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段時間,有多名網友發帖,質疑河池城區車輛年檢收費偏高的問題。網友謝李宏以《車輛檢測費政府有統一規定嗎?》發帖說:河池的車輛檢測費各縣市的收費標準都是550元/輛,柳州的車輛檢測收費是150元/輛;河池市的收費為何比柳州的高出3倍以上?為何
前段時間,
有多名網友發帖,
質疑河池城區車輛年檢收費偏高的問題。
網友謝李宏以《車輛檢測費政府有統一規定嗎?》發帖說:
河池的車輛檢測費各縣市的收費標準都是550元/輛,柳州的車輛檢測收費是150元/輛;河池市的收費為何比柳州的高出3倍以上?為何越窮的地區收費越高?
網友“新用戶123”跟帖說:
我挨500元,這個收費蠻靈活的,而且我沒有享受任何服務,自己開車到檢測口,也沒有提供茶水和休息的地方。
車主黃先生反映,他的車子是6年的海馬,雖然知道自檢收費很低,但不懂去哪里交費,自檢流程也不懂,后來通過一個熟人檢車,對方也是一口價收費500元,感覺有點坑,但也沒有地方去講,希望媒體關注。
車主銀先生說,他在3月初去南寧機場送人,返回途經南寧快環一個車輛檢測站,整個檢測過程約30分鐘,只交費160元。
車主高先生在南寧仙葫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站檢車時,服務員明確代檢要加收300元服務費,自檢是180元。高先生選擇自檢,被收取安檢費120元,環檢費60元。
日前,記者深入到河池城區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了采訪。
走訪發現:500元檢車 黃牛活躍
記者在金城江城區車輛檢驗站暗訪了解到,很多車主并不了解車輛自檢的流程,還有“黃牛”活躍在各個檢測站的門口,哄抬檢車價格。
據了解,機動車安全檢測收費是由政府定價,包含車輛尾氣檢測費在內收費是160元/輛·次。但是,有一部分車主為了圖省事、方便,主動委托服務公司代辦,服務公司“一口價”收取約340元/輛的服務費,包括上門取車、送車和車輛安全故障的排除、處理。
在城東一檢測站門口,一名女子說,可以幫助快速檢車,一個小時搞定,只是在檢測站收費500元的基礎上,加收80元的辛苦費,并承諾車輛任何安全問題都可以搞定。
記者在城東一檢測站收費大廳,詢問自費檢測在哪里交費?一名女工作人員說在對面。來到對面,一名自稱是某公司的女子說,檢車收費是500元,問哪里是自費窗口,該女子不再搭理。
在該女子背后的墻壁上公示有“車輛檢測‘一站式’有償服務”的價格為:車輛安全技術檢驗服務項目(共12項)小型乘用車100元/輛,大型車150元/輛;車輛尾氣排放污染物檢驗服務項目(10項),按每項服務項目情況收費100—180元/輛。
記者在表明身份后,檢測站一負責人表示,門口的“黃牛”是社會閑散人員,與公司無關。
該負責人將記者領到收費大廳外的一個比較小的窗口說,那里就是車主自檢交費窗口。看到自檢交費窗口只有一扇窗口大小,窗頂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收費處”的牌子十分的“不起眼”,不注意甚至看不到,與服務公司醒目的“服務、檢測業務大廳”的門頭牌匾形成強烈的對比。
監管部門:存在問題 依規約談
近日,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價格監督檢查執法人員針對機動車檢驗代辦服務收費存在的諸多問題,組織召開了金城江城區3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及服務代辦企業負責人約談會,城區機動車檢驗機構、服務代辦企業和河池市機動車檢測協會共6人參加會議。
價格監督檢查科工作人員認為: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代辦服務收費行為中,存在把政府定價和企業自主制定的代辦服務費捆綁報價給消費者的嫌疑,導致消費者誤認為是政府制定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收費標準過高的現象。
價格監督檢查科工作人員向被約談的單位重申,目前河池市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收費標準為160元/輛·次(含尾氣檢測費用),但消費者(多為小型家庭用汽車主)到機動車檢驗企業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時大多數人須付500至550元不等費用,這些費用中有340或390元的費用為車輛檢驗代辦服務費,這筆費用是由服務代辦企業自主定價,消費者自愿接受代辦服務時才支付的費用。
約談會上,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宣讀了《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對機動車檢驗價格收費行為的提醒告誡書》,就目前河池市機動車檢驗收費政策進行了解讀并要求,機動車檢驗服務代辦企業加強價格自律,依法誠信經營,機動車檢驗服務代辦機構要根據檢驗成本、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社會承受能力等,合理確定代辦服務收費標準,不得以各種名義或市場優勢地位,串通漲價,操縱市場價格;不得將政府定價和企業自主制定的服務代辦收費捆綁報價給消費者;落實明碼標價規定,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服務事項、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等內容;不得強制服務收費,或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多收費。
下一步,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加強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市場價格行為監管,依法查處各種不正當價格行為,對情節嚴重的案件,將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市、縣(區)市場監管部門將把查處違法行為的企業納入社會誠信系統管理。
來源:河池日報、新河池客戶端
王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