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0年末,我國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2762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了。我國老齡化時代在不斷加速,這樣多的退休老人,他們去世以后,會給家屬留下什么樣的待遇呢?有人說可以給家屬留下40個月的工資,是真的嗎?哪些情況可以領取4
2020年末,我國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2762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了。我國老齡化時代在不斷加速,這樣多的退休老人,他們去世以后,會給家屬留下什么樣的待遇呢?有人說可以給家屬留下40個月的工資,是真的嗎?
哪些情況可以領取40個月的工資?
退休老人去世以后確實有一些待遇可以領取。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非因公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其實不一定是退休老人,所有的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都可以享受這兩部分待遇。
按照2011年《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時家屬可以領取一次性撫恤金。
如果是烈士和因公犧牲的,撫恤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
如果是病故的,撫恤金標準為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
除此以外,按照人社部2008年《關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的通知》,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因公犧牲的一次性撫恤金調整為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如果是病故的,撫恤金標準為為本人生前20個月基本工資和基本離退休費。
撫恤金待遇也算是這些工作崗位特有的福利優勢吧,這也是國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公務員隊伍,設定的一種制度優勢。
不過說實話,相應的撫恤待遇主要還是以一次性給付為主。并不能夠像《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一樣按月向其遺屬給付。如果是一次性給付,還是發揮不了基本養老保險?;镜膬瀯莸摹嶋H上像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都是以家庭作為重點保障單位。家庭的男性去世以后,婦女也可以按照規定享受遺屬待遇,繼續領取直至去世的。這種做法有利于應對老齡化社會以及提升社會的生育率。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落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和病殘津貼政策,希望遺屬待遇能夠形成全國統一的標準。
喪葬補助金。
喪葬補助金是領取不到40個月工資的,早在1957年《關于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中,喪葬補助金的標準就被設定為50~100元。后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個地方的標準也都有所提升。
比如說山東省是1000元,吉林省1200元,陜西省1500元,重慶市2000元,北京市5000元,黑龍江省和浙江省4000元。還有很多地區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福建、上海、天津都是兩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而寧夏是三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各地差距懸殊也比較大,希望未來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國統籌,能夠全國統一待遇標準。
其他待遇呢?
除了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以外,如果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里還有余額,也是可以繼承的。如果是剛退休金去世的老人,這一部分待遇還是不少的。
有的老人繳費基數很高,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積累錢數也不少,像北京市一位老人曾經表示自己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里有30多萬元。
除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以外,實際上還有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個人賬戶,這個賬戶的余額也是可以集成的,不過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另外,還有的地方可以領取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不過相應的標準非常低,上海市只有570元,山東省是430、480和530元。有些地方已經直接并入低保了。
所以,退休人員去世以后,并不是人人都能領取40個月的養老金,只是符合規定的特殊情況才可以領取。不過 相應的制度相信未來會優化的。
丁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