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速效救心丸,應該都有聽過,尤其是患有心絞痛的人,家中必備藥物就是它了,還有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會需要它,速效救心丸與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用處是差不多的,必要的時候,都能夠救命,也因此經常會被拿來作比較。一小瓶的速效救心丸,其實用處還挺多
速效救心丸,應該都有聽過,尤其是患有心絞痛的人,家中必備藥物就是它了,還有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會需要它,速效救心丸與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用處是差不多的,必要的時候,都能夠救命,也因此經常會被拿來作比較。
一小瓶的速效救心丸,其實用處還挺多的,很多人只知道它能用于急救,卻不知道它還有其它的用處,而且,有部分人群并不能正確的去使用,也就容易給身體帶來一些麻煩,關鍵是用的不對,也會降低它的藥效,就沒那么好用了,因此,本篇文章帶你更全面的去認識速效救心丸。
既然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都能用于急救,哪個會更好?
3種藥中,速效救心丸與硝酸甘油,是真正能夠用于急救的,而阿司匹林更多的是作為長期用藥,對于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三高、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出現緊急情況,也是可以服用,但若是想要急救,還是選擇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會比較好,因為藥效來得會更快一點,能夠有時間等待醫生的救治。
而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對應的疾病會有一些區別,正常來說,硝酸甘油會常用于冠心病患者,被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緊急的心絞痛,發作時會有強烈的胸悶、胸痛感覺,甚至會出現腹痛、肩背部位疼痛,還有窒息的感覺,一旦出現,就需要趕緊服用硝酸甘油,可緩解疼痛,降低損傷。
速效救心丸,應用會更廣泛一點,除了冠心病高危患者,平時工作壓力大、有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出現較為強烈的心絞痛,就可以服用。建議出現時,就進行服用,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的損傷,人也會好受很多。但需要說明一點,就是速效救心丸,必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進行服用。
因此,這3種藥,在急救上面,還是硝酸甘油會更突出一點,其它兩者則是需要一定的條件,除此之外,特別提醒一下,3種藥只能選擇一種,不可盲目的疊加使用,有些人會覺得一種藥藥效不夠,兩種藥加在一起,效果會更突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很容易給身體增加問題,對應用藥會更安全。
那么,速效救心丸,除了能用來緩解心絞痛,還有什么用處?
緩解其它疼痛
速效救心丸是由很多中藥制成,其中含量較多的就是川穹和冰片,川穹的作用會更大一點,它有活血止痛的效果,也就能被用來緩解心絞痛,除此之外,對于一些疼痛問題,也是能起到好的改善作用。
就比如說痛經、胃脘痛和脅痛,痛經大多是由氣滯血瘀導致,如果你是屬于這一種,就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來改善,因為它能活血止痛,還能行氣開郁。其它兩種疼痛也是正常的,多半是體內的氣滯了,運行不夠通暢,才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
改善眩暈癥
有的人會時不時地出現眩暈情況,一發作時,感覺渾身都不得勁,就感覺自己哪哪都不舒服,可又不知道是咋回事。其實有些人的眩暈癥與頸椎問題是有關系的,椎間管間隙太窄,就會壓迫到椎動脈管,血液循環也就會受阻,血液和氧氣供應就不能充足的供應到大腦,嚴重缺氧、缺血,就會出現眩暈癥。
而速效救心丸可以調節血液循環,血液流通順暢,腦部的供血和供氧也就會充足,眩暈癥狀也就能得到改善。
為了正確使用速效救心丸,需要注意以下3點。
1. 正確服用
速效救心丸與其它藥物不一樣,服藥的方式有區別,正常來說,吃藥都是就水吞服,速效救心丸不能吞服,而是要嚼碎了舌下含服,這樣做是為了更快的發揮藥效。舌下靜脈會更快地吸收藥物,就不必經過腸胃,再去消化和吸收藥物了,中間會省掉一些不必要的過程。
2. 兩類人不適合服用
雖說速效救心丸,沒有太多的禁忌人群,可是為了安全,有兩類人還是不用最好,這兩類人就是低血壓患者和脾胃虛弱的人,主要是速效救心丸有降壓的效果,本身就低血壓,再降低血壓,就會出現不必要的風險。
脾胃虛弱者不建議吃,主要就在于怕給脾胃帶來損傷,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畢竟速效救心丸中的有些成分,對消化系統會有一些刺激。
3. 過期不吃
很多人在吃藥時,都不會關注有效期,覺得藥物的有效期很長,不會吃到過期,卻不知道有些藥物有效期很短,若不關注的話,就可能會吃到過期的藥物,給身體帶來損傷。關鍵是過期的速效救心丸,也不能正確發揮藥效,如果發生心絞痛,需要急用時,卻是一瓶失效的速效救心丸,就很容易發生突發狀況,因此,建議多關注一下,及時的更新。
關于速效救心丸,文章做了全面的解讀,如果你還不夠了解,希望通過本篇文章能讓你更多地去關注它,尤其是家里有一些相關疾病患者,就更要早點知曉。
參考資料:
1. 《速效救心丸有妙用》·健康時報·2015.4.13
2. 《速效救心丸這樣吃才能救命》·健康時報·2019.6.11
3. 《救命藥:救心丸、丹參滴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千萬別用錯》·健康界·2021.8.25
4.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急救時該用哪種?》·健康界·2018.3.26
金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