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9°55'N16°19'E,中國北京海淀區,坐落著一座皇家園林:釣魚臺國賓館。1959年,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建立,成為接待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的重要場所。然而對外界而言,釣魚臺國賓館一直是神秘的存在。釣魚臺國賓館有的一晚租金為
39°55'N 16°19'E,中國北京海淀區,坐落著一座皇家園林:釣魚臺國賓館。1959年,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建立,成為接待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的重要場所。
然而對外界而言,釣魚臺國賓館一直是神秘的存在。釣魚臺國賓館有的一晚租金為5萬美元(約合34萬人民幣),當年的造價更是天價。
釣魚臺國賓館的發展歷程
天安門、中南海、釣魚臺……北京這座充滿秘密的城市,吸引著眾多人的目光。作為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釣魚臺國賓館也備受關注。
釣魚臺國賓館稱為“釣魚臺”,可以追溯至金代,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曾經見證了幾個朝代的興衰成敗。
相傳,“釣魚臺”因為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而名聲大噪,也正因如此,這里成為金代貴族尋歡作樂的場所。一眾貴族之中,金章宗完顏璟對“釣魚臺”情有獨鐘。
他專門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用于釣魚的臺子,“釣魚臺”由此得名。是以,這里也被稱為“皇帝的釣魚臺”。
“釣魚臺”從金代發展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明朝萬歷年間,“釣魚臺”成為皇親國戚出游首選地。為了方便“度假”,明朝貴族在“釣魚臺”修建了眾多的房子。
清朝時期,“釣魚臺”發揚光大。乾隆皇帝命令手下在“釣魚臺”大興土木,此處便成為歷代皇帝的“行宮”,也正是從清朝開始,“釣魚臺”成為皇家園林。
而今“釣魚臺”西側的門上,依舊鑲嵌著乾隆皇帝當年親筆書寫的“釣魚臺”三字。
同紫禁城的高墻相比,“釣魚臺”是一座世外桃源。乾隆盛世之后的每一位皇帝,每逢前往天壇等地祭祀時,都會刻意途經“釣魚臺”,在這里小住。
1840年后,清朝國力衰微,應付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已經捉襟見肘,“釣魚臺”作為放松之地,也逐漸失去其價值。
是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儀,將這座園子作為禮物,贈送給自己的老師:陳寶琛。
新中國成立后,“釣魚臺”迎來了自己新的價值:接待外賓。
1958年,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會議,討論新中國成立10周年慶典的相關事宜。
此時中國已經與眾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正因如此,邀請其他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前來中國,共襄盛舉尤為重要。
如此,中央便將建造政府首腦下榻酒店的計劃提上日程。周總理提出建議:“修建一個有特色的高級賓館。”
鑒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性,中央最終將高級賓館的選址定在“釣魚臺”。“釣魚臺”承載了幾個朝代的歷史記憶,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
與此同時,“釣魚臺”也見證著新中國的發展與變遷。
后來,中央命令外交部負責具體的規劃與組織。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釣魚臺”進行進一步改造,釣魚臺國賓館拔地而起。
釣魚臺國賓館的典雅與奢華
此時距離10周年慶典只有一年的時間,釣魚臺國賓館的修建工作已經迫在眉睫。我國將世界各地的高級技術工人盡數調集到北京,幾乎傾盡了整個國家的建筑力量。
與此同時,釣魚臺國賓館從全國各地定制了眾多的奇珍異寶:天津上好的地毯、蘇州的絲綢,景德鎮昂貴的餐具與工藝陶瓷,來自四面八方的珍貴材料涌入,為釣魚臺國賓館的建設添磚加瓦。
建筑師張開濟,是釣魚臺國賓館的總設計師。那時中國尚沒有“星級賓館”的概念,張家濟說:“如果當時有星級,釣魚臺國賓館恐怕不會低于五星。”
釣魚臺國賓館內部建設有主樓,因外國特殊習慣,工程隊放棄了“13”號樓的建設,建筑編號由“1號”至“18號”。
其中,“1號樓”被稱為“芳菲苑”,“4號樓”稱呼則以“八芳苑”代稱。
釣魚臺國賓館內部環境清幽,綠化完善。工程師們計劃將釣魚臺國賓館打造成帶有中國古樸風的“園林式建筑”,遂在賓館內部栽種了眾多植物。
4萬花木,300棵油松,春有百花齊放,冬有松枝常綠,一年四季明艷動人。櫻桃、白玉蘭、牡丹……眾人置身其間,頗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之感。
與此同時,工程師們還將湖水引入人工湖中,打造了小型的生態系統。
人們常說,釣魚臺國賓館是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結合體。這里保留著曾經皇家的大氣,也頗有江南園林的潺潺流水之清幽。
釣魚臺古色古香,眾多別墅卻帶有濃厚的西方風格。中西、新舊交相輝映,鑄造了釣魚臺國賓館的無可挑剔。
釣魚臺國賓館的體驗
1959年國慶慶典前夕,釣魚臺國賓館正式交付使用。
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周總理做了最后的視察,他說道:“人家搞的是大建筑。你們搞的是優美怡靜的大環境。里里外外精雕細刻。整體上是一座大的森林公園!這么短的時間,不容易呀!”
