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聯合發布印發通知,提出多措并舉促進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消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迅速響應,發布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兩保障、兩促進”十項舉措。今年,公司進一步提出將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新能源汽
在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聯合發布印發通知,提出多措并舉促進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消費。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迅速響應,發布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兩保障、兩促進”十項舉措。今年,公司進一步提出將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服務新能源汽車下鄉,在長三角地區開展試點工作,率先實現充電設施鄉鎮全覆蓋。此舉讓村民在家門口充電,享受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以綠色低碳出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充電站建設跟得上
在江蘇省溧陽市高鐵站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內,12路公交車司機王慶洪拔下充電頭,發動一輛嶄新的新能源公交車緩緩駛向高鐵站公交站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國網江蘇蘇州供電公司在同里古鎮組織新能源汽車展示活動。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構建縣、鄉、村三級充電網絡,重點在營業廳、商業中心、交通樞紐等場所布局充電設施。
江蘇首個市級電動汽車公司投資建設的充電站,于1月4日在溧陽市高鐵站公交站點正式投入運行。充電站總功率為1200千瓦,有10臺120千瓦雙槍直流充電樁,可同時為20輛新能源公交車提供充電服務。同時,國網江蘇電力加大對鄉鎮充電樁建設的投入。截至2020年年底,國網江蘇電力已累計在江蘇鄉鎮地區建設充電樁4838臺。2021年,該公司還將在鄉鎮地區新建充電樁1000余臺,持續推進鄉村交通電氣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除公共交通外,鄉鎮新能源私家汽車車主就近充電的需求也不斷得到滿足。國網江蘇電力多方協調,推動充電設施進小區,建到百姓家門口。今年,公司計劃推進新建居住區有序充電樁建設,實現錯峰和智慧有序充電,確保居住區的供電負荷可以為更多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充電服務。
擴大充電設施建設規模是滿足充電需求的基本保障,而提升鄉鎮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同樣是挖掘市場潛力的重要一環。2020年9~12月,國網江蘇電力聯合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江蘇站”活動,制訂適宜鄉鎮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方案,建立覆蓋私人電動乘用車、電動公交車、電動出租車等多類型的產品庫,滿足鄉村出行、農務運輸、農業生產的需求,通過新能源汽車巡游、無人駕駛車輛體驗、充電樁展示與使用教學、網絡直播等形式,推廣新能源汽車。其間,10余個主流品牌的20余款熱銷車型直接開到田間地頭,向百姓推出優惠措施,客戶現場預訂可獲1000元到數千元不等的優惠。
汽車賣得出,服務也要跟得上。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同步,2020年年底,國網江蘇電力在13個地市全部建成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在車輛展示、試乘試駕等基礎功能之上,為消費者提供覆蓋選車、買車、金融保險、充電樁安裝等環節的多元化服務。“一戶一表”居民客戶申請安裝充電樁,供電企業提供零審批、零上門、零成本服務。電表及表前供電設施由供電公司出資建設。供電公司還推行網上國網APP充電樁線上報裝服務,提高充電樁報裝接電便利度。
2020年9~12月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期間,江蘇全省新能源汽車上牌4.08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74.2%,占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上牌量的54.7%。2021年,江蘇鄉鎮新能源汽車的上牌量預計增長超100%。
充電樁建到家門口
1月24日,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橫港村民宿老板楊洪波駕駛著新能源汽車,駛入村口的“充電e站”,為愛車充電。他說:“充電站建到家門口,充電越來越方便,我們村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買新能源汽車了。”
在利好政策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在鄉鎮的銷售量大幅增加。為優化新能源汽車在鄉鎮的使用環境,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力度,優化全省綜合供能服務體系,不斷縮小鄉鎮地區充電服務半徑。
