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詐騙套路層出不窮的當下,老年人因防范意識薄弱,維權意識不強,常常成為詐騙犯罪的重要目標。為提高廣大老年人反詐防騙意識,河南省公安廳梳理了最近幾年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投資收藏品、新型麥苗、街頭祈福、扶貧電商、網上炒股、低價農資等六大類型經典詐
詐騙套路層出不窮的當下,老年人因防范意識薄弱,維權意識不強,常常成為詐騙犯罪的重要目標。
為提高廣大老年人反詐防騙意識,河南省公安廳梳理了最近幾年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投資收藏品、新型麥苗、街頭祈福、扶貧電商、網上炒股、低價農資等六大類型經典詐騙案例,提醒廣大老年人切勿上當受騙。
案例一
免費茶藝培訓實為洗腦
走進鄭州二七區一家名為某某齋生活藝術館的“茶館”內,立即有年輕貌美的“茶藝師”招呼來訪的老年人免費品茶,并熱情地帶領來訪者從一樓到二樓參觀店內的商品。
“盛世玩收藏!我們公司生意火爆,所有產品幾乎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特別是一款和田玉材質的玉璽,做工精美大氣,盡管售價高達19.8萬元,但卻非常搶手”……
不少來訪的老年人都是被街頭小卡片上“免費茶藝培訓,到店就送精美禮品”所吸引,到店后卻被“茶藝師”洗腦,認為購買錢幣、字畫、文玩可以升值,從而花高價買了這里的產品。
據多名犯罪嫌疑人供述,該公司通過邀請老年人到店喝茶并領取免費的指甲剪、口罩、水杯、靠枕、純奶等小禮品,在喝茶聊天過程中套取來訪者的經濟實力、購買能力、家庭情況等信息,再根據來訪者的經濟狀況,先向其推薦價格低廉的阿膠糕或保健品,然后通過“真實案例”鼓吹收藏錢幣、玉器、字畫存在著無限大的升值空間,并向客戶承諾可以簽訂回購協議,以消除客戶購買的思想顧慮。
公安機關調查發現,僅3名老年人就被騙100余萬元,其中,兩名受害人分別購買了10萬元左右的文玩商品,另一名62歲的老太太在店內購買的收藏品金額高達70余萬元。
案例二
“新型麥苗”誘騙農村老人投資
“防癌、抗癌、減肥、降脂,一位曾經的卵巢癌患者長期飲用該產品后,治好了癌癥……”某公司研發的“新型麥苗”既有強大的養生、治病、抗癌功效,還能投資、獲息、賺外快,更方便的是在陽臺上就能種。
鶴壁市山城區一個不起眼的小店鋪內,幾名年輕人正在向來訪的大爺大媽推介他們公司的高新技術產品——新型麥苗。這些老人都是被“進店就送雞蛋、掛面、鹽、醬油等禮品”所吸引過來的。
工作人員告訴老人們,投資一盆麥苗需要交3000元的質保金,可以簽訂為期一年或半年的合同,合同期間每盆麥苗每月返還100元勞務費,合同到期后返還質保金。“如果擔心養不好可以把麥苗放到我們店里代養,每月的勞務費也一分不差的返還給您。”
“兒子、閨女們花錢會跟咱匯報嗎?買個化妝品成百上千,買塊名表成千上萬,哪一個跟老人匯報過?咱花的是自己辛苦掙的錢,不需要跟別人請示!自己掙的錢,自己做主!”店員們不停地誘導老年人,不要和子女提及購買麥苗的事兒。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公司還邀請交了錢的老年人到位于臨省的生產車間和種植基地參觀,并參加公司的答謝年會。這樣一來,受到鼓舞的老年人回家后就會加倍投資。
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鶴壁市山城區投資群眾達30余人,受損金額30余萬元。這些受害人最年輕的66歲,最大的86歲,大多數沒有收入來源,生活貧困,希望通過投資掙個零花錢,結果辛苦積攢了一輩子的錢被騙。
案例三
大師借消災祈福中途掉包偷竊
“我看你這面相,最近家中有災呀。我告訴你,要做場法事才能消災。”新鄉市的樊大娘在胡同口曬太陽時,一個戴著墨鏡身著中式短卦,手里拿著一串佛珠的男子走到她身邊凝重地說道,樊大娘冷不丁被唬了一跳,連忙追問情況。
男子稱自己是道教正一派祖庭龍虎山張天師第六十五代親傳弟子,如今遵師命下山歷練,今日碰巧路過,看出樊大娘的孫子將有血光之災,需要設壇祈福消災。為了結福緣,不向樊大娘收取任何費用。聽聞不要錢還能幫助自己消災去禍,愛孫心切的樊大娘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在樊大娘家設置好香壇后,男子提出需要提供現金和金銀器,壓在香壇之下,敬供神明。金額越大,金銀器越多越顯心誠,效果越好。樊大娘拿出3000元現金和價值一萬余元的金手鐲、金耳環、金戒指等物交給男子,并眼見男子用紅布包好放入神像座下。然后男子像變戲法一樣取出隨身攜帶的一把伸縮木劍和一張紙符,瞇著眼睛振振有詞地念著口訣。
