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現下肢大腿及臀部后外側的疼痛、麻木,會第一時間想到,可能是坐骨神經受壓了;但也有特別多的人,并非是大腿和臀部產生癥狀,而是小腿外側緣出現酸脹痛,甚至麻木,這究竟是什么問題呢?今日,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小腿外側緣區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現下肢大腿及臀部后外側的疼痛、麻木,會第一時間想到,可能是坐骨神經受壓了;但也有特別多的人,并非是大腿和臀部產生癥狀,而是小腿外側緣出現酸脹痛,甚至麻木,這究竟是什么問題呢?
今日,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小腿外側緣區域的疼痛、麻木是怎么回事?
您常出現的小腿外側疼痛、酸脹、麻木,有啥結構?
在我們的小腿外側,有著兩個重要的結構,分別是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構成了小腿外側筋膜室;我們具體看一看:
腓骨長肌,在小腿的外側面,一端長在腓骨上2/3外側面、小腿前、后肌間隔,另一端長在大腳趾的跖骨底、內側楔骨。如下圖所示:
而腓骨短肌,也在小腿的外側面,一端在腓骨下2/3外側面、小腿前、后肌間隔,另一端長在小腳趾的跖骨底。如下圖所示:
以上兩塊肌肉,都可以讓我們腳踝做跖屈、外翻、外展動作,由腓淺神經支配。
為什么小腿外側會產生疼痛、酸脹、麻木呢?
這種癥狀,在很多人身上都比較多見,但大家都比較困惑,為何呢?一般想到有酸脹、麻木,就一定要從神經的角度考慮,即使沒有任何外傷的情況下,也一樣。
腓淺神經是腓總神經的一條分支,而腓總神經是坐骨神經的分支,坐骨神經又從腰骶椎的椎間孔發出;也就是說,小腿外側區域的酸脹、麻木,根源卻在腰骶部。
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粗大、行程最長的神經,從腰部發出后,進入骨盆、在骨盆后內表面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在坐骨結節和大轉子之間下行到大腿后方、最后在膝蓋后方的腘窩上分出腓總神經。
而腓總神經沿著大腿后方到達小腿的外側緣,穿過腓骨長肌分出腓淺神經支配小腿外側及足背。
正好腓淺神經是腰5神經和骶1神經(L5-S1)組成。
所以,當您小腿外側緣區域酸痛、脹痛、麻木的時候,特別是沒有外傷的情況下,莫名的出現癥狀,最先值得懷疑的就是,您的腰骶部可能有問題。
您的腰骶椎有啥問題呢?
相信很多人會問,究竟腰骶部有何問題?這個要具體檢查才能得知;但至少可以考慮腰5神經和骶1神經極有可能受到卡壓。
因為腰5神經是從腰4-腰5椎間孔發出,而骶1神經是從腰5-骶1椎間孔發出,只要腰4-5、腰5-骶1椎間盤突出、腰4或腰5椎體發生后下錯位,都會引發腰5神經、骶1神經受卡壓。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腰痛的人,去醫院檢查拍CT或核磁共振的時候,總會發覺要么腰4-5間盤(L4-L5)突出,要么是腰5-骶1椎間盤(L5-S1)突出。其實這跟我們日常生活的姿勢習慣相關,這兩節段容易受力較大而發生退變。
但是,在我的臨床工作中,雖然影像顯示間盤突出,可結合病史和徒手輔助查體后,往往癥狀和影像不吻合,也就是間盤退變引發的癥狀不多見。
而最主要和椎體發生位移有關,大多數人在拍腰部的正位X片后,總會發覺有脊柱的側彎、椎體的間隙變窄、椎體間發生錯位等。
所以,這種小腿外側的癥狀,更多和椎體的位置變化有關、與間盤的關系不太大,但不排除的確存在間盤退變影響的問題。
總結
小腿外側緣的酸脹、疼痛、麻木癥狀,對于很多人都會存在,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孔醫生把臨床經驗總結出來,和大家分享。但愿對您有幫助。
要改善癥狀的話,孔醫生個人擅用手法調整關節,其他好像也沒什么特別好的方法。若是對解剖、發病機理熟悉的話,也可利于腰部針刺。
但愿對您有幫助!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謝謝轉發!
@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健康@頭條號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