姚莊鎮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眼下低碳綠色的新能源汽車也駛入了這片美麗鄉村。去年11月,嘉善縣供電公司聯合橫港村村委會在該村新建了2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其中包括一座集光儲充功能于一體的“充電e站”。“兩個充電站可同時供8輛新能源汽車充電。”嘉善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專責秦英杰說。
自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投入運行后,不少村民準備購買新能源汽車,其中就有楊洪波。“平時,我經常要采購物資和食材,也要接送游客,有輛車會方便不少。”考慮到民宿旁就有充電站,楊洪波購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只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輕松充電。為倡導村民綠色出行,嘉善縣供電公司還推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電價優惠政策,“每度電1塊錢,比起在城區充電,在咱們村口這兩個充電站充電更便宜。”楊洪波滿意地說。
充電樁進村了,全方位的供電服務也下沉到了田間村頭。西塘供電所低壓服務班副班長費建偉也有了新身份——橫港村“紅船·光明驛站”駐點服務員。費建偉的職責是定期為村里的充電樁“體檢”,維護設備正常運行,動態記錄充電樁使用情況。費建偉每周都會到橫港村“紅船·光明驛站”檢查,遇到充電樁有問題,他都可以快速響應、快速解決。
目前,74平方千米的姚莊鎮規劃建設了20余臺充電樁,預計將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讓鄉鎮新能源汽車車主真正告別“里程焦慮”。
為讓新能源汽車下鄉之路更加通暢,國網浙江電力在各地加速布局充換電網絡。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城鄉綜合供能服務站379座充電樁981臺。同時,國網浙江電力還推進各種商業合作模式,依托國網浙江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匯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入綠色出行生態圈,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目前,該公司已建成鄉村公交充電樁2395臺。
一體化服務全覆蓋
每天清晨7點半,安徽省肥西縣紫蓬鎮居民田連軍要搭乘公交車去上班。近來,她的上班路多了一些變化。她說:“以前到合肥辦事,就見過這種開起來沒聲音、車尾不冒黑煙的‘綠公交’,干凈又洋氣,現在我們家門口也有啦!”
1月24日,紫蓬鎮的紫蓬山公交充電站正式落成。該充電站首期設置充電樁30臺,建成投運后將成為安徽省鄉鎮范圍內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公交充電站,為60多輛新能源公交車提供充電服務。目前,該鎮往返合肥市區的80路公交車已全部升級為新能源汽車。
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雙試點”城市,合肥地區已累計推廣應用超過10萬輛新能源汽車。目前,合肥所轄一市四縣范圍內已建成2500多臺交、直流充電樁,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充換電網絡,規模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在加快建設公共充電設施的同時,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鄉鎮,為新能源汽車車主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個性化服務。1月20日,在廬江縣羅河鎮新生村,供電員工上門為村民葛存林家的充電樁進行全面檢查。葛存林是當地首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村民。“原先我還擔心買得起、用不上,打聽了一下充電樁的安裝手續后立馬做了決定。供電員工送服務上門,讓我特別舒心。”葛存林滿意地說。在具備基礎條件的鄉鎮,新能源汽車車主只需準備好相關材料,通過手機下載網上國網APP,在線上提出安裝申請,臺區客戶經理便上門提供全過程服務,平均不到一周時間就能安裝完成充電設施。
為了新能源汽車在城鄉行得更穩更遠,國網安徽電力開展市場調研,對接政府及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提前謀劃充換電網絡建設布局。該公司通過制訂城鄉“一體化”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規劃,優化鄉鎮充換電網絡,逐步實現市、縣、鄉三級充換電網絡的連接覆蓋。
國網安徽電力緊跟新能源汽車發展,依托新能源汽車本土制造企業云集的優勢,助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在肥西縣工業園供電營業廳內,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充電5小時可續航400千米以上,客戶可隨時現場進行體驗。營業廳內設有新能源汽車的視頻展示區域,并增加專柜辦理充電樁報裝手續。停車場還設置了試乘試駕區,方便客戶體驗。
目前,國網安徽電力與落戶安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通過網絡平臺銷售新能源汽車。同時,國網安徽電力還主動對接省內公交、物流等企業客戶,與車企及運營商接洽,完善省內充電服務網絡,支撐充電市場發展。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