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營銷廣告之一:一個穿著有如牛仔的男子,生活在廣闊浩瀚、壯麗優美的美國西部,嘴里自在閑適地叼著一根香煙,這就是「萬寶路男人」。這個形象幾乎烙印在上個世紀每個人的腦海中,正如萬寶路品牌經理所說:在一個對一般人來說,越發復雜與沮
這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營銷廣告之一:一個穿著有如牛仔的男子,生活在廣闊浩瀚、壯麗優美的美國西部,嘴里自在閑適地叼著一根香煙,這就是「萬寶路男人」。
這個形象幾乎烙印在上個世紀每個人的腦海中,正如萬寶路品牌經理所說:
在一個對一般人來說,越發復雜與沮喪的世界中,牛仔代表了一個相反的形象──一個生活環境簡單、也較無壓力的人。在他生存的世界里,他就是自己的主人。
1950 年代開始,「萬寶路男人」席卷了社會所有階層。面對煙草廣告來勢洶洶,反煙人士也開始反擊,終于在 1966 年,他們獲得了一場「巨大」勝利──美國法律規定,需要在煙盒上加上一條「吸煙可能有害健康」的標語。
當然,即使到現在,很多人對煙盒上的警告標語第一個想法仍然是:「沒什么太大的作用」。但事實上,這已經是一場漫長戰役里,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了。究竟在上個世紀里,煙草公司與反煙人士展開了一場什么樣的大戰呢?
1950 年代,美國平均每秒鐘就能賣出1萬5千支香煙!
說到煙草,就不能不提到大航海時代。1492 年,堅信地球是圓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帶著他的船隊,來到了現今古巴的這塊土地。
很快的,船員們發現當地人會燃燒某種神奇的植物、再吸入那東西散發出來的香氣。根據同時代一位修士的說法,「……這使他們的身體失去知覺,就像喝醉一樣,他們說這樣就感覺不到疲勞了。……他們把這種東西,稱之為『塔巴果』」
這是歐洲人第一次接觸到「煙草」。隨著時間經過,煙草在歐洲越來越歡迎。為了滿足大量增長的需求,歐洲人開始在殖民地大舉種植煙草,其中又以北美的維吉尼亞州與馬里蘭州最為大宗。
隨著美國建國、世界大戰,吸煙人數持續攀升。在吸煙人口最高的 1950 年代,美國幾乎將近一半的人口都在吸煙,美國的男男女女平均每秒鐘就會購買 1 萬 5 千支香煙。
正當人人吞云吐霧的當下,一小群人卻一直在大聲疾呼:「不要吸煙!」事實上反煙人士一直存在,只是效果始終不大。然而到了 1950 年代,反煙人士開始學會使用一種全新武器發起進攻──「科學」。
反煙人士的抗爭
20 世紀后,美國因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開始上升。1930 年代,美國肺癌的死亡人數為2千多人,然而到了 1950 年代,這個數字就已經上升了 10 倍以上、來到 2 萬人之多。
人們不斷想要找到肺癌的成因,諸如工業化、空氣污染、含鉛汽油,當所有問題都被找過一遍后,科學家們開始把矛頭轉向了吸煙。
1950 年,《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刊出了第一篇論文,一位名叫恩斯特?溫德的年輕醫生從三年前當實習醫師時,就已經開始懷疑肺癌與抽煙間的關聯性。
接下來,他與同僚不眠不休,對肺癌患者進行一系列統計與采訪,最后終于發表了《吸煙可能是支氣管癌的病因──對 648 例確診病例的研究》。
報告中驚人的披露:肺癌的病患中,竟然有 96.5%是煙癮很大的老煙槍,有的甚至一根接著一根的吸煙!又過了三年,恩斯特再次進行實驗,他從香煙中提煉一些濃稠物,接下來把這玩意涂到老鼠背部,竟然導致一些老鼠身體出現了腫瘤!
隨著科學研究數據的出現,讓煙草行業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危機。1953 年 12 月,煙草業的頂級大佬們齊聚紐約的廣場酒店,一起與當時美國最強的公關公司總裁約翰?希爾商討大計、挽救民眾的信心。
但科學數字就擺在眼前,希爾明白告訴他們,如果一味否認科學事實,煙草行業將會面臨一場嚴重的失敗。但科學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它很少會有絕對肯定的結論,所以希爾提出了一個近乎天才(但邪惡)的建議──不要否認科學,相反要讓科學出來去對抗科學!
煙一支一支點的「萬寶路男人」
希爾表示,科學上吸煙與肺癌的關系仍未確定,而這就是他們要突破的地方!
