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nèi)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joker叫獸測評了點啥?本期測評為橫向測評,以市面上熱銷的12款百元左右的半入耳耳機為對象,從包裝、配件、外觀、品控、主觀聽感、客觀數(shù)據(jù)等多維度展示,為你呈現(xiàn)出每款耳機最為真實的一
本內(nèi)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joker叫獸
測評了點啥?
本期測評為橫向測評,以市面上熱銷的12款百元左右的半入耳耳機為對象,從包裝、配件、外觀、品控、主觀聽感、客觀數(shù)據(jù)等多維度展示,為你呈現(xiàn)出每款耳機最為真實的一面。
每款耳機均為我自費購買,購買截圖如下:
按文章先后順序排列,本次測評耳機的型號依次為:
為啥選半入耳?
從我30年的測評駕齡和幾千條私信評論來看,大家最喜歡的耳機還是入耳,可能與其較高的聲音素質(zhì)有關,但有些朋友就是戴不慣入耳式,或因人體對異物的排斥,或因氣流的壓迫感,進而有些人就選擇了半入耳。
誠然,半入耳耳機有很多缺陷,比如隔音性差、漏音嚴重、基本無音質(zhì)可言等等,但其優(yōu)點不容置疑,那就是舒適度極好。
一方面,半入耳耳機(耳塞)依靠耳屏與對耳屏形成的夾角,將耳機相對牢靠的卡在耳甲腔中,以達到用戶普遍能接受的輕微異物感,另一方面,半入耳耳機都會設置至少兩個泄氣孔,以減少因振膜振動所帶來的內(nèi)外耳不均衡的壓力差,壓迫感趨近于零。
簡單說,半入耳雖然沒有入耳式耳機的熱度,但總有那么一群人對它情有獨鐘。
測評結果是啥?
如果你對某一型號感興趣,可以按序號跳到某一段落閱讀;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選,或者承認“我懶”,直接看我整理好的表格。
12款半入耳耳機橫向?qū)Ρ葦?shù)據(jù)表
1、蘋果EarPods
參考售價:
3.5mm版:149元
Lightning版:149元
蘋果EarPods,一直被當作iPhone手機的配件附送,當之無愧的半入耳祖師爺,說句不好聽的,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半入耳耳機都在抄襲蘋果,只不過有或多或少的改動。這么說,蘋果EarPods應該非常完美才對,而網(wǎng)上對“白開水”調(diào)音的爭論卻從未停止,今天我們一探究竟,看看它到底是條怎樣的一條耳機?
01.包裝與配件
十年iPhone用戶,所以我也攢下了三四條蘋果原裝耳機,3.5mm版和Lightning版都有,故本次測評樣機沒有另外采購,希望理解。
由于是原裝配件,所以此條耳機為透明亞克力與ABS塑料相結合的簡裝,市面上有很多仿品,大家閉著眼就能想象得到它的樣子吧。
兩顆耳機頭與線控等比例安放在收納盒中,不得不說蘋果始終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
02.外觀與做工
外觀上,耳機通體為白色ABS塑料,隨處可見的圓潤弧線就是EarPods給我的最大印象。
細看你會發(fā)現(xiàn),耳機頭由前腔和后腔組合而成,其間的合模線非常平整,超級大廠的做工水準。
耳機線并不是太粗,但TPE的線皮足夠你彎折、拉拽也并不會輕易損壞。
線控為三按鍵設計,有音量±和播放/暫停/切歌等功能,當然配合iPhone使用時最佳的。
分線器有滑塊,可以將兩條線并在一起,從而起到佩戴牢固、去聽診器的效果。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這是一條三頻相對均衡的半入耳耳塞,發(fā)布很多年依舊能保持較高的熱度,一方面是iPhone手機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它本身聲音素質(zhì)較高。
EarPods常常被發(fā)燒友說是“白開水調(diào)音”,大概指的是它失真極低的監(jiān)聽風格,對于音樂沒有任何的修飾,但這無疑是小白用戶和輕音樂愛好者所追求的完美,唯一的缺點就是品牌溢價較高(蘋果原裝配件非常暴利),如果是果粉可以無腦上,或者是買手機送的當然香,安卓手機用戶并不建議單獨購買。
2、小米BRE01JY雙單元
參考售價:
3.5mm版:59元
Type-c版:79元
