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際空間站項目,是以美俄為主導,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的國際大型航天項目。目前國際空間站中一共有4名美國宇航員,1名歐洲宇航員和2名俄羅斯宇航員。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尤其是俄羅斯提出警告:如果你
國際空間站項目,是以美俄為主導,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的國際大型航天項目。目前國際空間站中一共有4名美國宇航員,1名歐洲宇航員和2名俄羅斯宇航員。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尤其是俄羅斯提出警告:如果你們阻止與我們合作,誰來拯救500噸重的國際空間站免于失控、脫軌并落入地球?”
好在俄羅斯并未采取進一步行動,而且還在28日上午對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進行了調整,調整軌道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合適的彈道條件,為接下來的聯盟MS-21號飛船發射進入軌道和聯盟MS-19號返回艙著陸做好準備。
按照原計劃,俄羅斯在18日上午又會送3名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奧列格·阿爾特梅耶夫、丹尼斯·馬特維耶夫和謝爾蓋·科爾薩科夫乘坐聯盟MS-21號進入國際空間站。
另外,聯盟MS-19計劃載著3名宇航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彼得·杜布羅夫以及一名美國宇航員,在3月30日著陸。
也就是說,國際空間站中的4名美國宇航員中的馬克·范德黑,將會搭乘俄羅斯的“便車”返航地球。
搭便車
國際空間站的運行軌道在400公里左右,在剛開始時,美國也具有載人飛船發射的能力,但他們主要使用航天飛機載人發射。
只是因為航天飛機事故率高,費用非常昂貴,因此2011年美國航天飛機全部退役之后,美國并沒有新的可供載人飛行的航天飛機,也沒有飛船能夠將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
好在俄羅斯在這方面技術非常成熟,而且俄羅斯也愿意為美國提供飛船“船票”,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宇航員都需要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以及從國際空間站返航。
不過,俄羅斯并不是免費為美國提供船票,而是需要他們花錢買座位,同時又因為是壟斷生意,這些年來美國花費了大約40億美元的資金用來購買船票。
2014年時,美國和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問題陷入緊張,此時的美國急于擺脫對俄羅斯載人飛船的依賴,開始資助波音公司以及SpaceX公司研發載人飛船。
2020年SpaceX公司首次成功將兩名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并在同年又將兩名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上接回到地球,此時美國才擺脫了對俄羅斯的依賴。
按理說,美國都有自己的飛船,為啥宇航員還要搭乘俄羅斯飛船返航地球呢?
美宇航員為何要坐俄羅斯飛船返航?
現如今國際空間站上一共有4名美國宇航員,其中此次返航地球的美國宇航員是馬克·范德黑,原計劃他應該在去年10月就返航地球。但因為俄羅斯拍攝了一部太空電影,女演員和導演在太空中停留12天,并乘坐聯盟MS-18號飛船返回地球,導致他無法乘坐MS-18號飛船返回地球,而不得不在太空“加班”。
目前,他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300多天,預計這個月底返航地球。到3月30日返航地球時,就會達成在地球軌道上連續工作355天,打破NASA宇航員的記錄。
我們知道,國際空間站沒有重力,輻射量也比地球大得多,生活在這里的時間越久,對人體影響就越大,馬克·范德黑已經連續在地球軌道上停留太久,如果繼續停留,對身體健康比較不利。
國際空間站另外3名美國宇航員分別是:拉賈·查里、湯姆·馬什本和凱拉·巴倫,他們3位在3個多月前進入國際空間站,和他們3位一起進入國際空間站的還有一名歐洲宇航員,一共4位。
原計劃他們3位將要在國際空間站開展為期6個月的科學任務,在材料科學、健康技術和植物科學等領域進行研究。
也就是說,現如今國際空間站上4名美國宇航員一共分為兩批,一批是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停留300多天的馬克·范德黑,需要在短期內返航地球;另一批還有2個多月才結束任務的3名宇航員。
這兩批宇航員返航地球的時間并不一致,而且只有馬克·范德黑一人需要在近期返航,單獨一個人乘坐飛船返航費用昂貴,而馬克·范德黑繼續延期服役又有健康方面的風險,而另外3名美國宇航員提前結束與他一同返航的話,不僅會耽誤原本的科研計劃,而且國際空間站上就沒有了美國宇航員。
再加上美國早在去年就向俄羅斯申請了一張“船票”,因此此次馬克·范德黑才決定要坐俄羅斯的飛船返航。另外3名美國宇航員在同一時間返航,可以搭乘美國自己的龍飛船。
不過隨著美國與俄羅斯關系的交惡,馬克·范德黑究竟能不能乘坐俄羅斯飛船返航還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李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