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硯臺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它見證了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傳承。同時,硯臺也是四寶中最具觀賞及收藏價值的器物,近年來硯臺收藏除了在中國,在亞洲各國也逐漸進入到收藏家們的視線中,其市場熱度也是逐漸升溫。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受到歷代文人追捧。宋代
硯臺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它見證了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傳承。同時,硯臺也是四寶中最具觀賞及收藏價值的器物,近年來硯臺收藏除了在中國,在亞洲各國也逐漸進入到收藏家們的視線中,其市場熱度也是逐漸升溫。
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受到歷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更是酷愛藏硯。自古就有“米癲拜石”的千古美談,曾有一位江南巨賈央求米芾這位“硯癡”,愿以一座園林豪宅換得他所藏的一方南唐后主李煜的靈璧石硯。硯臺自古就有保藏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硯臺是一種手工技能品。作為傳統書法的輔佐東西,硯臺在當代社會中的運用已是很低,但它作為中國漢族傳統文明的一個載體,是一種有著很高賞識價值的文物性技能品,并且只要是中國的書畫藝術存在,硯臺的實用價值就依然存在。但是跟著新中國成立后硬筆書法的廣泛使用,傳統的毛筆、硯臺等書寫東西逐漸被大家淡忘,甚至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而走進了保藏隊伍。
御題詩澄泥伏虎硯
盡管硯臺保藏“冷”,但是近幾年卻在拍場中表現出了“熱”的一面。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經濟疲軟的幾年里,硯臺的拍賣成交額也相當亮眼,如2009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吳昌碩銘、沈石友銘驚天動地端硯”以235萬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其時硯臺拍賣的世界紀錄。
拍賣過百萬已成家常便飯
過去,硯臺在多數拍賣行都作為“雜項”之一參與拍賣,多少讓一些愛硯的藏家心中不快。然而,自2007年春拍以來,杭州西泠印社連續承辦了8場“歷代名硯專場拍賣會”,其成交結果讓藏硯家感到驚喜。
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歷代名硯專場,首場就跨越了“萬事開頭難”的階段,拍賣117方硯,成交115方,成交率高達98.3%,總成交價1832萬元,比預計最高估價820萬元高出一倍多,其中單方硯價達16萬元。
吳昌碩、沈石友、邵松年銘和軒氏紫云硯
即使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2008年和2009年春拍上,其拍賣成交率也達70%至84%。2009年后,硯臺收藏市場不僅回暖,而且勢頭強勁,一路飆升。西泠上拍的98方硯,成交94方,成交率達96.8%,總成交價為1419.9萬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軒氏紫云硯”以548.8萬元成交,創下當時拍賣歷代名硯的最高紀錄。
到了2010年春、秋二拍,其形勢更是居高不下,春拍79方硯,100%成交,其中兩方名硯超過百萬元;秋拍83方硯,82方成交,成交率達98.8%,有4方名硯跨過百萬元。
而在2012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銘紫云硯估價150萬元至250萬元,成交價也高達586.5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市場一直未被關注的名硯已經成為眾多藏家關注的焦點。
硯臺的收藏價值何在
作為文房四寶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硯產生于春秋時期,比紙的歷史悠久。在《文房四譜·硯譜》引文嵩《即墨侯石虛中傳》寫道:“石虛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勛績,封之即墨侯。”于是“石虛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硯的雅號。除此以外,硯還有“石友”“石泓”之稱。如王炎《題童壽卿博雅堂》詩:“判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而早在唐宋時期,硯就成為文人墨客、皇宮貴族爭相收藏之寶,刻硯、賞硯、藏硯成為當時的一股時尚風氣。
此后,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硯臺材料變得豐富多彩。從實用的角度分,一般只有瓦硯和石硯兩大類。瓦硯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硯和磚瓦硯兩種;石硯按照產地,又分為端硯、歙硯、烏金硯、靈巖石硯、開化石硯等十多個品種。可以說,硯臺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因此也就具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
眾所周知,明清時期的宮廷文房器物容易出現好價格,如果又是皇帝用過的,刻上點皇帝隨性的銘文,那更是不得了,硯臺收藏確實講究“誰收藏過”,如果是一方上好的古硯,做工精細,材料珍貴,可如果它并沒有過名家之手,價格是很難體現其真正藝術內涵的。而如果僅僅是名家珍藏,硯臺品相一般或材質名不見經傳,也很難上得了拍賣場的臺面。
四大名硯'端'為首
目前,在收藏市場上備受追捧的硯臺收藏品大都為四大名硯,在拍賣會上屢屢創下高價紀錄。這四大名硯分別是:唐代時產于廣東端溪的端硯,晚唐時產自安徽歙縣的歙硯,東晉時產自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的澄泥硯,宋代時產于甘肅臨洮的洮河硯。
清 太白醉酒端硯
端硯為名硯之首,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等。其制作過程十分辛苦,從探察、雕刻到裝盒,工序多而細。
宋 直眉紋鵝形歙硯
歙硯產于江西婺源與安徽歙縣交界的龍尾山一帶,大都有天然生成的紋理,如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歙硯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雕刻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古樸大方。故前人有時甚至愛歙尤過愛端。
清 忠貞后裔澄泥硯
因唐以前歙硯、端硯還沒有出現,泥硯就成為古人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燒制的澄泥硯十分有名。澄泥硯為泥所制,工藝復雜,堅硬如鐵,研磨中可與石硯相媲美。澄泥硯色澤分“鱔魚黃第一、玫瑰紫第二、綠豆沙第三”等類,古今評論不一。
清 海龜戲水洮河硯
洮河硯產于甘肅臨潭縣臨洮的黃河支流洮河的河床上,硯石呈墨綠色,經過研磨后,可看到黃膘水紋,如浪似云,具有發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濃保濕、利筆等優點。
如何賞硯,如何評價一方硯臺的品質?
我們帶您走進西泠印社,一起聊聊硯臺的故事。
陳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