過了大概十五分鐘,祈福完成后,該男子眼睛睜開,收起了桃木劍,告訴樊大娘,這些供品需要在神座下擺放一段時間,時間越長越好。簡單喝了幾口水,男子便告辭離開。當天晚上家人下班回家后,樊大娘把事情告訴了兒子,兒子聽聞感覺不妙,取出貢品后發現,現金和首飾都變成了一沓白紙。
民警調查后發現,這名所謂的大師其實是周邊農村的農民,專門挑老年女性進行作案。在“施法破災”過程中,“大師”會趁人不注意迅速掉包,然后在同伙的接應下乘車逃離。
案例四
假借“扶貧電商”詐騙群眾信息“薅羊毛”
周口市太康縣境內來了一群“扶貧企業家”,到農村和群眾簽訂“電子商務孵化培育合作協議書”,群眾只要辦理銀行卡,第二年就能拿到180元的分紅,第三年能拿到“網店5%的分紅。群眾辦好銀行卡后自己妥善保管即可,但不能注銷,辦卡并捆綁電話、開通U盾、網上銀行等業務后,公司還給每名群眾發放米、面、油。看到有利可圖,不少留守老人紛紛跟隨工作人員到縣城某正規銀行辦理了銀行卡。
公安機關了解到,在現場慫恿留守老人辦業務的博某公司是一個新注冊的空殼公司,該公司與位于鄭州的河南省萬某公司和辦理銀行卡的群眾簽訂三方合同——“電子商務孵化培育合作協議書”。短短兩個月時間,太康縣境內就有兩個鄉鎮、十余個村莊的留守老人辦理了600多張銀行卡。
萬某公司拿到群眾的銀行卡信息(卡號、密碼、U盾及密碼、網上銀行密碼、捆綁電話號碼、身份證照片、復印件)后,指示其在省內的34個市縣分公司,將信息放入“貓池”、“卡池”,在網絡上下載多個APP軟件,利用留守老人的信息進行登記注冊,獲取這些APP針對新人的返利、折扣、贈送物品,而后再將獲取的利益變現,瘋狂地對這些APP軟件“薅羊毛”。
案例五
跟著大師“炒期貨”6萬元打了水漂
60多歲的平頂山市民盧先生是位老股民,經不住一名女網友的蠱惑,加入了一個名為“實盤一年20倍”的微信群,群內會定期發送4名“講師”炒股比賽的直播鏈接。直播中,“講師”團隊反復說A股行情散戶不好把握,鼓動大家去炒“期貨”,還時不時曬出自己的“期貨賬戶”,顯示大賺。這讓盧先生心動不已。
臨近春節的一天,“講師”們在直播間喊:“大行情要來了!趕緊調動一切可用資金賺幾波過年!”群內很多網友爭相呼應。被感染了的盧先生也按照“講師助理”發來的鏈接開通了“期貨賬戶”,并存入2萬元。對方還承諾“第三方銀行資金托管,100%安全,可自由支取,提現1小時內到賬”。
當天,盧先生按照操作,賬面增加到了2.8萬元。隨后不到一星期,盧先生卻虧了1.3萬。對此,“講師”責怪盧先生下單太慢,資金太少,稱要想把本金賺回來,只有投入更多。隨后的一個多星期,盧先生又陸續投入了4萬元,加上之前投入的2萬元,共計6萬元都血本無歸。
辦案民警表示,本案中所謂的“股指期貨”交易平臺,實際是詐騙團伙搭建的虛假平臺。表面上看其整體走勢與真實指數走勢一致,但實際并未接入到真實市場。具體到小時和分鐘的漲跌走勢,則任由詐騙團伙在后臺任意操控。團伙先讓受害人賺些“小錢”并可自由提現,博取信任后,再引誘受害人投入更多資金,操控平臺令其虧損,從而陷入不斷追加投資以圖回本的惡性循環中。
案例六
以低價農資為幌子詐騙老人
開封市通許縣的張大爺和老伴在家吃早飯時,一名50歲左右的男子敲門而入對他們說:“現在國家有個政策是補助低價尿素,一百斤一袋的尿素每袋只需40元,你要是感興趣了就先預付3600元錢,我把尿素拉過來”。
張大爺心里一盤算,發現今天有好事送上門了。按這名男子所說,3600元能買到90袋尿素,每一袋都比市場價低100元。眼下正是莊稼施肥的旺季,一轉手就能凈賺9000元。張大爺馬上回屋里拿出來3600元錢交給了男子。
接到錢后,該男子神秘兮兮地告訴張大爺,這是國家的項目,千萬不要聲張。隨后,男子從面包車上拿下來兩塊塑料布交給張大爺,讓他先把塑料布鋪到電動車車棚里的地面上,等會把尿素放在上面,防止受潮,隨后該男子就駕車走了。臨走前還叮囑張大爺兩口趕緊把塑料布鋪好,他很快就把尿素送回來。
滿心歡喜的張大爺兩口,鋪好塑料布20多分鐘后,也沒見到陌生男子的蹤影,這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就在公安機關調查期間,該縣又接連發生了3起同類詐騙案件,騙子每次都是利用老年人愛占便宜的心理和弱點屢屢得手。
警方提醒廣大老年人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勿起貪念,自覺抵制和擺脫迷信等愚昧落后觀念,不要因為貪圖蠅頭小利而泄露個人信息,樹立健康理性的投資理財觀念,不要輕信他人的空頭許諾,更不要輕易將現金交付陌生人,謹防受騙。
聲明:本文轉自中原盾(ID:hnzfxmt369),在此致謝!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