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與父親不想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朱自清先生擅長寫散文,人文風景、習俗傳統,以及世間情感都能化作他筆下婉轉深刻的文字,他的文章更是可圈可點,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和流傳的佳作。其中尤其出名的就是被編為語文課本必學的《背
我與父親不想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擅長寫散文,人文風景、習俗傳統,以及世間情感都能化作他筆下婉轉深刻的文字,他的文章更是可圈可點,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和流傳的佳作。
其中尤其出名的就是被編為語文課本必學的《背影》。朱自清曾說自己鮮少描寫身邊的親情,關于《背影》中父親一角的刻畫更是籌備很久,卻也遲遲未動筆,因為這最熟悉也最陌生的父親,他竟然不知該從何寫起!
當然大家后來都知道,朱自清不僅讓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更讓父親成為了永恒經典。可近年來,連續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只因父親買橘子違反了規則?
《背影》所寫,尋常小事
《背影》的開頭,朱自清簡言意駭的說明,和父親的再次見面相隔兩年,還是因為祖母去世,不得已回家奔喪,才讓兩父子有了碰面的機會。雖然時隔已久、摯親會面,在朱自清父子面前卻沒有尋常故事里那樣的熱淚盈眶,反而相對無言。
朱自清在文章中寫: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因為喪事,一半因為父親賦閑。
可見父親這個人物也是簡單的普通人,家中大小瑣事要他處理,生意繁忙還要四處打點,就算生活普通,這些繁文縟節、稀碎之事也夠他忙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以了!
父親賦閑在家,人到中年本事逐漸減弱了,維持家中生計或許還要仰仗兒子,朱自清對自己這位許久未見的父親、普普通通的父親,是沒有多余的話講的。
男子話少,肉麻的夸獎和想念的話更是少講,所以在《背影》一文中,有關父親也只是這只言片語的描寫,大半篇幅都在述說買橘子一事中看見的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奔喪完畢,要乘坐火車趕回北京念書,那年的朱自清已經二十歲,完全具備自理的能力,更別說他往來家鄉和北京這條路幾次,不甚熟悉。可是父親仍舊把他當作記憶中的那個小孩,堅持送他上火車。
父親嘴笨的和腳夫講價錢,讓朱自清忍不住吐槽幾句,而后提著行李專門為他尋了個靠近車門的位置,好進出方便,各方人物拜托照顧之后又提議為朱自清買幾個橘子去。
火車站四處是月臺欄桿,穿越鐵軌去另一邊買橘子是個費事的行程,明明朱自清催促讓父親趕緊回家,可父親還是堅持要為兒子買些形成解渴的橘子。這買橘子讓朱自清發現,父親豈止嘴笨,就連行動起來也是笨笨的。
父親如山,潸然淚下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兩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高高的月臺對于青年人來講就不是輕而易舉之事,何況人到中年,體格肥胖的父親呢?只見父親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往上縮,肥胖的身體向左微傾,很是努力。此情此景,朱自清只是看一眼便潸然淚下!
許久,父親買來橘子遞給朱自清,很輕松的囑托兩句便要回去,并不健碩、高大的他背影很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辨不清來,這也是整篇文章的高潮。
明明《背影》一文寫的是最不起眼的日常小事,為何輕輕松松賺了讀者的眼淚呢?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最感動的地方,正是朱自清最不想透露的地方。《背影》中,朱自清還是位二十歲在校讀書生,父親已是經商失敗,沒有大作為之人,一位正值青春期,一位正值中年期,相對無言不可厚非。
在朱自清眼中,那時候的父親沒能耐,就能跟腳夫講價格也多顯笨拙和吝嗇,父親一貫的形象讓他不想多待,所以幾次強調不必父親相送。
可父親在火車站上買橘子的樣子一下子讓朱自清覺得,父親老了!那個逞強、四處打工養家的男人,正在歲月中蛻化成為體格肥胖、行動不便的平凡人。僅僅一方月臺就能阻擋了前行的腳步,而生活中的千難萬難居然沒有阻礙他的腳步。
回想起父親年輕,何嘗不是意氣風發,憑借一己之力養活家中幾口人,那樣不甘平凡偉大的他,竟然也有這樣的時刻。
父親的愛,比起母親和祖母她們的直言來的更加隱晦,但是不說出口不代表父愛要少一分。兒行千里母擔憂,兒行千里父擔憂!在朱自清即將再次離開身邊之際,能為他減少的負擔,父親都在盡力完成。
朱自清和父親的關系,是他們家庭的關系,更是中國千萬家庭的關系。緘默少言的父親、叛逆獨行的孩子,時間催促一個人長大,又催促一個人變老,在長大的那一瞬間,所有不理解消失殆盡。
《背影》的神奇之處就在于此,這不是朱自清一人父親的背影,也是讀者心中的那個父親的背影。笨拙的、蹣跚的、沒什么特點的,只要丟進人群就認不出來的背影……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
那些年,《背影》作為語文課本中的催淚散文,讓小小年紀的讀者們第一次認識到父愛的沉重,可在2010年一位大學教授卻建議在課本中刪除《背影》一文,原因竟然是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矩,此話怎講?
原來,在朱自清刻畫父親爬月臺買橘子那一段落中,父親越過鐵軌爬月臺的行為的確違反了交通規則,索性當時沒有意外發生,但如果有人刻意模仿,很有可能會造成擾亂火車站秩序、阻擋火車正常運營等后果。
基于這些原因,不少文人和教授都先后提出了刪除《背影》一文的建議。
不管大學教授所建議之言是否通過和被大多數讀者所認可,我們都不可否認的是《背影》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朱自清不無病呻吟,更不辭藻華麗,在最普通、平凡的日常中發現了一直以來被自己忽視的父愛,也啟蒙了大家去尋找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父愛。
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關系。——席勒
父子之間,不需要常聯系,正如一對老朋友,情感于心,不需要多余客套。
陳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