此后,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均先后入住釣魚臺國賓館。每次來釣魚臺國賓館開會時,毛主席都住在12號樓。一個面積不大的客廳,一個浴室,一個臥室,已經足夠。
通常情況下,周總理居住在5號樓。周總理需要處理眾多的外交事務,會見外賓,而5號樓的高端與豪華也是展現大國風范的重要手段。
此外,其他領導人各有所愛,11號樓是劉少奇同志的最愛,彭真也經常光顧14號樓。
1959年深秋,周總理、陳毅專門在人民大會堂宴請釣魚臺國賓館的工程師們。外交部姬鵬飛、國鷹等重要中央領導人均參與此次會見。
宴席上,周總理表達了對工程師們的感激,原本緊張的氣氛也得以緩和。
隨后,陳毅也開口說道:“這可是新中國的第十一大建筑。”眾人正欲感謝陳毅的高度評價時,陳毅卻打趣道:“不是我在夸獎,這話,可是毛主席說的。”
由此可見,釣魚臺國賓館,是新中國自上而下,無人不滿的偉大工程。
20世紀60、70年代,釣魚臺國賓館成為中央領導成員生活、工作二合一的地區。釣魚臺國賓館剛剛成立時,眾人感到十分新鮮。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領導人自覺如此奢華的環境頗為不妥,出身農村的陳永貴便是其中之一。
1975年,陳永貴向毛主席請示,搬出釣魚臺。毛主席思慮良久,夸贊道:“很好,釣魚臺,無魚可釣。”是以,居住在釣魚臺國賓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搬離。
1980年,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對社會開放營業。
釣魚臺國賓館的外交趣事
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釣魚臺國賓館見證了新中國眾多的外交變化。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釣魚臺國賓館剛剛投入使用。那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接受中國的邀請,來到釣魚臺國賓館下榻。
這是赫魯曉夫的第三次訪華,縱使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系發生了許多新變化,赫魯曉夫仍然表現得高高在上。
入住釣魚臺國賓館時,赫魯曉夫似乎十分不滿。
他對負責接待的北京市市長彭真說:“賓館里的浴缸太小了”。
彭真聽聞此事也疑惑不已,赫魯曉夫不過1.68的身高,賓館中的浴缸尺寸遠遠超過他的身高,如此,赫魯曉夫為什么說浴缸小?
事實上,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與蘇聯分道揚鑣的意味已經十分明顯,赫魯曉夫此舉,一為炫耀蘇聯的“強大”,二為故意刁難。
區區一個浴缸都能夠引起爭論,赫魯曉夫的心胸,著實無法配得上“大氣”的蘇聯。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派遣基辛格訪問中國。落地北京后,周總理將基辛格帶到釣魚臺國賓館。
長途跋涉,周總理十分關心基辛格的吃住情況,遂向基辛格建議:嘗一嘗北京烤鴨。
兩個人一個是國家總理,一個是美國特使,前往餐館吃北京烤鴨必然不方便,周總理便決定同基辛格在釣魚臺國賓館享用美食。
賓館專門將全聚德的師傅請過來,架起烤鴨爐,現場制作。宴席期間,周總理特意向基辛格講述了烤鴨的吃法,親自為他夾起鴨肉。
此前中美雙方均對彼此缺少足夠的了解,氣氛一度緊張。一頓午飯過后,眾人都放松下來,談判的進程也大大加快。
享用完北京烤鴨,基辛格贊不絕口。他曾經坦言:“北京烤鴨給我留下了眾多美好的記憶。”
基辛格卸任后,曾經受邀訪華,對當年釣魚臺國賓館的烤鴨念念不忘。為了找尋記憶中的味道,基辛格專門前往全聚德,吃了正宗的北京烤鴨。
釣魚臺國賓館接待了無數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卻是入住最頻繁的領導人。
1970年,金日成受邀訪華,先行來到釣魚臺國賓館下榻。當天晚上,毛主席按時赴約,卻看到金日成已經早早等待門口迎接。
“我這次來,還是想聽聽毛主席的意見。”金日成如是說。隨后,毛主席和金日成相攜走進釣魚臺國賓館,開始了重要的談話。
釣魚臺國賓館,見過無數新鮮面孔,也見證著重大決策的誕生。
釣魚臺國賓館的今生
如今的釣魚臺國賓館,呈現怎樣的狀態?
據釣魚臺國賓館的18號樓總經理助理孫丹祥透露,如今的賓館是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已經不再依靠國家的財政撥款。
近幾年來,入駐釣魚臺國賓館的顧客越來越多,賓館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釣魚臺國賓館網站上顯示,住房費用以美元為單位,標準間298美元,普通間598美元,豪華套間1998美元。價值最高的,當屬總統套房,為3998美元。
18號樓位于釣魚臺中央位置,在中心湖北側,這里曾經接待過幾次高自費代表團,包樓價是5萬美元(約合34萬人民幣)一天。
但并不是有錢就行,大多是由國家政府介紹過來的“國賓”才可。
有人曾經疑惑,18樓究竟有何特殊之處?為什么是天價?
原來,1959年,周總理曾經與故宮博物院協調,將大批的古董調到賓館,如今古董分散在各個接待樓,18號樓尤其珍貴。
乾隆御制的景泰藍圓桌、為光緒大婚燒制的缸、唐代的香玉佛頭等,更是有市無價。
嚴格來說,釣魚臺國賓館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賓館,這里周圍有警衛24小時持槍巡邏,可見其特別之處。
自1959年釣魚臺國賓館建立以來,這里共接待900多位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
相傳當年的價已經過億,至于真實數額,則永遠留存于歷史中,幾乎無人知曉。釣魚臺國賓館帶給人們的時代記憶,卻永遠不會磨滅。
何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