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段時間,張雪峰逃離北京到蘇州安家一事引起廣泛熱議。為了弄清張雪峰逃離北京的深層動機,一些網友開始瘋狂在網上尋找關于張雪峰搬家的蛛絲馬跡,誰料竟無意間帶火了一段張雪峰早年間的視頻。在這段視頻里,張雪峰明確表示:“想認識北京就一定要去一趟天通
前段時間,張雪峰逃離北京到蘇州安家一事引起廣泛熱議。
為了弄清張雪峰逃離北京的深層動機,一些網友開始瘋狂在網上尋找關于張雪峰搬家的蛛絲馬跡,誰料竟無意間帶火了一段張雪峰早年間的視頻。
在這段視頻里,張雪峰明確表示:“想認識北京就一定要去一趟天通苑,那里住了四百萬人,地鐵都修了三站,而這才是北京真實的模樣”。
一番話說得視頻中的吃瓜群眾發出陣陣感嘆,也讓不少網友不禁好奇地想:張雪峰提到的天通苑,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01、亞洲最大小區
北京的天通苑建于1999年,前身是北京城市垃圾填埋場。改建成居民小區后,天通苑坐擁五大園區16個分區,總共645棟樓,這讓整個小區以長3公里、寬2公里,占地48萬平方米,總占地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巨無霸姿態,裝下了幾十萬人口,人口密度相當于70個普通小區的承載量。
宛如城市般的超大體量,讓天通苑成為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居民小區。
步入天通苑中,人們總能輕易發現尋常小區里沒有的郵局、養老院、影院、學校等等設施,以致不少居民忍不住調侃道“這世上最遠的距離,就是你在天通苑的這頭,而我在那頭”。
巨大的人流量帶給天通苑諸多問題。早晚高峰時,天通苑的地鐵站永遠人山人海,哪怕小區中已經擁有了三座地鐵站,依然無法分流龐大的上班族,排隊的人群中打架罵街時有發生。
不僅如此,過于龐大的人流量還讓天通苑的臟亂差的問題突出。
不少上班族晚上回家時,必須借助著路燈與手電筒的光線小心翼翼地走路,因為小區內到處都是老年人們遛狗留下的糞便痕跡。若在冬天倒還能咬牙忍受,可一旦到了夏天小區內刺鼻的氣味就分外明顯,直教整個小區都露出濃濃的屌絲氣質。
然而,種種弊端絲毫不影響天通苑成為不少年輕北漂一族青睞的落腳地。誰讓天通苑用低廉的房租,為無數北漂的青年提供了最后的營壘。
這一切,南方姑娘小呂可謂是感受深刻。2016年,小呂帶著夢想成為一名北漂,可到了北京后她才發現,僅是租房一件事,就足以讓所有的夢想黯然失色。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小呂每日忙著聯系不同的中介租房看房,可惜,一家更比一家高的價格不斷擊穿小呂的心理承受價位,而陪同她看房的中介見小呂遲遲拿不定主意,不耐煩地扔下一句:“這里是北京”,便揚長而去。
無奈之下,小呂只好來到了天通苑。看房那天,小呂從西區走到東區,直走得兩腿發軟,腳底星星點點冒出幾個水泡,才算完成了看房的重任。
好在“光榮負傷”的結局是圓滿的,小呂定下了天通苑一處月租2500元的合租房,算是完成了留在北京追夢的第一步。
屋里合租的女孩名叫小王,也是漂在北京的年輕人。兩個年輕的姑娘很快像《歡樂頌》中的五美姐妹們那樣,相依相伴共同面對陌生城市里種種未知的麻煩。
讓人有些無語的是,兩人共同面對的第一個麻煩,便是來自她們租住的天通苑。原來,搬家那天小呂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來到天通苑時,才后知后覺意識到她們位于6樓的出租屋沒有電梯,兩個女孩子使盡了洪荒之力,好不容易才完成了搬家的艱巨任務。
然而,辛辛苦苦住進天通苑,只是小呂一切麻煩的開始。一次,小呂在早高峰時出門坐地鐵,剛一下樓她就看見黑壓壓的人潮淹沒了天通苑的每一個角落,又出奇一致地向著地鐵站的方向涌去。
小呂下意識跟著人潮走動,她發現她完全不需要費力,就能被后面的人推動到地鐵站里,只是進站的過程,被無限拉長到了半個小時。
待到上了地鐵后,小呂已經精疲力盡,偏偏天通苑離北京市區甚遠,小呂在地鐵上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到了單位整個人都是散架的,哪里還有精神工作。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合租者小王看來不過是小case。聽小王說,她有一次在地鐵站被小偷偷了東西,等她發現后想去追小偷,卻無論如何無法擠出擁擠的人海,最終她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偷跑遠。
