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不管是中央寶泉局寶源局鑄錢,還是地方錢局鑄錢,首先要以象牙雕出錢幣的樣子,進呈戶部寶泉局錢法堂審核,因此稱為進呈樣錢。除了準備鑄造前進呈的牙樣,還有批量鑄造后核驗質量的進呈樣,一般都會比正式流通的行用錢要大一些。故也稱大樣錢。光緒寶蘇
清代,不管是中央寶泉局寶源局鑄錢,還是地方錢局鑄錢,首先要以象牙雕出錢幣的樣子,進呈戶部寶泉局錢法堂審核,因此稱為進呈樣錢。除了準備鑄造前進呈的牙樣,還有批量鑄造后核驗質量的進呈樣,一般都會比正式流通的行用錢要大一些。故也稱大樣錢。
光緒寶蘇局進呈樣錢

牙樣,作為錢幣鑄造的最初模樣,雖然與最終流通的正式鑄錢有所不同,但雖有小異而神韻尤在,是古錢幣中十分珍貴的品類。但因為它是地方錢局提交有關部門審驗的,有時侯甚至是皇帝親自審驗,審驗后還要留存歸檔。一般最后都會封存于相關衙屬甚至皇宮大內之中。在封建時代,是絕對不能流落民間的。倘若不慎流入民間,相信必定是滿門抄斬,甚至誅連九族的。
此枚同治通寶寶泉局牙雕樣錢原為京城北新橋香餌胡同5號瑞府(戶部尚書)之物,后經北京王希賢先生轉讓馬定祥先生。象牙樣錢用料高貴,工藝精湛,此類象牙樣錢絕少流落民間。2011年北京保利92萬元成交!直徑27毫米。
直到民國時代,封建王朝已經成為歷史遺跡,清室遺老們的鐵桿后臺倒掉了。他們由錦衣玉食突然跌落到吃了上頓沒下頓。某些人也會把這些大內密藏調偷偷弄出來換錢換米。這些珍貴古錢才有面世的機會,
日本《天命泉譜》所載光緒寶福局牙樣
除了象牙質的進呈雕樣,也發現有木質以及骨制的進呈雕樣。
清·咸豐重寶寶福一百內計重五兩宮廷骨雕進呈樣錢 西泠印社拍賣92萬元成交。直徑:71mm;厚:8mm;重:54.7g
此品原為清代藏書家路子端贈送給鮑康,后歸臺灣收藏家陳鴻禧遞藏,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以92萬元成交。
清代著名錢幣收藏家鮑康、民國年間的錢幣收藏大家陳仁濤、羅伯昭、張絧伯、馬定祥先生等,都曾經收藏過進呈雕樣,其中陳仁濤和羅伯昭的舊藏現藏于國家博物院。
進呈牙樣審核通過以后,錢局將依照獲批準的牙樣選精銅 雕刻成錢,是為雕母。以雕母翻砂鑄成鑄母,也就是正式用于鑄錢的母錢。牙樣——雕母——鑄母——行用錢,這就是清代鑄錢的流程。
雕母
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