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限電潮”來襲近期,江浙、兩廣、山東等多個省份限電、限產、停產,引來了很多人熱議,本以為本次“能耗雙控”的影響并不大,限電也只是正常操作,畢竟限電對象是那些工廠,居民用電并不受影響。不過東北多地發表通知,將對部分地方的居民用電進行限制
01、“限電潮”來襲
近期,江浙、兩廣、山東等多個省份限電、限產、停產,引來了很多人熱議,本以為本次“能耗雙控”的影響并不大,限電也只是正常操作,畢竟限電對象是那些工廠,居民用電并不受影響。
不過東北多地發表通知,將對部分地方的居民用電進行限制,這引來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連居民用電都要受限?電網某工作人員表示,東北工業數量少,不少電廠用電較多,為了避免大范圍停電,只好對居民用電進行限制。
而目前兩東、兩江這4大GDP前4省,多個企業已“限電限產”,主要是紡織、化工、化纖、光伏、水泥等產業。
02、煤炭價格一飛沖天
此次的限電,主因是煤炭價格迎來了瘋狂上漲,發電成本大大增加。據悉,我國71.9%的電力來源是煤炭發電,而如今的煤炭產能減少,其價格翻幾倍,發電成本增加,電價遲遲不漲,電企月均損上億,結果只能限電。
據統計,從2017年“環保風暴”到來后,那些不合規的煤礦就被關閉,其煤炭產能開始下滑,今年更是一路下滑,供應有所減少。同時,煤炭的進口量也在降低,1-8月份累計進口1.98億噸,同比減少10.3%。
隨著煤炭產能、進口量雙雙減少,用電規模卻在加大,結果煤炭供應緊張,其價格開始了一波上漲。其煤價從年初的700元一噸漲至1400-1500元一噸,其價格直接翻了一倍。而焦塊價格也從1800元一噸漲至2800元一噸。
其煤炭行情上漲,首先就是制造業迎來了快速發展,其產能的復蘇也加快了對能源的需求,不管是煤炭還是水泥、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均迎來了一波大漲。且煉鋼、煉化焦煤,都需要煤炭作為原料。
同時,隨著“節能減排”的目標下達,預計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國家對煤炭行業進行了重點調控,減少煤炭的產量。結果中間商借機進行炒作,對其加價出售,結果其價格持續上漲。而在國際上,因運費成本大漲,也帶來了國際煤炭的一波大漲,且國家也限制了進口煤額度,達到限額高價也沒法買煤。
正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國內的煤炭價格失調,行情紛紛有所上漲。如動力煤單月上漲超56%,焦煤一月漲400元/噸。
除了煤炭價格大漲外,很多人也發現天然氣價格也靜悄悄上漲。今年4月份時,天然氣為3559元/噸,但如今已漲至6089元/噸,大漲71%,且漲至5年來最高水平。而在國際上,天然氣更是猛漲,歐美地區翻漲了10倍之多。
國內天然氣之所以上漲,其一是澳國天然氣進口量大減,盡管和俄達成合作,但進口量難以滿足國內需求,國內的儲蓄量不大,且北方近年農村“煤改氣”帶動了天然氣的需求量。
03、農民取暖會受影響嗎?
從全球來看,不管是天然氣還是煤炭,其價格都迎來了一波猛漲,這對農民而言并非是好消息,畢竟北方人取暖多采用煤炭或天然氣,南方多用電取暖,但今年形勢不容樂觀,取暖費用必然會大漲。
過去北方人多是用上火爐取暖,以50㎡的房間為例,一個冬天燒上3-5噸煤,一噸700元,這樣一個冬季就要花上2000-3000元。不過今年煤炭價格大漲,取暖成本要高出2000元左右,農民的取暖成本大增。
以用電取暖來看,目前東北部分地區已發布公告,一直到明年開春,將不定期限電,這給取暖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其實電企也是無奈之舉,如杭煤表示,1-8月份每發電一度要虧上0.12元。而在虧損背景下,接下來電費漲價怕是要到來。
早在6月份時,發改委就表示如今居民用電過低,要恢復電力商品屬性。7月份時,國家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其中調高了峰谷電價,并制定了尖峰電價,這意味著峰期、尖峰期電價最高漲4倍。
這樣來看,用電取暖,恐怕電價成本也會有所上漲。而天然氣亦是如此,如今“氣荒”初顯,且冬季是天然氣需求旺季,每年冬季氣價都會上漲。
那么,農民該如何取暖呢?近期發改委召開了會議,提出要降低煤炭價格,減輕民生用煤成本,爭取實現東三省“煤暖區”平價取暖。
同時,對于河北地區,中央將統籌出臺天然氣取暖補助金,以保證“煤改氣”的農民也能夠平價取暖。而陜西地區,政府也主導調低了天然氣價格,相信北方其他省份也會行動起來,以減輕農民的取暖負擔。
劉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