看過我之前測評的朋友都知道,從小米活塞青春版到小米圈鐵pro,沒有一款說得過去的成熟產(chǎn)品。
思來想去,可能是由于那兩款是萬魔代工,而萬魔均有同價位的競品所導致“雙標”。
本次測評這款耳機由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耳一號負責生產(chǎn),況且59塊的售價我覺得小米極有可能會一雪前恥,哈哈。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上,繼續(xù)走極簡風路線,透明塑料包裹的正方形盒子,比之前測評的小米活塞包裝差不多,正面、側面分別印有耳機型號與小米LOGO,背面則非常細致的印著各種參數(shù)信息,比如105dB的靈敏度和32Ω的阻抗。
配件上,就單單一本說明書,略有失望,而且裝耳機的內(nèi)托為吸塑材質(zhì),只是上面覆了一層卡紙后,廉價感稍減。
02.外觀與做工
如果說蘋果喜歡圓潤,華為喜歡分體,那小米的半入耳就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形態(tài),乍一看還有點像聽診器。
耳機后腔疑似金屬,鐳雕有CD紋,印有顯眼的“L”和“R”標示,細看后發(fā)現(xiàn),尾部上方開有泄壓孔,不過這也是半入耳耳機的普遍設計思路。
耳機線控為三按鍵,有播放/暫停/音量±等功能,戴耳機發(fā)了條微信語音,發(fā)現(xiàn)其麥克風的收音效果較差,所以官方宣稱的“微機電麥克風”竟然翻車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BRE01JY耳機線不錯,雖然是比較常見的TPE線,但粗啊,日常使用難免會暴力拉拽,而線徑在某種程度上能決定有線耳機的使用壽命。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小米雙單元并沒網(wǎng)上罵的那么差,卻也并不多優(yōu)秀,屬于耳機中聽個響級別,半入耳界中等水平,尤其是古怪的調(diào)音風格,建議購買之前先試聽一下。
如果放在光線充盈的小米之家實體店,也許我會從貨架上取來打量一番,但莫不是應急我是絕不會買這款的,即便是選小米活塞、小米圈鐵pro......
3、唐麥T0
參考售價:
3.5mm版:59元
Type-c版:無
在深圳有家企業(yè)叫唐麥,該企業(yè)的半入耳系列開發(fā)了很多款,我一路從59塊試聽到169元,發(fā)現(xiàn)聲音其實大相徑庭,高版本只是在用料、佩戴和配件上做了升級,追求性價比還是T0。
01.包裝與配件
唐麥T0有兩層包裝,外層是瓦楞盒,里層天地蓋,正面彩印了唐麥的logo,背面有防偽和型號信息。
打開內(nèi)層天地盒,可見耳機與配件以一定比例的上下排布著,耳機線還單獨用定制魔術貼束縛起來,看上去極為工整。
耳機下面放了一沓說明書,很厚,或者叫用戶手冊更為妥當吧,還有一個可以防止聽診器效應的線夾附送。
02.外觀與做工
在耳機前后腔體的合模線上加了一層鍍鉻金屬環(huán),且與耳機頭尾部遙相呼應,就像是給它注入了靈魂,顏值直接飆升,相比于一眾模仿蘋果EarPods的純白設計,我感覺T0有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意思。
線控是三按鍵的設計,有音量+、音量-和多功能按鍵,大面積的鋁合金泛著淡淡寒光,頗顯高檔。
分線器和插頭材質(zhì)為線控同款的銀色金屬,且分線器有滑塊,方便實用。
耳機線很粗,理論上肯定要比細線耐用的,線材韌性不錯,在我親手彎折后,能快速回彈。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這是一條三頻較為均衡的半入耳耳塞,解析和分離并不算高,但偏暖的聲音、較豐富的低頻細節(jié),使得拿它聽流行歌、輕音樂和電音都能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親民的售價和不低的顏值也是許多半入耳所不具備的,經(jīng)常戴耳機刷題、泡圖書館的朋友值得一試。
4、唐麥T5
參考售價:
3.5mm版:169元
Type-c版:無
說實話,一條半入耳耳機賣這么貴,應該很難被選擇,但昂貴的售價之下竟也有著不錯的銷量,今天就幫大家測測這什么鬼。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簡約大氣,長方形黑卡紙盒的包裝,正面燙銀印有“TANGMAI”的大LOGO,背面寫著產(chǎn)品型號及生產(chǎn)信息。
