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豐田推氫燃料發電車:可連續發電72小時日前,據外媒報道,豐田汽車與日本電友合作開發了一款由氫氣發電的燃料電池電源車,可以在災區、戶外音樂會等多種缺乏電力支撐的場合提供電力。據悉,這輛由豐田和電友共同打造的燃料電池電源車基于豐田戴娜(Dyna
豐田推氫燃料發電車:可連續發電72小時
日前,據外媒報道,豐田汽車與日本電友合作開發了一款由氫氣發電的燃料電池電源車,可以在災區、戶外音樂會等多種缺乏電力支撐的場合提供電力。
據悉,這輛由豐田和電友共同打造的燃料電池電源車基于豐田戴娜(Dyna)輕卡車型打造而成,其燃料電池系統則與豐田Mirai保持一致。
該車型使用的燃料電池供電設備由電友公司開發,一輛車可攜帶大約63公斤氫氣,分別儲存在27個儲氫罐中,可供發電池連續發電72小時,滿足長時間、長距離的發電需求。
全球首艘液氫運輸船終于起航!
12月24日,“SUISO FRONTIER”號離開了位于日本神戶機場人工島的專用貨物處理基地,起航前往澳大利亞裝載其首批氫氣貨物。目前預計這艘船將于2月下旬返回神戶。
據了解,“SUISO FRONTIER”號全長116米,寬19米,約8000總噸,定員25人,由川崎重工神戶工廠建造。船上搭載了川崎重工播磨工廠制造的氫氣儲罐,這種長25米、高16米的橢圓形儲罐能夠儲存1250立方米的液化氫。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SUISO FRONTIER”號已經在12月初入級日本船級社,這表明該船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標準。日本船級社對“SUISO FRONTIER”號的船體結構、機械、船載設備、材料等進行了規定的檢查,并于12月3日登記注冊。
按照計劃,在試點階段“SUISO FRONTIER”號將進行世界首次從澳大利亞到日本神戶之間約9000千米液化氫運輸試驗,將澳大利亞的褐煤生成的氫氣冷卻至零下-253°制成液氫,然后將體積壓縮到1/800,通過專用運輸船花費16天時間運送到日本神戶。
川崎重工從2014年開始研發世界上第一艘液化氫專用運輸船,利用LNG船的設計和建造的豐富經驗,并以此為基礎研發了液化氫儲存系統。2016年,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巖谷產業株式會社、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和殼牌日本公司4家企業共同成立了無二氧化碳氫能源供應鏈技術研究協會(CO2-free Hydrogen Energy Supply-Chain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簡稱“HySTRA”)。HySTRA的主要目標是研發制氫、運輸、儲存和用氫所需的技術,最終打通氫能源產業鏈技術瓶頸,實現無碳清潔社會。項目近期目標是利用澳大利亞的褐煤資源制氫,再將氫氣液化并通過海運輸送到日本。
川崎重工設計的世界首艘液氫運輸船液態氫需要保持零下253攝氏度的超低溫,對船舶及搭載的儲運系統都提出了嚴苛要求,川崎重工設計的液氫運輸船采用了如真空穹頂、雙層不銹鋼絕熱殼體、絕熱支撐結構等特殊設計,并獲得日本船級社認證;該船在柴電推進系統、通風管道、甲板機械監控、艙室設備控制等船舶系統方面也針對液氫運輸特性進行了優化。
湖南省首座油氫合建站在岳陽石油正式投運
12月27日,由湖南岳陽石油分公司牽頭建設的湖南省首座油氫合建站——云港路油氫合建站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湖南省第一座集加油、加氫、便利店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能源供應網點正式亮相市場,清潔高效的氫能投入日常應用,助推岳陽“氫能城市”建設。
云港路油氫合建站為岳陽石油與湖南臨港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占地面積6838平方米,配備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員、技術負責人(工程師)、充裝檢查員及充裝員等崗位及人員。站內加氫部分設有壓縮氫氣加氣機2臺,壓縮氫氣站控系統1套,卸氣柱1臺,撬裝式隔膜壓縮機1套,總容積9立方米儲氫瓶式容器組1臺,500標準立方米/小時氫氣壓縮機1套,卸氣柱1臺,并配備燃氣報警系統,日加氫能力500千克,可滿足公交及物流等車輛加氫需求。隨著氫能源燃料車陸續增加,該站還將進行二期建設,屆時日加氫能力可達1000千克。站內加油部分設有雙槍加油機4臺,25立方米汽油罐3個,30立方米柴油罐1個,今年4月投運以來,目前輕油日均銷量約8噸。
航天氫能斬獲2億大單,2022年將推百輛氫車綜合示范運營
在大股東811所指導下,公司積極開拓市場,憑借深厚技術積淀和優異產品性能,近期成功斬獲金額超2億元訂單。
合同涉及航天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將在2022年配套公交、通勤、物流、環衛等6款道路車型和叉車等2款工程車型、總計100輛車開展綜合示范運營。針對客戶要求,目前公司80kW和110kW高性能液冷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已通過第三方強檢和主機廠測試,獨有的5kW陰極閉式空冷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系統產品性能優異,也將在3T級叉車和無人清掃車上一展身手。
航天氫能將以此訂單為牽引,積極探索無政府補貼背景下燃料電池產業可復制、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商業模式,牽頭打造氫能產業生態圈,勇擔燃料電池產業鏈鏈長重任,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中國航天智慧和力量。
航天氫能是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基于60年航天電源工程經驗和20余年燃料電池技術沉淀,聯合中車城交下屬上海中振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正式成立,致力于推動燃料電池技術和氫能產業發展。
丁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