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看牙跨度到祖孫三代:曾找他看牙的小伙子成了一起共事的醫生;當年看牙的小女孩,女兒都已經成家了;定居國外的老患者,每年定期回昆明找他……做了20多年牙醫,本可以憑技術繼續安穩做個受尊重的“老牙醫”,這位昆明牙醫卻不服老。接近50歲,他卻離開傳
看牙跨度到祖孫三代:曾找他看牙的小伙子成了一起共事的醫生;當年看牙的小女孩,女兒都已經成家了;定居國外的老患者,每年定期回昆明找他……
做了20多年牙醫,本可以憑技術繼續安穩做個受尊重的“老牙醫”,這位昆明牙醫卻不服老。接近50歲,他卻離開傳統口腔行業,和一幫年輕創業者專注于兒童牙科細分領域。他決定把兒童牙齒問題當作后半生事業,讓孩子們快樂看牙,綻放自信的笑容。
張志宇 親親齒科院長/主治醫師兒童口腔專家/從事口腔專業20余年
朋友蕭然曬了養娃清單,光看牙一項就花了2萬+。但她一直介懷的是讓5歲的女兒做了全麻手術補牙。跑遍了昆明各大醫院,經歷過第一次冰冷的儀器,女兒不再愿意張開口。經常喊牙疼,十多顆蟲牙,奶瓶齲。作為90后媽媽她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不想讓女兒再走自己的路“等到牙全部換完,戴一兩年的金屬牙套”。不想讓女兒被束縛起來強行補牙,留下心理陰影,掙扎之后蕭然只好選擇藥物麻醉手術。難道真的沒有更好的方法嗎?
兒童游樂區的海洋球、積木、魔方、木馬,動畫主題的診室……被誤認為是游樂場,“顏值高得不像診所”,昆明有家網紅兒童牙科醫院,通過游戲化的參與,讓孩子們在“闖關打怪”的游戲中完成牙齒診療過程。
“反正會掉牙,等新牙長出來就好了”“有問題再找醫生”。一面是家長錯誤的意識,一面是傳統醫院“濃濃的消毒水味道、看起來冰冷的牙床、可怖的檢查器械”……做了20多年的口腔科醫生,“妙手神醫”張志宇一直對怎樣才能消除兒童看牙的恐懼耿耿于懷。
從一位傳統“老牙醫”,身份轉變為兒童牙科醫生,張志宇和同樣關注兒童牙齒問題的合伙人投入兒童牙科這個細分領域,“讓孩子主動看牙,讓更多孩子保護牙齒并防患于未然?!?/p>
顏值高得不像看病的地方,孩子來了就不想走
每個月到了涂氟的那天,4歲的佳佳會提醒媽媽?!捌鋵崒殞毷窍肴ツ抢锿婧Q笄颉?。老患者每個月固定打卡的這個地方,被形容為“顏值高得和醫院聯系不起來。”
在位于版筑翠園的親親齒科里見到張志宇時,他和小患者們打成一片,一點兒也沒有一位“老牙醫”的威嚴。但當他走進診室,變身為既嚴肅又和藹可親的醫生。
沒有獨屬于醫院刺鼻消毒水的味道,沒有想象中醫生嚴肅而緊繃的神情,沒有哭鼻子的小惡魔。與之相反的是輕松明快、色彩豐富的裝修風格,像個游樂場,孩子們開心地玩著玩具,有城堡、海洋球、蹦床、積木……
診室也是繽紛多彩的馬卡龍色,女孩的粉色男孩的藍色,診療椅上方則可以在孩子們治療時播放動畫片。就連衛生間都是孩子們喜歡的Hello Kitty,媽媽們則可以在休息區喝咖啡看書。
“給牙齒洗洗澡,捉走牙齒里的蟲蟲”。游戲化看牙,張志宇和醫生們把看牙過程編成一個個童話故事和闖關游戲,讓孩子們愉快參與。到達醫院的第一站,是孩子們的游樂時間。在設定的闖關游戲環節里,小患者們根據每一關的要求到達相應診室,看診——拍牙片——治療,每完成一關會給到通關憑證。直到完成一次完整的診療,他們將得到獎勵。
“小勇士,張開你的口,我們一起打敗牙齒里的怪獸?!痹洪L張志宇說,通過游戲化的手段完成看牙流程,這種方式能夠獲得小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消除了兒童看牙的恐懼和抗拒。
這就要求每位醫護人員都具備“帶孩子”的能力,有愛心有耐心,具備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張志宇介紹,一名合格的兒童牙醫除了具備專業技能,還需懂得兒童心理學疏導、懂得兒童行為習慣分析。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弱化“看病”事實,把看牙當初一次游戲體驗。不僅能讓孩子們消除看牙時的恐懼,還能建立他們對口腔保護的意識。張志宇說。
溫柔對待孩子的牙齒,從醫20多年“老牙醫”找到余生理想
“在孩子的牙齒問題上,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溫柔對待孩子”。
4歲的孩子,一口牙爛得只剩4顆大牙,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辦法。被建議“讓孩子吃軟的東西,等牙齒全部換完再來治療?!睋Q牙期間的四五年,吃東西全靠吞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玉溪的9歲女孩,滿口蟲牙。看到女孩的第一反應是“剛上小學吧”,因為長期無法咀嚼導致營養攝入不夠,看上去比同齡人矮了一個頭。
從事了20多年的綜合口腔科,張志宇在收獲了很多“忠粉”的同時,令他困擾的是諸如上述這些孩子的牙齒問題,“害怕”“恐懼”都只是表象,“兒牙”極少獲得關注和重視,意識和技術限制著“兒牙”的發展。
西方國家極為重視牙科,看牙從兒童普及。而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兒童牙齒問題仍然得不到70%以上家長的重視。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達70.9%,比十年前上升5.8個百分點;12歲兒童恒牙齲患率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個百分點。兒童患齲情況呈現上升態勢。
張志宇發現,近年來昆明牙科行業發展迅速,但仍然缺失關注兒童牙科領域的。在他20多年的牙醫經歷中,兒童口腔??祁I域亦是缺失的。找他的患者絡繹不絕,從爺爺到孫子,從媽媽到女兒……與此同時觸動張志宇的,還有未能幸免帶牙套的12歲女兒。
為什么不聚焦兒童牙科領域呢?