打開盒子,耳機與配件上下整齊的排布著,將配件全部取出,共有說明書、保修卡、耳機線夾和硅膠收納包。
這種收納包并不常見,試了下倒也蠻方便,就比如耳機線盤在里面,兩顆耳機頭順著圓孔伸出,一致的色系很搭配。
02.外觀與做工
不得不說,這個耳機頭是真的漂亮,深灰色的耳機腔體搭配磨砂質(zhì)感的金屬桿,淺淺的點綴著白色logo,尾部的深灰色硅膠又與腔體遙相呼應,整體配色偏冷淡且高級,也就是家裝行業(yè)常說的“高級灰”。
耳機線給我第一印象不錯,因為與耳機頭同色。質(zhì)量上,我看到官方談的“在這條線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搖擺測試、拉力測試和鹽霧測試等(畢竟是一條不便宜的半入耳),在我實際的使用中,發(fā)現(xiàn)其各個接口處均設有緩沖,是為防止線材斷裂,不過也見其用心。
線控為三按鍵設計,除去多功能按鍵,還可控制音量加減,官方說有“硅麥”,對比手頭漫步者某型號后發(fā)現(xiàn),其麥克風的確更為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唐麥T5多處元器件均采用鋁合金材料,例如線控、分線器和插頭手柄端,整體配色協(xié)調(diào)一致。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這是一條偏重低音的半入耳式耳機,聲音溫暖,氛圍音恰到好處,適合流行、搖滾、電音(電子舞曲),相比起聲音寡淡的人聲類型耳機,唐麥T5無疑是給了用戶一種感動。
另外,北歐極簡風在此條耳機上發(fā)揮到了極致,銀與灰的沖撞、ABS與金屬的混搭,顏值絕對在線。
所以,如果你會長時間佩戴耳機(聽網(wǎng)課、學英語等),并且對于音質(zhì)還有一定追求,也有點外貌協(xié)會,唐麥T5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5、華為AM115
參考售價:
3.5mm版:49元
Type-c版:無
AM115是華為耳機家族中售價相對便宜的一款半入耳耳機,華為官方商城的日常售價為49元,授權代理價維持在35元左右。
當然,榮耀也發(fā)布有AM115型號,在包裝更節(jié)省,價格也略有優(yōu)惠。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整體為扁平狀的白卡紙盒,并覆膜有細致的紋路,摸上去手感不錯。
正面印有耳機渲染圖和華為LOGO,背面大篇幅的印著有害物質(zhì)含量表,啊這...除去底部的生產(chǎn)信息基本就沒了,像動圈尺寸、阻抗和靈敏度等關鍵的參數(shù)信息只字未提,不知是過于低端不值一提還是怎么地,我大概推測此耳機的制造成本不會太高。
02.外觀與做工
與蘋果原裝小白兔不同,華為喜歡將耳機頭與手柄端設計成兩部分,在我為期兩天的佩戴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確更適合人耳的耳道構造,有時甚至可以忽略掉耳機的存在,但隔音性會略差一些。
AM115官方只提供一個顏色:白色,塑料材質(zhì)的腔體也算是低端耳機設計的固定思路,略極簡風。
線控為三按鍵設計,有音量加減、播放/暫停等功能,麥克風收音效果良好,線控背面印的深灰色“HUAWEI”logo很耐看,而且我認為是此條耳機的點睛之筆,哈哈。
耳機線內(nèi)芯材質(zhì)為無氧銅,拿游標卡尺測量,也并不算細。
值得一提的是,AM115在幾處接口的處理都堪稱完美,全部設有緩沖,為的是防止暴力拉拽導致的耳機損壞。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大前提是不談華為BUFF的加持。
這真的算是一條手機原裝耳機,其音質(zhì)不論微觀的音樂細節(jié)表現(xiàn),還是在宏觀的聲場氣氛烘托上均有不足,但話又說回來,作為一條售價低廉的半入耳耳機,AM115已經(jīng)做到同價位不錯的水平。
如果你對耳機的需求只是聽個響,華為AM115絕對可以滿足你聽覺上所有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這款只有3.5毫米插頭(圓孔)。
6、華為AM116
參考售價:
3.5mm版:99元
Type-c版:無