02、未來,天通苑何去何從
饒是天通苑周遭如此雜亂,這里依然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從四面八方涌來,甚至還有人豪擲千金,把家安在了天通苑。
比如來自山西的李俊偉便是天通苑的業主之一。據他介紹,2000年,他所在的天通苑房價僅為2650元每平,可年少輕狂的他嫌棄這里既無產業,又無學區,妥妥一個三無地帶,轉身便將目光投入了其他高大上的樓盤中。
誰知高大上的樓盤售價實在超出了李俊偉的想象,結果兜兜轉轉一圈下來,北京的房價翻了幾番,李俊偉還是沒能上車。
無奈之下,李俊偉不得不再次看起了天通苑的房子,哪怕這里的房價也早已破萬。“再不買,就買不起了”。
這是李俊偉買下天通苑的房子前,內心深處發出的最強烈的吶喊。
但天通苑的房子也不是說買就能買的,李俊偉的父母拿出一輩子的積蓄100萬元,李俊偉用這筆錢勉強交了首付,又背上了20年的貸款,總算在2009年擁有了自己的家。
或許是買房掏空了李俊偉全部積蓄,拿到房子后,李俊偉連裝修費都湊不出來。他去二手家具市場隨便買了張床,又網購了一條被褥,就搬進新家住了起來。
所幸住宿條件雖簡陋,不斷上漲的房價還是讓李俊偉覺得購入天通苑的決定足夠英明。
他一度興奮地告訴記者:“2015年,這里的房子已經均價2萬了,而2016年,我的房子就突破4萬了。”
頓了一頓,李俊偉有些認命地表示:“這里的問題是很多,垃圾清理不及時讓人覺得臟亂差啊,車位稀缺啊,大量閑雜人員合租啊,但是你不能否認這地方是同等房價里離望京算近的樓盤了,沒有比這里更好的選擇。”
李俊偉分析著天通苑房產時,新一代年輕人正在用腳投票。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兩校畢業生留京率都不到兩成,這無疑說明北京不再是985畢業生的首選。
無獨有偶,另一項調查報告也顯示,近年來,北漂人群正以平均每年十萬人次的規模離開北京,而《中國大學生職住觀報告》中更是直指如今的年輕人更喜歡選擇兼顧就業與居住的二三線城市。
這些冰冷的數據,反映在天通苑中,就是新聞媒體 《博客天下》引用調查資料顯示,僅僅從2015年到2016年,天通苑的有車一族比例便從57%跌到47%,這似乎無形中說明居住在天通苑的北漂們正在緩慢離開。
其實,天通苑里的一幕幕人生百態,不過是生活在北京城中年輕人的一個縮影。
據《2016/2017/2018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近年來留京畢業生人數正呈逐年減少之勢,而與此成都、武漢、杭州等諸多南方城市紛紛出臺人才新政,吸引學歷型人才安家落戶。
一時間,“零門檻落戶”、“先就業后落戶”等等響亮的口號,成為南方城市分流北漂青年的利器。據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表示,2019年杭州成功引入35歲以下的大學生30.9萬人,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據變成了43.6萬人。
蜂擁而至的年輕人,讓杭州迅速取代北京,連續多年穩坐人才凈流入率全國第一的寶座。
而曾經令無數青年向往的北京,卻用高額的房價與加速的內卷,讓無數想盡辦法來到北京的小鎮做題家們,歷經半生終于發現實現階層跨越遠比自己想象中艱難得多。
無奈之下,大批優秀的北漂精英不得不靠著996與007瘋狂搏命,而一些不愿再繼續享受“福報”的人群,則走入天通苑里,過起了如螻蟻般的生活。
不得不說,天通苑的產生,本就是時代的產物。隨著年輕人漸漸趨于“佛系”,未來天通苑是否還會存在?又能存在多久?這一切,唯有交給未來與時間來檢驗。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無法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作者:梨院月夜
李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