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守著看女王的圣誕演講,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的傳統,而今年的演講無論是對女王、還是對英國人而言,都更加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去世后,她的第一次圣誕演講。作為一個極為看重隱私的君主,女王鮮少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對摯愛離世的痛苦。
守著看女王的圣誕演講,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的傳統,而今年的演講無論是對女王、還是對英國人而言,都更加意義非凡。
因為這是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去世后,她的第一次圣誕演講。
作為一個極為看重隱私的君主,女王鮮少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對摯愛離世的痛苦。
但在圣誕演講當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不同于往年的觸動,因為今年她“失去了一種熟悉的笑聲”——那個陪伴了她73年的丈夫。
其實,不僅僅是丈夫,這個95歲的老人早已經出席了無數次至親至愛的葬禮,父親、妹妹、母親…
甚至只今年一年,就有很多她親近的朋友離開了人世。
也許正是這種連綿不絕的悲慟,還有身體上的不適,讓人們驚訝地發現:那個看起來似乎永遠不會變的女王,在這次圣誕演講里消瘦了許多…
“他的眼神一如往昔”
英媒直接將今年的圣誕演講稱作是女王“有史以來最感人的圣誕致辭”,因為她在一開始,就為已故的丈夫獻上了最隆重、最親密的懷念。
“他是那種不輕易接受贊美的人,但這么多年來,他一直都是我堅實的力量所在…
盡管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對于那些失去親人的人來說,圣誕節可能會很難熬。
尤其是在今年,我更明白了這種滋味。”
“他的服務意識、求知欲和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出樂趣的能力,都是無法抑制的。
他那調皮的、充滿探索的眼神,直到最后仍然同我初見他時一樣明亮。
但人生就是如此,既有最后的訣別,也有初次的相逢,盡管我和我的家人們都很想念他,我也知道他希望我們能夠享受圣誕節。”
除了傳達私密情感的演講之外,女王還允許白金漢宮發布了一些她和菲利普親王的珍貴影像和日常照片。
在一段段跨越了時間的影像里,他們看向彼此的眼神是同樣的快樂,而這更對比出了“斯人已逝”的傷感。
坐在辦公桌后的女王似乎還是記憶中的樣子,她穿著精致的紅色連衣裙,坐在圣誕氣氛濃厚的溫莎城堡,向全英國、全世界傳達著信息。
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相比起以往所見到的女王,現在的她消瘦了不少,講起“摯愛的菲利普”,聲音中難掩沉痛。
辦公桌上擺放的照片,也不同于以前的大家庭,而是單單擺了她和菲利普的合照。
這張照片是2007年時,他們為了紀念鉆石婚紀念日,在漢普郡的鄉間別墅拍攝的。
還有她衣服上的胸針,也同樣訴說著思念。
那個藍寶石胸針是1947年她和菲利普親王度蜜月時佩戴過的。
?
失去摯愛、消瘦悲傷
女王的一生都對藍寶石情有獨鐘,這種熱愛來源于她的父親喬治六世,他覺得這種象征著愛、純潔和智慧的寶石和女兒的眼睛顏色非常相配,所以經常會送給大女兒伊麗莎白藍寶石禮物。
寶石的光芒還在閃爍,但無論是丈夫還是父親,給女王的寶石帶來意義的人都不在了。
尤其是今年,在經歷了疫情的肆虐、丈夫的離去和自己因健康狀況不佳而入院之后,人們敏銳地發現:女王的狀態似乎不太好。
盡管她一如既往地穿著鮮艷的裙裝,看起來充滿能量,但身心狀態都讓人擔憂。
“女王今天在她的演講里看起來好悲傷,看得我也好難過啊。”
“女王今天演講全程看起來太悲傷、太孤獨了,我眼睛里進沙子了…”
“女王今年在圣誕演講里看起來異常消瘦,我整個大震驚。”
“女王的演講非常有深度,也傳達出了高雅和體面。然而,女王看起來卻很憔悴、很瘦。
她看起來真的不太好。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這樣的狀態。真心希望英國人能在還有機會的時候,慶賀他們的女王。”
“我剛看了女王的演講,徹底窒息了。她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她本人看起來又是如此的虛弱和悲傷。
她所分享的悲傷,正是在這痛苦一年之后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感同身受的。”
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女王就像是一個行走在時間長廊中的標志,她永遠都在那里,為了英國鞠躬盡瘁。
但對她個人而言,這種持續不斷的“永遠”,也意味著她要不停體會失去的痛苦,從親人愛人、到閨蜜朋友…她出席過無數次葬禮,送走身邊的人。
她生命中第一次深刻的失去,是在1952年,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去世,當時她只有25歲。
她都沒能見到他的最后一面,因為當時,她正和菲利普在肯尼亞進行訪問。
喬治六世去世的當天,女王還不知道倫敦發生了什么,那天早上,她起床吃早餐,還“把香蕉扔給下面的狒狒”。
有記者記錄了當時的情況,“今天早上,她吃早餐的時候還在談論她的父親,她自豪地描述了父親是怎樣勇敢地面對疾病、恢復得多么好。”
其實在那時,她的父親已經離開了,他留下的沉甸甸的國家重擔已經落在了她的肩上。
等她真正知道消息的時候,已經是當地的下午,女王的第一反應是立即開始寫信給肯尼亞官方,道歉說她將不得不取消剩下的行程。
喪父的悲慟難以想象,她的反應卻異常堅忍,“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痛苦。”
這并不意味著她真的不痛苦,她曾給她父親的前私人秘書寫過一封信,在信里道盡了對父親的思念。
而這樣的失去對于女王來說,還只是開始。
2002年是她遭遇了兩次毀滅性打擊的一年,因為她接連送走了自己的妹妹和媽媽。
在她繼位50周年后三天,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就因中風導致心臟問題去世。
在妹妹的葬禮上,向來在公共場合嚴格控制自己的女王也忍不住落淚。
坐在她旁邊的人說,她“淚流滿面,是我見過她最傷心的樣子。”
誰能想到僅僅兩個月后,她就再一次體會到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母親也離開了她。
這個外界看來牢不可破的王室母女三人組——太后、女王和瑪格麗特公主,就這樣轉瞬間只剩下女王孤單一人。
?
