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81年8月8日,陽光和煦,萬里無云,福州機場內人頭攢動,聚集著大量的機場工作人員和解放軍,他們正在等待一架特殊的飛機降落。上午九點,飛機出現,在空中盤旋幾圈后安全落地,駕駛員剛剛從機艙內探出頭來,就迎來了一陣經久不絕的鼓掌聲。為什么這個
1981年8月8日,陽光和煦,萬里無云,福州機場內人頭攢動,聚集著大量的機場工作人員和解放軍,他們正在等待一架特殊的飛機降落。上午九點,飛機出現,在空中盤旋幾圈后安全落地,駕駛員剛剛從機艙內探出頭來,就迎來了一陣經久不絕的鼓掌聲。為什么這個年紀輕輕的駕駛員會受到機場工作人員和解放軍的熱情歡迎?因為他的身份不一般,是一位駕機起義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而且他駕駛的飛機還是價值五百多萬美元的F-5F型戰斗機,是當時美國剛研制出來沒多久的先進戰機,對于新中國來說研究意義極大。這個飛行員是怎樣在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封鎖和雷達監測中成功抵達福州機場的?被國民黨領導青眼相加的他為什么會選擇回歸大陸?回到大陸后他過上了怎樣的生活,部隊給予他巨額獎勵的傳聞是否屬實?
黃植誠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視頻,也不會錯過以后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視頻鏈接:他是王牌飛行員,駕機起義回歸大陸,棄暗投明精神可嘉。
自從國民黨的軍隊在解放戰爭中落敗,灰溜溜地撤離到海峽那頭去,大陸和寶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分離對立的,國民黨領導一意孤行,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反攻大計,時時刻刻都在訓練軍隊,想著能重整旗鼓,和解放軍一決高下。但形勢早已明晰,他的想法不過是癡人說夢,下層士兵早就對領導口中的東山再起不抱希望,有一些國民黨士兵因為厭倦斗爭再加上不想背井離鄉,開始尋找各種方法偷偷潛回大陸。因為國民黨領導部署在港口碼頭的防線十分嚴密,稍有不慎就會被發現,所以他們行動起來都很小心謹慎。但也有一些士兵的行為比較高調,比如說飛行員,畢竟他們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一般,一旦出逃目標就很明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中央領導的支持號召下,無數滿懷思鄉之情的臺灣飛行員回歸大陸,為祖國的建設大業增光添彩,在新中國的歷史畫卷中留下姓名。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絕對是其中最不同尋常、分量最重的一位,這不單單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在國民黨的空軍部隊中擔任要職,深受上級領導的贊善,也是因為他駕駛的這架戰斗機,對于新中國來說意義非凡。上文中已經交待過,這是一架價值百萬的先進戰機,但鮮有人知,這也是國民黨空軍部隊的“寶物”。這個棄暗投明的飛行員名叫黃植誠,他駕駛F-5F型美式戰斗機前往大陸的事情在國民黨軍隊中掀起軒然大波,也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巨大轟動,坐在辦公室里的國民黨領導聽到消息后一改往日的沉穩端莊,拿起面前的茶杯就重重地摔到地上,還問罪了所有和黃植誠有關的部隊官員。
和國民黨領導的勃然大怒不同,解放軍這邊一片喜色,中央領導親自接見了這位跨越海峽而來的年輕飛行員,拍著他的肩膀連聲說好。部隊將領們知道國民黨那邊已經制定出十分嚴格的空軍防范措施,還在海峽上空部署了雷達監測系統,就是為了防止再次出現自家飛行員駕機起義的事情,所以十分好奇黃植誠是如何順利逃脫的,是不是找到了什么機會或者漏洞。黃植誠直截了當地表示,想要從萬丈高空中返回大陸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自己心意已決,堅決認為兩岸是一家,不想和國民黨軍隊中的反動分子繼續為伍,所以不管是什么樣的困難他都會克服。得知解放軍在1962年之后就放開政策,在廣州的汕頭機場、浙江的路橋機場以及福建的青田機場預留通道,向他們這些遠在海峽那頭的空軍飛行員表示歡迎后,他心中就有了考量,開始進行準備。
志在藍天,投身空軍