1954年,全美煙草公司破天荒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許多醫學研究表明肺癌的成因很多,尚無證據表明吸煙是致癌原因之一」。但宣言也表示:煙草行業作為一個認真負責的好公司,一定會成立一個「煙草工業研究協會」,來協助「研究各個階段煙草使用和健康之間的關系」。當然名義上是如此,不過協會成立后,領導這個協會的自然是那些吸煙致癌的懷疑論者。在充裕的經費支援下,協會的領頭科學家接連發表言論:「吸煙不會導致肺癌,最多只是一個次要因素」、「吸煙與任何疾病間,都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癌癥的主要原因是遺傳,而不是環境。」
反煙的科學家們拿不出一擊必殺的證據。沒錯,是吸煙者死于癌癥,但也可能是死于空污啊!甚至到最后,連溫德的老鼠實驗都受到了抨擊,一位煙草工業發言人指出,如果濃度足夠高,在老鼠身上涂番茄醬也會導致癌癥。
沒過多久,科學論戰就已經讓所有民眾失去興趣。人們不想花時間去理解科學家辯論的細微差異,也不想研究一個還沒定下的結論。
就在科學領域被攪得一團亂時,煙草商人迅速又抓住了另一個機會,藉由雜志、廣播甚至是電視等新媒介,陽草商為「吸煙」創造出一種完美的形象──「萬寶路男人」就這樣出現了。
在之前,萬寶路本來是一家銷售成績普通的公司。當時,萬寶路主打「女士香煙」市場,甚至為了不要讓女性口紅太過明顯,還特意把濾嘴換成橘紅色,但女士顯然很不買單。
不得已,萬寶路公司只好聘請知名營銷策劃人李奧?貝納,請他想出突破瓶頸的方法。在經過廣泛調查后,他們發現當時絕大多數其他的香煙品牌都在主打安全。
然而,萬寶路另辟蹊徑,它不主打安全牌,而是說點完全不同的,它應該象征著一種生活方式:令人向往、自由自在,當然可能有點危險──但什么自由的生活沒有一點危險呢?
貝納想到他曾經在《生活》雜志上看到一張牛仔的照片,那男人深深的皺紋、和輕微曬傷的臉,那就是自由的痕跡。
1954 年,萬寶路不再主打女性消費者,而是將品牌定義為「男子漢香煙」,并在廣告中打出了「萬寶路男人」的形象。
在巨額廣告推動下,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看見一名牛仔,生活在廣闊無垠、風景優美的西部荒野,那是一個活生生的美國夢。這樣的形象讓他們心醉神迷,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選擇相信散發自信魅力的萬寶路男人,還是一個穿著白袍、講著科學數據的家伙?
果不其然,萬寶路男人的營銷活動大獲成功。一年后,萬寶路香煙的銷路暴漲了整整 30 倍,穩坐美國最暢銷的前十大香煙品牌。
眼見著煙草行業徹底逆轉了頹勢,難道科學真的失敗了嗎?不,科學沒有失敗。它只是需要時間,去找到那最重要的:吸煙與肺癌之間的關聯。
用科學證明,吸煙與肺癌的關系在哪里?
在萬寶路男人大紅大紫兩年之后,吸煙導致肺癌終于獲得高度科學證實,足以讓美國官方采取行動:1957 年 7 月 12 日,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表達了他們的官方立場:「證據表明吸煙與肺癌間,的確存在某些因果關系。」
雖然這聲明還無法卷起任何大規模的抵制運動,卻足以讓美國癌癥協會、美國心臟協會、國家結核病協會和美國公共衛生協會聯合起來,最后在壓力下,當時的總統肯尼迪決定任命外科醫生路德?特里博士,帶領一個特別委員會來研究吸煙與健康的關系。
就這樣,委員會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研究了超過七千多篇有關吸煙與疾病的論文,終于在 1964 年 1 月 11 日作出最終報告《吸煙與健康──公共衛生局顧問委員會給衛生局局長的報告》。
本篇報告極具震撼力,接受煙草行業大筆資金的政治人物、有煙癮的七千萬選民,都不會喜歡看到這樣的報告。
因此在發布前,委員會就估算到后續引發的政治漣漪,特意選在周末發布,好讓民眾有時間去消化這個訊息,不至于造成華爾街股市崩盤。
早上 7:30,衛生局局長親自將報告送進白宮,一個半小時后,媒體記者被帶到國務院,接收到這個重大的消息……
委員會宣布,已經有證據顯示,吸煙是美國人罹患肺癌、口腔癌的可能原因,而且不僅僅是癌癥,吸煙甚至可能造成「對身體功能以及器官、細胞和組織的多種損害」,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等肺部阻塞疾病。
后者的癥狀是呼吸困難、咳嗽、帶痰。因為肺泡壁遭破壞,使得肺變得像浮石一樣。壞掉的肺泡沒法排出二氧化碳,使肺看起來像腫起來一樣,長年吸煙者的肺大多都會變成這樣。
果不其然,這個消息立刻成為驚天動地的大新聞。連續好幾天,這份報告成為全國各地的報紙與新聞頭條,甚至在之后被列為 1964年度重要的頭條新聞之一。
這也讓美國政府意識到必須做點實際措施,以進行委員會所說的「適當的補救」。最后在 1965年,美國國會終于通過法案,要求所有煙盒上都必須注明警告標語。
因煙而亡的人們
這樣的做法很緩慢,有媒體甚至批評,這只是為煙草業和政府找個解套辦法而已:我們已經警告過你了、如果你還要抽因此得了癌癥,也怨不得誰。
但隨著時間經過,它的效果的確也開始顯現,西方國家在 1960 年代 42% 的抽煙率,如今只剩 20%。
昔日紅極一時的「萬寶路男人」也遭遇到了命運的諷刺──扮演過這個角色的人們,共有四位分別因罹患肺癌、肺氣腫過世。
其中一名牛仔演員韋恩?麥克萊恩在得知自己得到肺癌后,轉而投入反煙運動,他的兄弟發布了一條廣告,描繪著他戴著牛仔帽、抽煙的颯爽英姿,而一旁則是他在 1992 年去世前,躺在醫院病床上萎靡不振的圖片。
昔日,大家認為吸煙就是一種自由、獨立的象征,但如今躺在那里、身上裝著那么多管子的「萬寶路男人」,還能擁有自由獨立的靈魂嗎?
金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