更多人離去的2021
隨著女王年紀越來越大,像這樣的失去她經歷得也越來越多,甚至只今年一年,就有很多朋友離開了她,而不只是菲利普親王。
這種眼睜睜看著所有人離自己而去的感覺,實在太令人痛心了。
2021年的開始對女王來說就是悲傷的,1月3日,88歲的瑪麗·科爾曼夫人去世。
瑪麗夫人是王太后的侄女,也是女王的表妹,她只比女王小6歲,年齡差不大的表姐妹,關系自然很密切。
不只是瑪麗夫人,她的丈夫蒂莫西爵士也與王室關系密切,他們當年大婚時,女王、太后和瑪格麗特公主都出席了。
所以多年來,這對夫妻一直都是女王莊園里的常客,和女王保持著親密的友誼。
誰能想到,就在瑪麗夫人去世八個月后,蒂莫西爵士也在家中去世。
女王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好朋友,是雙倍的悲痛。
4月份,丈夫菲利普親王的離世,更讓這份悲痛深入骨髓。
菲利普葬禮上,在空曠教堂里靜靜獨坐的女王,無論看多少次都很難受。
更殘忍的是,就在菲利普葬禮的同一天,她的一位好朋友——前皇家馬場的經理邁克爾·奧斯瓦爾德爵士也去世了,享年86歲。
他為王室服務了將近50年,一直是熱衷于賽馬的女王和女王母親身邊忠實的顧問,而他本人也成了君主的私人朋友。
十月份,女王和菲利普共同的一位家庭好友——102歲的阿爾溫·法夸爾森上尉去世。
他和女王在蘇格蘭比鄰而居,和菲利普親王更是密友,倆人曾經在桑德靈厄姆一起喝咖啡,一直喝到都喝不下了才停止。
而現在,這兩個人都不在了,女王身邊親近的人就這樣一個個減少,尤其在最近兩個月里,她核心圈子里最親近的閨蜜們都在離開。
11月1日,79歲的伊麗莎白·沙克利夫人去世,她是女王的表妹及密友,幾十年間作為派對策劃人,一直負責安排女王的私人派對。
在王室的很多活動中,尤其是女王的身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和整個王室家庭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很多正式場合她也會出面,比如2011年丹麥女王出席威廉凱特的婚前晚宴時,就是伊麗莎白·沙克利夫人前去迎接。
像伊麗莎白夫人這樣,一輩子為女王工作,了解、守護她最私密生活的女性還有很多,她們既是女王的“侍女”,也是她的朋友。
相伴一生,其中的深情厚誼可見一斑。
可就在伊麗莎白夫人去世的一周后,另一位對女王有著非凡意義的女性也去世了。
90歲的莫伊拉·坎貝爾夫人,這位見證了女王歷史性時刻的女性,是1953年女王加冕典禮的加冕侍女之一。
連同她在內的六位加冕侍女,都是當年從全國各地的藍血家庭里挑選出來、陪伴新君主的優雅年輕女性,意思就是每一位都背景不凡。
莫伊拉夫人是第四代阿伯康公爵的獨生女,在被選中陪著女王走過威斯敏斯特教堂過道時,她只有22歲。
在她的余生中,一直與女王以及其他加冕侍女保持著密切的關系,這樣一個人的離開,對于女王來說恐怕更加唏噓。
最左為莫伊拉夫人
11月28日,又一位女王核心圈子的密友去世,71歲的西莉亞·維斯蒂夫人還是哈里王子的教母。
她父母和王太后本身就是親密的朋友,到了她和女王這一輩一樣往來頻繁。
她的丈夫——塞繆爾·維斯蒂勛爵也是王室的朋友,擔任了20年王室馬匹顧問。
這對夫婦經常會和女王以及其他王室成員一起參加皇家賽馬會,有時還會乘坐馬車和王室成員一起抵達。
但在2021年,他們都相繼去世。
西莉亞夫人去世沒幾天,12月3日,格拉夫頓公爵夫人安·菲茨羅伊去世。
她從1953年就開始擔任女王的寢室女官,負責協助女王的衣裝,這份工作她一直做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和女王可以說是一輩子的閨蜜,女王甚至是她孩子的教母。
她為女王服務了68年,很多女王的美麗造型都出自她的手筆,所以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兩位女性都親密無間。
這樣一個人走了,女王真的心都要碎了。
這種心碎,她卻不得不反復經歷,因為沒有人能抵御時間,即使是君主也只能看著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們被帶走,而無能為力。
2021年對她來說,實在是太過難熬的一年,丈夫菲利普的離去已經足夠痛苦,卻還有那么多親人朋友也相繼離開了她。
除了這些難以承受的死亡,還有哈里梅根公開背叛王室、安德魯性侵丑聞、查爾斯權錢交易丑聞,再加上疫情隔離、身體狀況不佳…女王還能堅忍著扛下去實在已經很不容易。
看到她坐在溫莎城堡里發表演講,一個人消瘦低沉的樣子,忍不住想到她在菲利普葬禮上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
親朋接連而逝,環顧四周,身邊竟無人為伴,女王…似乎真的只剩下自己了。
丁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