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位37歲的女士,曾在參加工作后的一次體檢中,發現乙肝病毒攜帶,當時肝功能正常,醫生交代她說:這個是沒有事,以后“經常”檢查一下就可以了。不過,“經常”兩個字患者并沒有放在心上,變成了“偶爾”查一下。婚后,她生活忙碌,養育孩子、家務、工作,
一位37歲的女士,曾在參加工作后的一次體檢中,發現乙肝病毒攜帶,當時肝功能正常,醫生交代她說:這個是沒有事,以后“經常”檢查一下就可以了。
不過,“經常”兩個字患者并沒有放在心上,變成了“偶爾”查一下。
婚后,她生活忙碌,養育孩子、家務、工作,淹沒在各種日常事情務中。
由于沒有癥狀,檢查也是“正常”的,慢慢的,患者就把“乙肝”這件事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這位女士的哥哥因為肝炎入院,同樣也是乙肝。
查房的時候,恰好這位女士正在旁邊,她自言自語地說:我好幾年都沒有復查過。
這是一個有乙肝母嬰傳播家族史的家庭。出于職業的敏感,我讓這位女士也去做一些基礎的檢查:肝功能、乙肝兩對半、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B超。
結果出乎了這位女士的意料,檢查結果初步顯示,肝臟已有早期肝硬化的跡象:脾腫大、肝臟稍微縮小、門靜脈的內徑增大......
早期肝硬化沒有特異性的癥狀,為加深對肝硬化的認識,今天,龍大夫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診斷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無創傷的檢查方法。
壹
用癥狀來自我判斷有沒有肝硬化是靠不住的
在臨床上,經常有這樣的事情——
有些乙肝或丙肝患者,平時沒有任何的不舒服,檢測肝功能也是基本正常的,但有一天卻意外的卻查出肝硬化;
而有些人,雖然表現得似乎很嚴重,用“聽風就是雨”來形容他們并不為過。比如,他們在專注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沒有任何癥狀,但是當問起肝區是否有不舒服時,馬上會感覺不舒服。
還有一些人,一有不舒服,就立馬上網一通搜索。然后,對著所謂的肝硬化癥狀,一樣樣對號入座,以至整天疑神疑鬼。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網上描述的不正常,就會追著醫生到處問:我是不是已經肝硬化了?怎么樣確定有沒有肝硬化?
貳
肝硬化診斷的金標準是肝穿活組織病理檢查
很多人知道,肝硬化診斷的金標準是肝臟穿刺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就是用特制的“針”刺入肝臟,截取一小部分肝組織,在冰凍切片、染色后,用顯微鏡直接觀察肝臟組織的形態、結構等,以判斷有沒有肝硬化。
可以說,“肝穿”檢查是最直觀的。但是,“肝穿”本身由于是一個有創傷的檢查,很多人會覺得一根那么粗的針刺入肝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且,由于只能取一小部分肝臟組織,容易受到標本部位和觀察者閱片水平差異的影響,也就是說,所取到的肝臟組織,有可能是不能代表整個肝臟的水平,這樣就會造成漏診。
叁
安全、無創傷肝纖維化檢查的價值
無法沒有直接肉眼看到肝臟的病變,也不能借助顯微鏡看到肝臟的微觀病變,就沒辦法診斷肝硬化了嗎?
