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餓了嗎?戳右邊關注我們,每天給您送上最新出爐的娛樂硬核大餐!6月5日晚媒體收到消息,海派壺藝家、收藏家許四海先生于當日上午6時06分與世長辭,享年74歲。許老屬狗,出生在江蘇建湖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如今在紫砂陶藝圈內的地位并不是靠世代家傳
餓了嗎?戳右邊關注我們,每天給您送上最新出爐的娛樂硬核大餐!
6月5日晚媒體收到消息,海派壺藝家、收藏家許四海先生于當日上午6時06分與世長辭,享年74歲。
許老屬狗,出生在江蘇建湖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如今在紫砂陶藝圈內的地位并不是靠世代家傳,而是一步步自學成才。
他一生致力于紫砂的創作,研究,與收藏。離開時正在博物館整理紫砂壺,突然摔了一跤,身邊沒有助理的情況下等到工作人員發現,已經昏迷去世。據其子許澤鋒透露,送往醫院后醫生診斷為心臟猝死。
都說藝術都是相通的,許四海和他的名字一樣四海皆是朋友,其中與趙本山之間的友誼不得不談。
趙本山本身是二人轉表演藝術家,一直以來對中國傳統民族藝術都有自己的情結,不過這只是兩人最終合作的一個契機。說起兩人相識,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2009年9月29日,趙本山和團隊在上海拍攝《鄉村愛情3》,因為體力透支,當晚他突發腦出血,命懸一線,被緊急送往上海南匯醫院搶救,好在最后化險為夷。
此新聞現在當時的藝術圈內蕩起不小的漣漪,幾乎全國人民都關注“小品王”的身體健康問題,徐四海對趙本山的遭遇也有所耳聞,他通過醫院的朋友送給大病初愈的本山大叔兩句話:“喝茶無事,無事喝茶”。
在鬼門關走過一遭的趙本山聽過此話只覺聲聲入耳,為了養生,他從此戒煙戒酒,每天捧著紫砂壺開始喝茶。
2010年盛夏,身體逐漸恢復健朗的趙本山聽說曾給他忠告的許四海出差到北京,立馬讓工作人員為其訂了最好下榻的賓館,并親自登門拜訪。
雖然此前兩人素未謀面,初次見面卻是相見恨晚。兩人座談一夜,當下敲定要合作制作一款紫砂壺,取名“山海壺”,由趙本山書寫題詞,許四海親力精制。
此壺不僅是稀世珍品,也是兩人的真摯友誼象征。許四海當真是放下所有瑣事,全身心投入到做壺中,有新聞稱他將自己儲存二十多年的紫砂泥中稀有品種“底槽青泥”用來制作“山海壺”,足見用心良苦。
而趙本山平素就愛舞文弄墨,和喜劇小品上嘻嘻哈哈的風格大不同,他為第一把壺的開筆題詞就是:山海壺;接著是:壽山福海、美不勝收、鶴立雞群、五湖四海……
日久生情,2011年,趙本山為表“愛意”將自己珍藏多年,價值連城的巨型根雕“山海雄獅”和一座5米高、2.5噸重的黑檀木觀音像送至許四海的“百佛園”。
相傳僅是這座獅子,就價值千萬。
“子期死,伯牙謂再無知音”。
晚年許四海因為終日辛勞纏綿病榻,兩人合作“山海壺”也僅留下三十多把。
得知好友死訊,趙本山悲痛萬分,當日不僅委托了上海的朋友為許四海送去花圈,還派出了藝術總監劉雙平代表他專程前往上海許四海家中悼念,為老朋友送上最后一程。
趙本山表示:“太可惜了!許四海先生的制壺藝術造詣,在中國是一流的。”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兩人的友誼一定會隨著留下的紫砂壺美譽遠揚,留給世人。
“參考資料:袁乃中:山海壺 2017-06-07”
#趙本山哀悼#、#許四海#、#博物館#
作者:每天都想吃榴蓮
責編:櫻桃
張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