種作物生育期長的產量要高一些,萬壽菊正常的移栽時間在5月初左右,鎮原縣小麥收獲時間一般從6月上旬左右開始,川地和山地小麥收獲相對早一些,塬地收獲時間較遲,所以為了盡可能的延長萬壽菊的采摘時間,小麥收獲后移栽萬壽菊一般要選擇川地。選擇川地主要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川地小麥收獲早,萬壽菊移栽早,這樣可以多采摘一茬花,二是川地有灌溉條件,移栽后可以澆水,夏季高溫干旱,如果沒有灌溉條件,移栽后萬壽菊成活率低,長勢也差。
雖然山地種植的小麥收獲也早,但山地本來就干旱缺水,再加上沒有灌溉條件,不建議在山地種植;塬地小麥收獲相對較遲,移栽后萬壽菊生育期嚴重縮短,采摘花朵次數減少,產量不高,所以也不建議選擇塬地。
小麥覆膜
小麥種植有覆地膜種植和不覆地膜種植,如果確定要在小麥收獲后移栽萬壽菊,建議一定采用覆地膜的方式種植小麥,因為覆地膜后,土壤保墑性好,可以緩解夏季干旱缺水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萬壽菊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覆地膜時一定要注意,地膜要選擇質量好、厚度較厚的地膜,如果地膜薄、質量差,小麥收獲后地膜破損嚴重,不但起不到保墑的作用,而且萬壽菊移栽后破損的地膜也不利于萬壽菊根系的生長。
小麥施肥
小麥收獲后移栽,因為覆有地膜,再加上時間不允許,所以一般萬壽菊移栽前不具備施肥條件,因此,在種植小麥時,要適當地加大施肥量,尤其是農家肥的使用。隴東地區一般小麥基肥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如果麥后移栽萬壽菊,建議農家肥使用3000公斤到3500公斤左右。
小麥品種選擇
因為要給萬壽菊生長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前茬種植的小麥,建議選擇優良高產的早熟品種,隴東地區小麥早熟品種推薦種植“中麥175”,中麥175生育期251天,比一般晚熟品種提前20天左右收獲,可以為萬壽菊增加20天左右的生長時間,這樣就可以多采收一到兩茬鮮花。小麥收割時,麥茬要盡量留低一些,方便萬壽菊幼苗移栽。
萬壽菊育苗
夏季溫度高,萬壽菊幼苗生長速度快,苗齡一般在40天左右,早熟小麥收獲時間一般在6月初,也就是說萬壽菊移栽時間在6月初,由此推算,萬壽菊育苗時間大概可以確定在4月20號左右。
萬壽菊育苗時,建議采用大棚進行育苗。5月以后,氣溫越來越高,尤其是白天中午,高溫不利于萬壽菊幼苗的生長,中午需要適當遮陽,在大棚育苗時遮陽很方便,但如果在露地育苗,沒有支撐,遮陽網不好搭。
5月份氣溫逐漸升高,各種病蟲害發生都比較嚴重,育苗時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在育苗前,苗床要用殺菌劑和殺蟲劑進行處理。殺菌劑多選擇多菌靈,殺蟲劑多選用敵百蟲,將藥劑均勻地施入苗床,達到苗床消毒和地下害蟲防治的雙重作用。
移栽前10天左右,要逐漸撤掉遮陽網,每天逐漸減少遮陽時間,到移栽前3天左右,就要完全撤掉遮陽網,讓萬壽菊幼苗逐漸適應夏季高溫暴曬的生長環境。在苗子移栽前1-2天,要給幼苗噴一次殺菌劑,殺菌劑建議選擇敵克松。
萬壽菊移栽
萬壽菊移栽時,要把弱苗、有病蟲危害的幼苗剔除掉,選擇壯苗進行移栽。移栽的時間要選擇在下午4點以后,不能在早上或者中午移栽,因為中午溫度高,光照強,移栽后幼苗失水嚴重,成活率不高。
移栽時種植密度需要比常規種植稍大一些,常規種植一般一畝地移栽2800株左右,小麥收獲后移栽,生育期短,萬壽菊植株分枝少,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以此來提高產量,建議一畝地移栽3500株左右。移栽后一定要澆緩苗水,夏季溫度高,如果不澆緩苗水,成活率比較低。小麥收獲后,一般地里邊的害蟲比較多,澆緩苗水時,一定要在水里邊添加殺蟲劑,殺蟲劑一般選擇辛硫磷。水下滲后埋土時,一定要埋實,不能讓萬壽菊幼苗根系架空,如果埋不實,跑墑嚴重,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很容易死苗。
移栽后田間管理
一般7天左右緩苗結束,緩苗后,要進行追肥、澆水、中耕、除草、培土等工作,因為移栽前沒有使用基肥,追肥時肥料用量要適當增加,一般一畝地追磷鉀型復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后如果沒有雨水,土壤墑情差,一定要及時澆水。澆水后晾曬幾天后,要結合除草進行中耕培土。萬壽菊植株基部會長出氣生根,培土可以促進植株多長氣生根,提高萬壽菊植株的抗旱性和抗倒伏性。
常規種植時,當萬壽菊植株頂部第一朵花蕾長出時,需要把第一朵花蕾掐掉,促使植株多長側枝,但小麥收獲后移栽萬壽菊,生長期短,后期側枝長出的花蕾不能形成產量,所以不建議掐掉第一個花蕾,不過第一個花朵可以適當提前采摘。
萬壽菊植株第一個花蕾長出后,需要再追一次肥,這次主要補充磷鉀肥,一般一畝地追施磷鉀型復合肥15公斤,追肥后根據土壤墑情來判斷是否澆水,萬壽菊植株比較耐旱,水分管理總的原則是“寧干勿濕”。
萬壽菊采摘
小麥收獲后移栽萬壽菊,一般到七月下旬開始采摘,鮮花采收的標準是:花朵呈半球形,花瓣從外邊向里邊全部展開達到85%以上,花朵成熟達到八九成熟時采收最佳。鮮花采摘時,花梗的長度不能超過1厘米,采摘時要注意,下雨天氣不能采摘、植株上有露水時不能采摘,沒有達到采摘標準的不能采摘。花朵沒有達到采摘標準時,花朵里邊的葉黃素含量不高,同時花朵的個頭不大,重量也會下降,產量降低,所以一定要等達到采收標準時再采摘。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第一朵花可以適當早采摘;或者根據天氣預報發現會有連續幾天的雨天,可以提前采摘。
每次鮮花采摘結束后,要在當天下午或者第二天全田噴一次葉面肥,葉面肥主要使用磷酸二氫鉀,同時可以添加少量微量元素。在噴葉面肥時,要同時噴殺菌劑,殺菌劑可以選擇甲基托布津或者多菌靈。還可以根據田間害蟲情況,添加殺蟲劑防治蟲害。
總結
小麥收獲后移栽萬壽菊,可以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增加種植戶的收入。在生產過程中,小麥要選擇早熟品種,覆蓋地膜種植,地塊最好選擇川地有灌溉條件的,小麥種植時基肥要適當增加用量。根據小麥收獲時間和苗齡推算育苗時間,育苗時要遮陽,移栽后田間管理時第一朵花蕾不建議摘掉,但要適當早采,每次采摘后要注意噴葉面肥補充營養,噴殺蟲劑和殺菌劑防治病蟲害。
張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