AM116是在AM115的基礎上,機身從ABS改良為ABS+金屬的材質(zhì),顏色也從單一的白色進化為三色:黑、金、銀,相對于AM115,AM116的售價小有提升,華為官方的日常售價在99元,授權代理價格維持在55元左右。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整體為扁平狀的白卡紙盒,并覆膜有細致的紋路,摸上去手感不錯。
正背面與AM115如出一轍,當然,參數(shù)等信息同樣只字不提。
配件上,有保修卡、硅膠套一對,當佩戴時感覺松動易掉,可以考慮增加硅膠套來解決此問題。
02.外觀與做工
我購買的樣機官方備注為金色,其實就是耳機的豎直部分為玫瑰金色,腔體顏色依舊是白色,所以我又一次感覺被詳情頁騙了,香檳金與白色腔體的搭配顯然很奇怪,購買的話建議買銀或黑。
AM116設計基本與AM115如出一轍,不同的可能是在手柄端包裹了一層陽極氧化的鋁合金,網(wǎng)上有用戶的金屬殼子開膠后脫落,該網(wǎng)友直言“活脫脫的被自己用成了AM115”。
線控為三按鍵設計,有音量加減、播放/暫停等功能,麥克風清晰度不錯,線控外側包裹有金屬,頗顯質(zhì)感。
耳機線較粗,其粗細程度等同于AM115。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果真如網(wǎng)友所言,此款耳機只是在華為AM115的基礎上改良了外觀,從生產(chǎn)成本上,我是覺得幾個金屬件頂多貴個幾塊錢,沒想到售價相差過半,但就審美來說,ABS與金屬的設計,在顏值與手感上均能達到單一塑料所不具備的高級,仁者見仁了。
長時間的佩戴,隨便聽點輕音樂BGM啥的絕對夠了,如果真要與AM115比較一下,AM115是性價比之選,外貌協(xié)會的話選AM116。
對了,此耳機同樣3.5毫米插頭(圓孔),type-c用戶可以放棄了。
7、華為CM33
參考售價:
3.5mm版:無
Type-c版:99元
與上文AM系列不同,華為CM33直接就是type-c接口,所以價格要相對貴一些,官方日常售價99元,有授權代理最低給到69元。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基本參考AM系列產(chǎn)品,白卡紙盒、覆膜工藝、正面渲染圖都差不多,不同之處有二:其一是正面貼了Hi-Res貼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金標”,其二是背面把賣點信息和參數(shù)交代的比較清楚。
配件上,略有失望,就一張孤零零的保修卡。
02.外觀與做工
由于耳機頭、線材、線控與AM系列一模一樣,我不再贅述,主要談一下CM33的配置和參數(shù):
1、從官方詳情頁中發(fā)現(xiàn),這耳機type-c的接口竟然是數(shù)字芯片,與市面上一眾的模擬解碼芯片不同,數(shù)字解碼芯片對于高品質(zhì)音樂的還原更到位。
2、雖然官方并沒有提麥克風咪頭是哪家的方案,但從我試音的感受來說,麥克風清晰度非常高,即便不是硅麥也一定是收音效果很好的電容麥。
3、至于這個hi-res認證,我覺得沒必要吹的那么神,畢竟是花了錢就能認證的東西,但音質(zhì)沒什么問題,的確比AM系列要好。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這是一條解析力、分離度和聲場等綜合素質(zhì)還不錯的半入耳式耳機,適合流行、民謠、輕音樂,但也有著零低頻的缺陷,對于重低音愛好者可能不太友好。
偏中高頻的調(diào)音,加之高清麥克風,讓我越發(fā)感覺這是一條適合泡圖書館、煲電話粥用戶之神器。
8、OPPO MH135
參考售價:
3.5mm版:59元
Type-c版:69元
與VIVO一樣,OPPO的很多手機附送的也是同一款耳機,即MH135,官方售價與VIVO的XE160持平,也有授權商亂價,最低賣到43元(3.5mm版)和53元(Type-c版)。
01.包裝與配件
特別方正的一盒子,盒子上方有拉環(huán),標準的一配件盒子。包裝正面印有OPPO綠標和耳機渲染圖,背面則貼有一張參數(shù)表貼紙,值得一提的是,喇叭尺寸14.2mm,所以我猜此耳機應該是走的重低音路線。
配件就一張三折頁說明書,內(nèi)托采用吸塑包裝,略感簡陋。
02.外觀與做工
耳機殼體酷似蘋果,細看還是能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比如手柄端線條較為硬朗,還有就是表面處理的非常好,不論光澤還是光滑程度均不錯。