2017年離開傳統牙科領域,告別昔日安穩的“老牙醫”狀態,與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關注未曾引起重視的兒童牙齒問題,成立以兒童為主的口腔醫院——親親齒科。
年近50歲,扔掉“老牙醫”的身份,重新投入兒牙領域。去學習世界上先進的技術,去尋找領先的設備。
合作伙伴形容起張院長,他不僅是一位牙醫,他站在父親的角度關懷所有的孩子。“他希望和他女兒一樣的小朋友遠離牙齒問題帶來的痛苦。”
那位4歲的小患者有了解決方案。從第一次的抗拒到張開口,張志宇運用乳牙預成冠的治療方案幫他恢復了2顆前牙?!把例X長出來了”,小朋友主動提出繼續治療。他再也不用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沒有牙齒”,心理挫傷也得以緩解。
“如果我的女兒沒有牙齒,被小朋友笑話造會成心理陰影?!边@也是牙醫張志宇最不想承受的結果。8歲的小女兒,因為有了新技術羅慕早期咬合,可以避免換完牙之后“帶牙套”。
除了借助外部的力量,童趣的裝修、游戲化手段,做到兒牙行業的極致,還得具備兒童專用的設備。這一點上,合作伙伴評價張志宇“舍得花錢”,在云南率先那引入齲病檢測儀、3D打印機,羅慕咬合誘導矯治器……
件件“奢侈品”,他卻說,“技術固然重要,但如果有更好的工具會達到更好的效果?!本芏群褪孢m度、安全度,全都不可將就,“設備震動的聲音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至于全麻治療和束縛治療,絕不允許存在。
張志宇有自己的箴言:“從孩子抓起,讓以后做種植牙、假牙的幾率越來越少”。
如果早一點預防,孩子就能免于痛苦
一方面是兒牙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一方面是8090后父母正在養成對孩子牙齒重視的意識,“不想讓孩子走上我的鋼牙妹之路”。
憑借自己20多年的牙醫經驗,張志宇提出“兒童舒適口腔”治療,并大力推行“兒牙體檢”、“兒牙預防”的先進理念。
“反正會掉牙,等新牙長出來就好了”“現在齲齒沒關系,反正要換牙,有問題再找醫生”……這些對待孩子牙齒問題的誤區,正在逐漸被扭轉。
張志宇解釋,乳牙齲壞并非小事,會影響繼承恒牙的發育,還會影響孩子進食、發音,甚至影響生長發育,影響學習成績。他們因此提出“治未病”的理念,從預防開始關注孩子的牙齒生長問題。
慶幸的是,張志宇的8歲的小女兒運用羅慕咬合誘導矯治方案。他說使用這個設備能夠引導牙齒完整生長,在換牙期間就完整“矯治”,避免了長大以后“帶牙套”。
“硅膠材質的隱形牙套,晚上睡覺(11點—凌晨5點)時使用,就像安撫奶嘴沒有痛苦?!弊鳛檫@項技術的認證醫師,張志宇介紹,在兒童乳牙恒牙更替期間,2年左右的時間便能完成矯治,遠離錯頜畸形。另一項隱適美兒童矯治技術,在兒童換牙中末期完成矯治,利于改善面型。
嬰幼兒時期的乳牙萌出階段和學齡期的換牙階段甚為關鍵,他們推行“牙齒體檢”,從幼兒時期開始關注牙齒的健康發育。張志宇建議,孩子從長牙開始就應該定期到正規的口腔醫院接受檢查,建立一個長期的健康口腔護理習慣。
預防措施還包括涂氟和窩溝封閉。慶幸的是,這兩項預防措施已經得到推廣。
“2-3歲時定期到醫院涂氟,無齲齒半年進行一次;若有齲齒視具體情況進行涂氟治療,每周一次連續八周?!?/p>
“在乳牙生長的每個階段,相應填充窩溝封閉劑,隔絕細菌感染,避免刷牙刷不到位導致齲壞?!?/p>
張志宇希望兒童口腔常識能夠得到更多普及。
有家長認為“兒童不需要刷牙”,他糾正家長要正確為孩子清潔口腔:從萌牙期開始護理牙齒,晚上刷牙之后不能吃含糖東西;喝了奶粉要含水清潔口腔。
6個月開始用紗布清理牙床;2個月到2歲半使用(硅膠)牙刷;3歲之后可以獨立刷牙但須家長輔助;
關于牙膏的選擇:未添加輔食之前用不含氟牙膏;添加輔食之后使用兒童含氟牙膏;牙膏用量5歲以下米粒大小,5歲以上黃豆大小。
在“親親”模式里,張志宇和他的團隊,希望能影響云南省兒牙行業的發展。
“如果可能,希望把這個模式進行復制,服務更多的家庭和孩子,讓云南更多的兒童免于牙齒問題帶來的痛苦,把看牙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據了解,親親齒科世紀金源“網紅”店已經在籌備中,預計于9月份與昆明小朋友見面。
(文/熊玥 圖/瑾言)
王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