很多起義的國民黨士兵之所以會從寶島秘密潛回大陸,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大陸,解放戰爭之后才被國民黨領導強行拉到海峽那邊,漂泊他鄉妻離子散,因此對于回歸故土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團聚。但黃植誠的人生經歷和他們并不相同,他駕駛飛機來到大陸的那一年才二十多歲,雖然祖籍是在中國廣西,但從小就是在臺灣長大。黃植誠的父親和哥哥都是飛行員,在國民黨空軍部隊任職,他們的言行舉止對黃植誠產生深刻影響,讓他從小就生出翱翔藍天的念頭。長輩就是專業的空軍飛行員,黃植誠的自身條件當然也不會差,再加上還有家庭氛圍的熏陶,他的圓夢之路走得相當順遂。
1969年,黃植誠中學畢業,前往國民黨設立在臺灣的空軍院校讀書深造,這時候的他不過十七歲。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所以黃植誠讀起書來十分刻苦認真,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專業的航空知識熟記在心,并且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飛行駕駛技術。1973年,黃植誠從空軍院校畢業,因為成績優異表現亮眼,很快就被國民黨空軍部隊吸納,正式開啟自己馳騁藍天的軍旅生涯。實現夢想的黃植誠并沒有就此松懈,他用極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一絲不茍地努力工作。
付出辛苦就會得到回報,兢兢業業奮戰一線的黃植誠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積累起豐厚的飛行經驗,不僅專業素養顯著提升,駕駛技術也相當過關,空軍部隊里總共有五種不同機型的飛機,他駕駛起來都輕車熟路,這一點十分難得,整個國民黨空軍部隊里能做到的也沒有幾個,更不同說黃植誠還如此年輕。部隊領導也很欣賞這位年少有為的飛行員,對他的能力表示認可,將他提拔為飛行小隊的隊長。在這之后,黃植誠的職位一路高升,二十六歲時就榮獲國民黨軍隊的少校軍銜,還擁有了接觸先進美式戰機的機會。要知道那時候國民黨軍隊龜縮在一隅之地,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大范圍地搜刮民脂民膏,就算是積極發展生產,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也是有限的,這些戰機還是因為國民黨領導和一些美國的政客以及經濟家走得近,美國方面一直在國民黨的軍隊提供援助,才將這些剛研發出來不久的新型戰機拿出來交易。戰機如此珍貴,也證明駕駛它的飛行員不僅能力過硬,還深得國民黨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雖然寶島一直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但中央領導并不打算以太過強硬的方式和手段攻克這里,因為這并不符合國際社會和平發展的主流趨勢,也容易激發國民黨軍隊的逆反之心。所以當時國共兩黨之間雖然互相提防,卻并沒有爆發戰爭,像黃植誠這樣的飛行員每天的工作也就是巡回防護。后來黃植誠被領導指派為空軍第五聯隊的新兵考核員,手上握有不少實權,可以決定新入伍飛行員的轉正和晉升,可謂前途無量,只要黃植誠再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三到五年,就能有機會躋身空軍部隊的管理層,平步青云。
愛國心切,駕機起義
前方看似一片坦途,卻不是黃植誠想要的歸處,他始終惦念著祖國母親,覺得海峽那頭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根基,因此想要回到家鄉落葉歸根。國民黨領導自然是不允許手下的士兵回到大陸去的,他擔心士兵會被親情牽絆,動搖戰斗意志,因此不僅故意在民眾面前講大陸方面的壞話,抹黑扭曲事實真相,還在靠近出海港口的地方設立哨卡,對每一艘離港的船只都進行登記。走水路行不通,黃植誠打算靠著自己開飛機的老本行飛回大陸去,但因為近幾年來國民黨軍隊中也陸陸續續發生過好幾起飛行員駕駛戰機前往大陸的事情,所以國民黨這邊早有防范,對戰機的使用時間做出嚴格管控,再加上這時候時代也進步了,雷達監測系統也出現了,所以開飛機離開也不是什么保險的方法。