另外就是腔體開有多處透氣孔,方便空氣的自由流動,以減少耳道內(nèi)外的氣壓,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佩戴真的感覺比VIVO舒服,哈哈哈。
線控為單按鍵,需要注意的是一整塊兒都是按鍵,試了下,很輕松就能切歌,比較舒服。
耳機線依然采用了祖師爺蘋果的方案,即TPE白線,線徑稍顯得細。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OPPO MH135是一款調(diào)音偏人聲的半入耳耳機,適合流行、民謠以及部分輕音樂,作為一條手機原裝耳塞,它是合格的,但對于想提高音質(zhì)的朋友,單獨買一條可能并不值得。
9、VIVO XE160
參考售價:
3.5mm版:59元
Type-c版:69元
雖然我沒用過vivo手機,但聽朋友講,這款耳機是VIVO手機的標配,比如X50/X50PRO/X6/X6PRO/S7/S9以及IQOO的幾個型號也是附送的XE160。
按照插頭分為兩款:3.5mm圓孔插頭、type-c插頭,價格相差十塊錢。
01.包裝與配件
與之前測評的VIVO XE710包裝類似,整體為硬紙盒+透明吸塑的包裝,從外面就看到耳機主體,背面印有基礎的參數(shù)和生產(chǎn)信息。談不上多高級,但也不至于扣分,中規(guī)中矩吧。
配件就找到一張保修卡,哦對了,快遞盒里還送了個絨布收納包,內(nèi)托粘得很牢,應該不會再有配件。
02.外觀與做工
一眼望去,耳機腔體酷似蘋果Earpods,為了避免專利侵權,XE160在側面氣孔處進行微調(diào),凸出上翹,忍不住試戴一下,與蘋果基本無差。
在腔體的柄部有“L”和“R”的凸起,不是太明顯但也無礙。
線控為單按鍵設計,圓形按鍵與麥克風咪頭橫向排列著,看起來很工整,而背面則印有灰黑色的LOGO,滿滿極簡風。
耳機線不算粗,但好在每處接口都左右緩沖器,而且一般這種手機原裝耳機的耐用性都還不錯。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這是一條解析力還不錯的半入耳式耳機,拿它聽流行歌,男聲富有磁性,女聲圓潤清亮,就是低音太少,歌曲感情色彩較少。
不過就是這樣一條手機原裝耳機,恰恰可以滿足很多常年泡圖書館或輕音樂愛好者,簡單說就是耳機還不錯,前提是對OV兩個品牌沒有抵觸情緒,哈哈。
10、漫步者H180 PLUS
參考售價:
3.5mm版:49元
Type-c版:無
這是漫步者入門款的半入耳耳機,不看不知道,僅天貓月銷量就破萬,所以我對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整體上為白卡紙盒,中規(guī)中矩的將產(chǎn)品型號與耳機渲染圖印在了包裝正面,而背面則是賣點、參數(shù)和生產(chǎn)信息,典型的漫步者家族式設計,只是這次沒有掛環(huán),可能漫步者也逐漸發(fā)現(xiàn)線下實體店生意的萎靡。
打開盒子,可見內(nèi)部祖?zhèn)鞯奈軆?nèi)托,耳機左右對稱的依附在內(nèi)托之中,翻了翻,僅說明書一份,其他別無配件,不過49塊錢還要啥自行車?
02.外觀與做工
耳機殼體酷似蘋果,只是手柄端線條較為硬朗,還有就是表面處理的非常好,等下,怎么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勢掏出OPPO MH135,仔細比對一番,石錘了!一模一樣!
怎么說呢,就這個棱角分明的耳機柄,辨識度真的很高,還有幾處透氣孔的尺寸分毫不差,不知是弄巧成拙還是有意為之。
耳機線就是普通的TPE線材,有一定防纏繞效果。
線控雖然是塑料材質(zhì),但顏值卻不低,一面設計有三個按鍵,一面將漫步者LOGO和咪頭均勻分布,試了下,其按壓阻尼感還行。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這是一條半入耳式的游戲耳機,拿來聽歌可能僅適合隨便聽點流行,但對于游戲中的內(nèi)置音效的還原似乎的確比普通半入耳要好。
外觀設計加入了游戲元素,好處是有型、高顏值,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我的多次試戴中發(fā)現(xiàn),其并不貼合人耳,隔音挺差的。
11、漫步者GM180
參考售價:
3.5mm版:99元
Type-c版:無
