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歷代銅鏡鑒賞銅鏡是古人用以照面飾容的妝奩用品,亦稱“鑒”或“照子”,是我國起源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銅器之一。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
歷代銅鏡鑒賞
銅鏡是古人用以照面飾容的妝奩用品,亦稱“鑒”或“照子”,是我國起源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銅器之一。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東漢龍虎鏡
銅鏡濫觴于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上游的齊家文化,直至清代被玻璃鏡取代而退出歷史舞臺,綿延4000多年,其發展的歷史縱貫整個中國古代社會。銅鏡以其儀態萬千的形制、神奇瑰麗的紋飾、辭旨溫雅的銘文、爐火純青的工藝、豐富多樣的用途而被公認為一朵絢麗的古代物質文化奇葩。
銅鏡制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歷代的銅鏡各有不同的特征!
漢鎏金神獸鏡
漢鎏金神獸鏡,1958年泰州江都出土,直徑14.3、厚0.5厘米。圓形,背面圖案采用高浮雕手法,立體感很強,望之古樸厚重,圖案鎏金,雖有剝落,但金黃色仍然熠熠生輝。
扁圓形鈕,上有線刻花紋,連珠形鈕座,鈕座上下左右為浮雕神像。下面一組,中間是漢鏡中大名鼎鼎的西王母,兩旁站立的是其侍臣。上面一組兩位神人相對而坐,是演繹高山流水之情的伯牙和鐘子期,左右兩邊對稱各有一個雙臂化作羽翅的神像,大約就是神話中的不死仙人王子喬。每組神像之間都有一只神獸,是傳說中的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神像和神獸的外周是一圈銘文帶,12個長方格和12個半圓格相間排列。長方格里上有銘文:“金□竟(鏡),服者公侯,其師壽命長”,吉語鏡是漢鏡的一大類,包括以蟠螭紋為主紋的“大樂富貴”銘文鏡、以草葉紋為主紋的“見日之光”銘文鏡。銘文圓圈形排列,字體為篆書而結構方折,通常文字多有省略,沒有定格,此鏡銘文較為少見。12個半圓格內則飾以人、獅、龍、鳥等形象。銘文帶的外周是邊飾帶,有龍鳳走獸等圖案組成的花紋帶和數圈幾何紋,為東漢晚期遺物。此鏡集漢鏡多種元素符號于一身,加以鎏金,把漢鏡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唐海獸葡萄鏡
、
唐海獸葡萄鏡,直徑為10.5厘米。圓形,伏獸鈕,鏡背分為內外二區,內區葡萄枝葉繁茂,果實飽滿,葉與果相間搭配,沿圈帶次序排列,6只非狐非狼、似羊似馬的瑞獸嬉于葡萄枝間,獸體豐腴健碩,姿態各異,或俯、或仰、或蹲、或躍,形象生動。外區葡萄枝蔓交錯,各種飛鳥走獸環繞其中。
唐雀繞花枝鏡
唐雀繞花枝紋鏡(圖3),直徑11.5厘米。1984年泰州市東郊畜牧場出土。八出菱花形,球形鈕,有少量銹色。內區以四雀鳥繞鈕作同向排列,展翅飛舞,兩鳥之間配以花枝,花枝為有葉有苞的小折枝花,雀鳥花卉爭奇斗艷。外區周邊配以蜜蜂、蝴蝶和小花枝,作相間排列,形象寫實生動。雀繞花枝紋鏡是唐代比較流行的鏡類之一。主題紋飾以四禽鳥在花枝間環繞。禽鳥有鴛鴦、鵲、雀、鳧雁等,有的低首覓食,有的展翅飛翔,整個畫面動靜結合,簡潔清新,如一幅花鳥小景。
五代宋金銅鏡雖然沒有了漢唐銅鏡的精美,但也有自己特有的風格,一是形制上更加多樣化,除了圓形、菱形外,還有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帶柄形等。二是銅鏡上商標字號銘文盛行,湖州鏡為其代表。三是在圖案題材方面出現許多新的內容,如“柳毅傳書”鏡、“許由洗耳”鏡等等。泰州五代南唐時由海陵升為泰州,境內由是繁華,兩宋時文化昌盛,經濟發達,可謂東南富庶之地。地下出土銅鏡可見一斑。
