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看過《步步驚心》或者《宮鎖心玉》的朋友應該多少對“九子奪嫡”了解一些。大清的第五位君主愛新覺羅·胤禛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并不是名正言順。而是經歷了一陣血雨腥風,踏著他的兄弟登上了皇位。在古代,從嬴政實現大一統的秦朝之后,皇位之爭就成為朝代更
看過《步步驚心》或者《宮鎖心玉》的朋友應該多少對“九子奪嫡”了解一些。
大清的第五位君主愛新覺羅·胤禛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并不是名正言順。而是經歷了一陣血雨腥風,踏著他的兄弟登上了皇位。
在古代,從嬴政實現大一統的秦朝之后,皇位之爭就成為朝代更迭無法躲避的一環。而雍正的稱帝自然也沒有躲過。雍正為了穩固自己的根基,在登基之后,將八弟發配西北,十四弟圈禁在京城。
無論雍正在位期間贏得了多少贊譽,無論他為后續大清基業的延續做了多少準備,九子奪嫡的污點都是無法抹掉的。
而在雍正登基不久之后,有一位大臣直言上疏,建議雍正多多親近自己的兄弟,收回在西北的兵力。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這位大臣能如此諫言,必然是冒了風險的,而且他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文官。
果不其然,有人認為這位大臣的諫言是在含沙射影,暗諷雍正不能夠體恤兄弟。還好當時的輔臣朱軾出面,幫這位直言直語的大臣說了好話,才讓他逃過一罰。
那么這位大臣真的是懷了二心嗎?
一、清白為官
這位大臣名叫孫嘉淦,是大清有名的清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
在上述事件之后,連雍正都說,自己佩服他的膽量,還任命他為國子監司業。
雖然孫嘉淦小的時候家境貧苦,但是他非常刻苦,在康熙五十二年考中了進士,由此開啟了自己的仕途。
也許是年幼的生活一直影響著孫嘉淦,他踏上仕途之后沒有走歪過,一直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有一次,雍正派自己的親弟弟果親王到孫嘉淦的轄區查看政績,結果果親王發現孫嘉淦還真是一個清白的好官,管的賬目一分差錯都沒有,他一文錢都沒有裝進自己的口袋里。
這么正直、清白、會做事的好官,如果不是昏君,都會重用他。所以雍正在位時,孫嘉淦就已經被重用,官至工部侍郎,相當于今天的副部級官員。
二、上疏勸諫
雍正駕崩之后,乾隆登基。乾隆登基時只有24歲,但是卻在位60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登基之后任命孫嘉淦為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在此期間,孫嘉淦再一次直言進諫,告誡乾隆君主的“三習一弊”。
登基之初的乾隆對這位可愛的臣子非常贊賞,尤其欣賞他的直接諫言。隨后,孫嘉淦被升任為刑部尚書。在刑部,孫嘉淦更是施展拳腳,大干了一場。
他任刑部尚書,一直秉公辦案,尤其關心百姓,替百姓伸冤。有一次,乾隆派他去河南處理一起冤案,之前乾隆派了欽差大臣前去處理,都沒能查清,但是孫嘉淦卻查得清清楚楚。
三、心系百姓
有一次,有人被污蔑說是邪教首領。看過《還珠格格》的朋友應該知道,大清對邪教一直非常痛恨,邪教也威脅著大清政權。所以說如果這個人是邪教首領,那必死無疑。
但是孫嘉淦頂住了壓力,查清了真相。這個人并不是邪教首領,而是被嚴刑逼供的,按大清律例,應當被判處死刑。這個案子還牽連了很多其他的人。還好孫嘉淦查清了真相,還了他們清白,也免了死刑。
乾隆三年,孫嘉淦升任為直隸總督。升官之后的孫嘉淦,他不僅按照民意,上疏朝廷,取消了民間禁酒的條令,而且主張興修水利,安定民生。
在大清建國之初,朝廷出于糧食的考慮,禁止民間私自釀酒,而且這一法令執行得非常嚴格。但是民間卻叫苦連天。
孫嘉淦了解了民間的實情,得知釀酒的原材料很簡單,并不會威脅到百姓的口糧。
而且釀酒對民生有利。老百姓自己釀酒,可以開酒廠或者酒館,這樣也能多一份行當,能讓更多的人有營生,可以改善民生。
乾隆在詳細聽取報告后,接受了孫嘉淦的建議,廢除了禁止民間釀酒的律令。
乾隆四年的時候,孫嘉淦兼管河務工作。他率先提出了治理永定河,通過建草壩的方式逐漸恢復河道。
不僅如此,孫嘉淦基于更長遠的考慮,在第二年還提出了綜合治理永定、子牙、南運、北運四條河以及東白洋兩淀的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繕,不僅河道更加暢通,城郊堤防也更加穩固,更加能夠應對之后的自然災害。
四、告老還鄉
題目中說,清官衣錦還鄉怕被人笑話,悄悄裝了一車磚頭,這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十二年的時候,孫嘉淦以年老為求,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告老還鄉。
做了一輩子清官的孫嘉淦其實沒有什么貴重的東西能帶回老家。但是一想到其他人退休都是衣錦還鄉,結果自己身為朝廷高官,退休之后還這么寒酸,害怕被人笑話。
但是孫嘉淦真的沒什么錢能裝滿行李,于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
孫嘉淦讓人去集市上買了十幾口厚重的木箱,然后裝滿磚頭。孫嘉淦就這樣帶著這十幾箱磚頭回了老家。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孫嘉淦這一舉動,直接讓人舉報到了乾隆皇帝那里去。舉報的人說:孫嘉淦就是裝得清廉,實際上也是個貪官,要不然怎么能帶著十幾箱的真金白銀回老家呢。
得到舉報的乾隆立刻飛書下去,讓沿途的檢查站好好檢查一下孫嘉淦的箱子,看看是不是都裝著真金白銀。
但是,十幾個箱子一打開,不是金子和銀子,而是磚頭。遠在京城的乾隆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感動,孫嘉淦的確是個清官,也是個好官。所以乾隆直接命令沿途的官員,將孫嘉淦箱子里的磚頭換成真金白銀。
沒想到,孫嘉淦還被重重賞了。那位舉報孫嘉淦的人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過,兩年之后,孫嘉淦又被從老家召回了京城,直到乾隆十八年去世。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孫嘉淦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清清白白、不貪不媚。他的運氣也足夠好,三朝為官,伴君如伴虎,但是雍正和乾隆都沒有因為他的直言不諱而降罪于他,反而聽從了他的建議。
只可惜在大清,孫嘉淦太少,和珅太多了。
王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