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打我國的電信業務和郵政業務分開后,中國郵政就開始走向了虧損的道路。1998年那年,中國郵政更是巨虧176億。而根據中國郵政的年報,2020年實現收入6645億元,實現利潤606.4億元。很多人便不解,在郵政虧損時期,我國為何沒有將其關閉?
自打我國的電信業務和郵政業務分開后,中國郵政就開始走向了虧損的道路。1998年那年,中國郵政更是巨虧176億。而根據中國郵政的年報,2020年實現收入6645億元,實現利潤606.4億元。
很多人便不解,在郵政虧損時期,我國為何沒有將其關閉?而郵政又是怎樣在十幾年間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的呢?
?
中國“郵電分家”
自從1896年3月20日,光緒帝批準了開辦國家郵政的奏折開始,中國郵政的出行就正式誕生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當時中國百廢俱興,需要有人來承擔郵政網點的建設,這時候郵政把這個重擔承擔了起來,而那時我國的郵政業務和電信業務是綁在一塊的,共稱為“中國郵電”。
直到上世紀80年代為止,郵電局80%的財政收入都來自郵政,所以那個時候的電信基本上都靠郵政養著。
直到上世紀90年代電話逐漸普及,互聯網時代逐漸來臨,局面才逐漸改變。那一時期,商人們眼見物流行業存在商機,于是開創了四通一達等企業,然后開始跟中國郵政搶生意,從此郵政便開始從盈利轉為虧損。
1998年那年甚至巨虧176億,還好當時中國電信已經發展起來了,在它的幫助下,中國郵政還是一直在運營著。
可是一切的轉變都發生在1998年,那一年國家實行了通信系統體制改革,郵政與電信這兩個老搭檔從此各走各路。
為了讓郵政能活下去,國家出臺了8531計劃,也就是從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三年,分別給郵政補貼80億、50億、30億、10億人民幣。
然而不過在分家的第一年,中國郵政直接虧損了142億,也就是說四年補貼的錢。
郵政自然也不會讓虧損的情況繼續下去,于是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內部改革。
一方面繼續堅持物流、郵儲、報刊等不賺錢的業務,另一方面郵政開拓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終于在2001年,中國郵政終于扭虧為盈,實現盈利6085萬元。
到了2020年,根據中國郵政的年報顯示,該年中國郵報總營收達到了6645億元,凈利潤也達到了606.4億元。
如此亮眼的成績使得中國郵政,在2021世界五百強企業中的排名高居第74位。
但是中國郵政的挑戰仍然存在,通過具體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中國郵政在郵政銀行和,保險的營收超過了3803.51億元,而快遞業務的營收不過757.3億元。
從凈利潤來看更是如此,郵政銀行和保險的利潤為658.52億元,但是最后總利潤卻只有606.4億元,很明顯,郵政銀行和保險賺的錢一部分用來補貼快遞業務了。
如若沒有郵政銀行和保險業務的一直輸血,郵政的快遞業務現今能存在與否還是一個問題。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想要問了,這郵政業務還是賠錢啊,那么國家為何不選擇將其關閉呢?答案是不能關。
?
中國郵政的重要性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郵政,那就是“可以慢,但不能沒有”。因為郵政本質上是一種國企,所以中國郵政是來替人民服務的,而不是來掙錢的。
郵政公報顯示,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郵政擁有5.41萬個營業網點,35.5萬個便民服務站,60余萬處便民服務加盟點,以及10萬個村郵站,鄉鎮服務網點覆蓋率達到100%,并且74%的郵政所位于農村。
如此強大的網點數據表明只要你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郵政就會把快遞送到你的手上。而在網上買過東西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涉及到偏遠地區,四通一達是不負責配送的,所以郵政一直賠錢也就不難理解了。
除此之外,中國郵政還是國內安全性最高的快遞郵政體系,像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身份證、個人檔案、政府文件等重要文件是由中國郵政旗下的EMS負責運送的。
而專門負責配送快遞的車輛的安全性達到了運鈔車的水準,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快遞弄丟的事情,因此我們也就明白了,即便郵政再經營不善,國家也不會讓它倒閉的。
而自打盈利以來,中國郵政依舊不忘初心,一直都在完善自身的配送條件,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目前中國郵政在四川、河南、湖南、江西、陜西等地已開通運行省際高鐵運郵郵路近90條。
同時購置了33架以B757、B737機型為主的全貨運飛機,這些飛機以南京為中心輪輻式集散,可直達北上廣深等國內重點城市,甚至還可以飛往韓國首爾、日本大阪等地。
如今中國郵政已經成為世界500強之一的大企業,但它實際上仍然保持著一種居安思危的精神。
針對大眾一直詬病的“速度慢”的問題,中國郵政宣布自2021年6月28日正式啟動全面提速,根據中國郵政日報的報道,此次大提速共覆蓋全國1000多個城市。
將在全國多省市地區將實現運郵次日達,其中,全國主要城市可享郵件次日達甚至次晨達的極速體驗,6成以上特快專遞實現次晨達。
為了有力地實現寄遞提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郵政優化現有郵路400余條,新開郵路600余條,共計覆蓋2000余個縣域。
此外中國郵政還更新、增加了680輛場內牽引車、甩掛車、分體廂式車等運輸車輛,在投入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后,中國郵政表示,截至2021年初,郵政特快專遞與快遞包裹整體時限均超2019年最佳水平。
其中,特快專遞時限與競品基本持平,快遞包裹時限與競品差距由8小時縮至4小時。
六大重點區域快包時限連續5個月趕超競品,相信在未來,中國郵政的寄遞業務就可以實現盈利了。
何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