五代千秋萬歲鏡
五代千秋萬歲鏡,1991年4月在泰州市海光住宅區工地出土。直徑12.2厘米。圓形,弓形鈕,背鑄有“千秋萬歲”銘文。江蘇揚州、湖南長沙均曾出土過類似銅鏡,雖然排列順序略有差異,但銘文和寫法均相同,可見“千秋萬歲”鏡為五代十國時期流行的銅鏡。
宋嵇康學琴鏡
宋嵇康學琴人物鏡,1989年泰州化肥廠工地出土。直徑12.7厘米。八瓣菱花形,菱花弧度較平緩,弓形鈕。銅鏡呈黃銅色。用單圈將圖案分為內外二區,外區是八朵流云紋,內區上半部分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左側一人端坐樹下,廣衣寬袖,頭頂以巾束發,雙手輕撫身前的古琴。右側有一屋舍,內有一人身體微側作謙恭狀,雙手于胸前相合,衣衫隨風而擺。下半部分是類似木樁的紋飾。宋代人物故事鏡紋飾內容多以神仙故事或現實生活為題材,畫面有如一幅幅富于美感的寫意山水人物畫,是當時較為流行的鏡類。此鏡花紋采用魏晉時期嵇康學琴的傳說,較為少見,構圖形象生動,布局完美。
金雙魚鏡
金代雙魚紋鏡,直徑21厘米。1992年泰州市電廠工地出土。銅鏡凸邊素緣,圓鈕,鈕的左右各有一條鯉魚,口微張,鱗鰭清晰,旋轉對稱,正展鰭折尾,同向而游。周圍填飾水波紋,生動地表現了鯉魚在水中覓食漫游的活潑姿態。雙魚鏡是金代最具特色和最為流行的鏡類,主題紋飾為兩條鯉魚對游,多采用浮雕技法表現。各地出土的雙魚鏡很多,但雙魚的形態、表現技法和周圍配置卻不盡相同,此鏡為其典型樣式。
明五子登科鏡
明五子登科鏡,直徑39、厚1.3厘米,2003年在靖江市東興鎮惠勝村出土。此銅鏡圓鈕,素邊,鈕四周四個方框內分別為“五子登科”字樣。鏡子圖案上的五個人神態各異,動作各有千秋。
明百歲團圓鏡
明百歲團圓鏡,直徑28.3、厚1.5厘米,1983年由靖江孤山鎮聯華村一村民將祖上遺存銅鏡獻給國家。以大字楷書分上下右左而列的吉祥銘文鏡是明代銅鏡的首創,常見的銘文有“長命富貴”、“百歲團圓”等。有的還配以吉祥圖案,表達了內心一種美好的愿望。
明代銅鏡的最大特點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此銅鏡圓鈕,素邊,鈕邊一周飛鶴紋,其外的四方框內分別鑄“百歲團圓”四字,字間有仙人紋樣。銅鏡保存完好,有少量綠銹,鏡面圖案清晰,寓意吉祥,賞心悅目。
2018年各大拍賣會銅鏡拍賣價格排名
2018-01-26,臺北中正2018迎春拍賣會,成交價RMB 5,445,000。
2018-01-26,臺北中正2018迎春拍賣會,成交價RMB 5,227,200。
2018-06-28,2018臺灣中正春季藝術品拍賣,成交價RMB 3,864,410。
2018-01-26,臺北中正2018迎春拍賣會,成交價RMB 2,395,800
2018-07-20,新加坡金沙皇朝國際,臺灣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成交價RMB 2,180,000
2018-06-28,2018臺灣中正春季藝術品拍賣,成交價RMB 1,911,866
此件物品以古銅鏡為胎,披麻如灰,背面通體髤漆,暗紅色漆為地,以紅與黑兩色漆填布花紋。鏡邊凹陷處,雕萬字不到頭回紋,主畫面在方格錦紋上雕一蒼龍從海水中躍出回首與云中飛祥的鸞鳳做嬉戲狀,有龍鳳呈祥,萬壽無疆之意。
2018-06-20,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6,555,000
張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