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隨著科技的發現,人們對肝硬化的認識早已今非昔比。前赴后繼的臨床醫生,為此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無論從臨床診斷,還是無創傷的檢測方面,都能為肝硬化的診斷提供越來越多、越來越準確的依據。
一些無損傷的檢查組合,有時對整個肝臟情況的了解顯得更全面。
這些無創檢查,包括兩大類:
沒有創傷的影像學檢查發展迅速,已經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在臨床判斷肝硬化的過程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毫無疑問,是肝硬化診斷最重要的手段。
肆
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肝纖維化是肝硬化開始形成的病理基礎,而肝硬化是肝纖維化的進一步發展,晚期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纖維化往往無法完全分清。
肝纖維化是慢性反復的肝細胞炎癥、損傷引起的一種修復反應,最終,會導致肝臟結締組織的過度沉積。所謂的結締組織,就是除肝細胞之外其他的基質。
肝纖維化是伴隨炎癥而發生的,所以說,肝臟炎癥的持續時間長短是有很大關系的。
判斷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分期,通常使用5分制的評分方法:
在臨床上,如果患者的肝纖維化評分≥F2,通常認為存在顯著的肝纖維化。
伍
血清學肝纖維化四項檢測
單獨使用血清纖維化檢測評估肝纖維化的價值不大。
目前有4個被廣泛使用的血清標志物指標,叫做肝纖維化4項。
事實上就是檢測肝臟的細胞外基質,也就是龍大夫前面所說的那些“雜質”。
這些個指標的升高,往往和炎癥活動度較高的相關性更大。也就是說,在肝炎發作的時候,大多數也是高的。因此,特異性比較差。
目前的這項檢查,事實上形同雞肋,其價值有待進一步確定。
只有在這些指標顯著異常升高且持續在一定水平,而轉氨酶并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才有比較高的臨床價值。
陸
無創傷的影像學檢查
目前評估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肝臟B超、CT、磁共振、超聲瞬時彈性成像,以及幾種方法組合在一起的磁共振彈性成像、聲脈沖輻射力成像和橫截面成像。
其中尤以近年迅速崛起的超聲瞬時彈性成像,患者稱之為“肝彈”的應用及研究最多、最廣,還可對肝纖維化進行分析。
01 超聲瞬時彈性成像技術
超聲瞬時彈性成像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是FibroScan系統, 可快速而無創地評定平均肝組織的硬度,以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同時也可預測肝硬化患者的并發癥。
測量的結果用kPa表示,可測量單位在2.5~75kPa之間。
這個原理不好理解。
通俗的說,就是超聲通過不同密度組織的時候,波形和回波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記錄下來的速度也不一樣,肝臟硬度取的是間接反映出來的平均值。
有研究認為,亞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臨界值是9~10kPa。
“肝彈”檢測的是肝臟的硬度,包括彈性和粘度,但其檢測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比如,肝臟炎癥活動期、肝臟的血容量、脂肪浸潤的程度和膽汁淤積的程度、是否伴有心力衰竭、進食或者其他相關的肝病等,都對結果有一定的關系。
單純的“肝彈”數據,不能作為確診肝硬化的手段;但結合臨床的其他資料,就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數值越高,越能確診。
02 B超檢查
B超檢查是肝硬化的常規檢查。
上腹部的B超,是最常用的檢查肝病的方法。目前所用的B超多數為彩色多普勒超聲,也就是彩超。
而有些肝硬化患者,可能合并脂肪肝或活動性的炎癥,其B超可表現為:
超聲檢查,不能分辨早期肝硬化,所以有可能漏診。
當有其他肝硬化證據的時候,需要結合臨床表現進一步診斷。
03 增強CT檢查
對于診斷肝硬化來說,CT不是一個常規的檢查:一方面是因為有輻射,另一方面增強CT也比較貴。CT是一個補充診斷措施,其影像學也有很一定的特點。
04 磁共振檢查(MRI)
磁共振的價格更加昂貴;有些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的場所的噪音也不能忍受,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應用。
但是,對于有懷疑肝癌的患者,磁共振的價值明顯更高一些。
特別要指出的是,磁共振檢查對于血色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能顯示含鐵血黃素沉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柒
龍大夫的溫馨提醒
對于有慢性肝病,特別是慢乙肝和丙肝的患者,是否有肝硬化、會不會發展為肝硬化,是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有的人喜歡用網上的搜索來的各種癥狀對號入座,對某些報告單上描述的個別字眼特別在意。
龍大夫在這里要說的是:判斷自己的病情,要根據整體的狀況,而診斷一種疾病需要多方的證據。
一般情況下,普通的B超、甲胎蛋白、肝功能檢查,價格低廉、簡單、方便、無創傷、無痛苦,定期篩查就能及時發現問題。
而一些費用昂貴的檢查,如“肝彈”和CT,只用于無法確定或者有懷疑變癥的情況下;如果初步檢查并沒有肝硬化的依據,也不要惶惶不可終日,積極的針對病因治療就可以了。
相關更多治療和診斷的科普知識,請關注@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
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