但黃植誠覺得事在人為,不試一試怎么知道結局,他對于國民黨領導的自吹自擂厭煩至極,也明白對方的宏偉藍圖完全就是虛言,臺灣本身只是一座島嶼,自身條件已經局限在那里,全靠美國方面的支持才走到今天,大陸那邊卻完全不同,不僅疆域廣闊資源豐富,連發展速度也是日新月異,讓人心生向往。于是黃植誠就一邊繼續工作,一邊尋找回歸大陸的機會,留意著來往的飛機,計算走哪一條線路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耗油量抵達福建機場。
1981年8月8日,日期很吉利,黃植誠帶著一名剛參軍沒多久的飛行員許秋麟進行考核,駕駛的恰好是當時國民黨空軍部隊中最先進的F-F5型美式戰機。這是一架雙座的教練機,黃植誠坐在前邊,接受考核的許秋麟坐在后邊。飛機在萬丈高空中飛行了十幾分鐘,抵達指定的考核地區,這里位于臺灣海峽的中部,距離另一頭的大陸只有大概八十公里。黃植誠覺得這就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認為想得再多不如大膽去搏一次,于是以考核官的身份讓許秋麟關掉飛機后方的暗艙,許秋麟沒有懷疑,按照命令行動,黃植誠趁機關掉飛機上的無線電裝置,切斷這架戰機和地面檢測部門的聯系,然后駕駛著飛機向下方降落,從云層繚繞的五千米降落到可以清晰看到地面布局的一千米。這一片地方正好就是黃植誠所在的空軍第五聯隊平時負責的巡防區域,經常帶著那些新兵來這里訓練,黃植誠對于周邊的地形分布和飛行情況十分熟悉。他加快飛機的前進速度,讓戰機緊貼著海平面飛行,這樣做雖然危險,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藏身形。
沒過多久,駕駛著先進美式戰機的黃植誠就來到福州龍田,這里也有機場,但黃植誠認為這里的機場距離臺灣太近,并不安全,所以并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繼續朝著福州機場的方向飛去。這時候坐在飛機后方位置的許秋麟也察覺到不對勁了,他非常緊張,不知道自己的考核官想要做什么,只能神態慌張地表示他們現在已經抵達大陸上空,超出預定的考核范圍太多了,必須馬上回去才行,不然容易引發爭端。黃植誠明白許秋麟并沒有自己這樣的心思,只能先安慰他自己有另外的任務在身,告訴他不要著急。其實黃植誠遠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這般鎮定,他不知道國民黨那邊有沒有發現自己駕機離開的事情,因為今天有工作安排才他才能順利出來,如果訓練營的地面工作人員沒有起疑,那短時間內不會有人來尋找自己,不過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集中全部精力全速前進著。
黃植誠終于抵達福州機場的上空,這時候許秋麟也明白了他的意圖,黃植誠勸許秋麟和自己一起走,但許秋麟并不聽勸,表示自己的身家都在海峽那邊,堅持要返回寶島。黃植誠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他知道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因為并沒有強求。并且他也明白,現在許秋麟的情緒還算平靜,一旦他見到解放軍部隊激動起來,很有可能會干擾到自己的降落,所以就決定先將許秋麟放到合適的地方。雖然這時候的黃植誠還沒有向福州機場的工作人員發送信號,但駐扎在機場附近的解放軍部隊已經通過雷達檢測系統發現了他駕駛的戰機,不過解放軍并沒有啟動部署在當地的地面高射炮,只是迅速向上級領導進行匯報,等待黃植誠降落。
黃植誠駕駛著飛機拐了個彎,來到位于福州連江縣東引島附近的海域,連江縣和國民黨軍隊的駐扎地僅有一江之隔,黃植誠告訴許秋麟,自己只能將他送到這里了,再往前走飛機就可能會被發現,這次的行動也會功虧一簣,而且飛機上儲備的油也不夠了,不過這里距離國民黨駐地很近,海域情況也不復雜,他跳傘下去不會有生命危險,很快就會被東引島的駐軍發現。許秋麟聽到黃植誠的話后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打開座椅彈射器,在降落傘的幫助下緩緩飄落到海面上。黃植誠見許秋麟安全離開,駕駛著戰機掉頭,再次往福州機場的方向飛去。
抵達福州機場上空的黃植誠沒有貿然降落,他輕輕抖動機身,按照自己之前在解放軍通告中看到的流程傳達出訊息,表明自己是來投降的,然后才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著陸,在機場工作人員和解放軍的雷動掌聲中走下飛機。此時鐘表上顯示的時間是上午九點二十六分,距離黃植誠駕駛飛機離開寶島剛剛過去一個多小時,但這一個多小時的行程對于黃植誠來說可謂驚心動魄,他精神高度緊張,胸腔里心臟跳動的聲音一聲高過一聲,好在他是幸運的,國民黨那邊并沒有發現他擅自離隊,也沒有派人來實施追捕,他的一番辛苦沒有白費,終于回歸祖國的懷抱。
游子歸鄉,榮獲獎賞
游子歸鄉無人識,但家鄉的一草一木都讓黃植誠倍感親切,他終于重歸故里,認祖歸宗。幾天后,福建軍區的解放軍部隊給黃植誠舉辦歡迎儀式,對他駕機起義的壯舉進行嘉獎。福州軍區的最高負責人楊成武將軍親自出馬,將一張65萬元的支票遞給黃植誠,65萬在那個年代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畢竟那個時候能當上萬元戶就是光宗耀祖。黃植誠推脫著不肯接受這筆錢,楊成武將軍則表示這是他應得的,他的愛國之心值得表彰,支票上的金額只是數字,可貴的是他的精神。楊成武將軍說黃植誠還帶回了一架先進美式戰機獻給國家,這筆錢就當是國家買飛機的錢,請他務必收下,而且仔細追究起來這個錢還不夠呢。黃植誠啞口無言,只能接過支票放入口袋,但他并沒有將這筆錢視為自己的所有物,毫無節制地花銷揮霍,反而是將這筆巨額財富都拿出來作慈善。那65萬元被黃植誠捐給了山區,黃植誠覺得不管什么年代,知識都是第一等的生產力,所以想要為那些家境貧困的山區子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他們建學校,免除他們的學費,讓這些渴望了解新天地、渴望讀書的孩子開辟出一條改變自身的道路。
黃植誠在中央領導的批準下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繼續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這一年他二十九歲。黃植誠豐富的飛行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術讓其他的空軍戰士大開眼界,而他也不吝賜教,開始對身邊的解放軍戰士進行培訓。另一方面,黃植誠帶回來的那架戰機也發揮出巨大作用,當時的新中國工業生產能力很弱,在建造飛機坦克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沒有經驗,這架先進的美式飛機為國家的研究人員打開了思路,研究人員掌握到更多先進技術,中國空軍事業的發展也得到推動,所以說黃植誠的回歸意義相當重大。
黃植誠的事跡傳開之后,中央領導親自接見了他,表示雖然他的行為是出于個人意愿,但卻對整個國家都產生了影響,還是一種積極向上、催人淚下的正面影響。畢竟飛行員在那個時代是一種高大上的職業,是“天之驕子”,國家每培養一個飛行員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新中國那時候雖然已經發展起來,但飛行員的數量還是很少,因此對于這些跨越萬水千山奔赴而來的飛行員是十二萬分歡迎。中央領導鼓勵黃植誠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繼續奮斗,黃植誠也表示不會辜負領導的期望,他懷抱著滿腔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投身到解放軍的部隊中發光發熱。雖然說黃植誠回歸大陸的事情對于國民黨那邊來說肯定是一記重擊,但解放軍實際上并沒有過度宣傳,只是表示黃植誠的舉動是在推動兩岸攜手共進,不過國民黨領導可不領情,他對黃植誠進行批判,宣稱對方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
對于國民黨方面的態度,黃植誠并未表態,他覺得既然自己已經離開,那就得接受后果。可喜可賀的是,就在黃植誠來到大陸的第二年,他就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對方是一名空姐,兩人很快結婚,生活幸福美滿。從部隊中退下來以后,黃植誠成為國家空軍院校的副校長,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傾囊相授,為祖國培養出不計其數的優秀空軍人才。因為他對中國的空軍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部隊領導們在1995年授予他少將軍銜,以表彰他多年來的無私奉獻和嘔心瀝血。
退休之后的黃植誠致力于推動兩岸關系友好發展,他在父母的講述中認識自己的家鄉,自然能看出他們也對家鄉充滿眷戀之情,但身在海峽那頭,他們只能將滿腔的思鄉之情壓在心里。父母年事已高,黃植誠希望他們能有機會在有生之年回到家鄉看一看,也希望其他像父母一樣的漂泊游子能回歸故土,因此他積極游走,在臺胞聯誼會里擔任職務,為推動海峽兩岸的友好交往做出諸多努力。
丁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