GM180是漫步者主打的一款游戲半入耳式耳機,旗艦店日常價99元,授權商拿貨79到手,其實我挺好奇的,半入耳耳機天生漏音,怎么會有XX開發(fā)半入耳的游戲耳機?好吧,一起來看下。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整體上我是比較滿意的,這是比較厚重的一卡紙盒,與之前我測評過的GM360雷同,肯定出自同一雙手,正面產(chǎn)品圖背面參數(shù)表是常規(guī)操作,只是參數(shù)中32Ω的阻抗和99dB的靈敏度讓我有些詫異,要知道,現(xiàn)如今的耳機一般都是走低阻高靈敏路線,旨在討好用戶,即一部手機可驅(qū)動,單看參數(shù)有點迷,后續(xù)聲音表現(xiàn)我會解釋明白。
抽出盒子,兩顆耳機頭平躺在廉價的塑料內(nèi)托中,畢竟外側包裹了一層黑卡紙,綜合體驗還是不錯的。
配件就是一張說明書,僅此而已,而且漫步者對入門耳機向來摳搜,畢竟有品牌溢價擺在那兒你得理解。
02.外觀與做工
采購樣機的時候我選了粉色,我就想體驗下騷粉是什么感覺,哈哈。
從顏色搭配上看,GM180真的很適合女生,尤其是手中這一抹嫩粉色,加之尾部電鍍的一塊類似于鋼琴烤漆的材料,布靈布靈的,又或是ins風、輕奢風之類的,反正俘獲幾顆少女心是夠用了。
當然,在保證顏值的同時也要做到聲學調(diào)校,側面與尾部雙開孔,以保證空氣的流通性,它是做到了的。
整條耳機線均采用腔體同款粉色,線材外徑很粗,胖乎乎的很可愛,捏在手里總感覺是女生的私人物品,嚇得我趕快放下,哈哈哈。
耳機3.5mm的插頭做成了L型,可能是對手游用戶的優(yōu)化,畢竟誰愿意打游戲時手指頭扯根線呢?
這個線控很有意思,就像之前測評的GM360一樣,其調(diào)節(jié)音量的方式不是傳統(tǒng)按鍵加減,而是直接給你一滑塊兒,往上推增加,往下推減小,不過依然有靈敏度較差的老毛病,就比如還有一小段距離滑到0就沒聲了。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這是一條三頻較為均衡的半入耳耳塞,也是漫步者很有誠意的一款產(chǎn)品,適合流行、民謠、輕度搖滾、電音,音樂素質(zhì)較高,但成本所限,對于信息量較大的歌曲尚不能控制的很好,總體物有所值。
12、鐵三角ATH-C200IS
參考售價:
3.5mm版:179元
Type-c版:無
官方旗艦店日常179元,代理價149元,作為一款鐵三角的入門級耳機,也就這個價格。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通體薄膜塑料,有掛環(huán),透過塑料可見耳機主體,在耳機頭下方則是一個過了塑的卡紙盒,它將耳機線、插頭等一些列雜物包裹起來,以顯工整。
讓我匪夷所思的是,其包裝特別難拆,多達四處的卡扣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這讓我想起買家秀里拍耳機的多卻少有拍包裝的,想必很多都撕爛掉了......
老鐵家的產(chǎn)品向來以貼紙多著稱,這次還僅是貼了三張,分別為:防偽貼、保修卡、商品碼。內(nèi)部紙盒掏出,只見耳機安放在又一片的塑料內(nèi)托中,這與我之前測評的索尼EX255AP有相同的設計語言。
配件相對來說并不少,有用戶手冊、質(zhì)檢報告和兩對耳塞套,耳塞套很實用,可以避免塑料直接接觸皮膚,用戶手冊和質(zhì)檢報告就扯了,做的那么厚,正經(jīng)人誰會看說明書?哈哈哈。
02.外觀與做工
這是一條半入耳耳機,卻長了個平頭的樣子,不過到手后發(fā)現(xiàn),不論開孔結構還是其形態(tài)弧度,妥妥一半入耳啊。
耳機頭部分可以看作兩節(jié),一節(jié)是較規(guī)則的橢圓體,另一節(jié)則是筆直的手柄端,機身以塑料為主要材質(zhì),但較長的尾塞、標配的耳塞套,整體看來搭配的還不錯。
耳機線為常見的TPE線材,較為柔軟、耐彎折,說著說著就又來了,雙股電話線的詬病已經(jīng)被吐槽無數(shù)遍了,但好像索尼、鐵三角以及森海塞爾還都特喜歡這種設計。
線控是單按鍵的,很小一模塊,一邊是咪頭,另一邊則是按鈕,可以完成切歌/暫停/播放等一些列操作,而整塊兒按鍵的設計,也使得按壓起來非常輕松,值得表揚。
耳機插頭是標準的3.5毫米圓孔,而且設計成了L型,其實對于音樂耳機來說,彎的直的都無所謂,故不贅述。
03.聲音表現(xiàn)
總結:
鐵三角C200IS是一條三頻較為均衡的半入耳耳塞,適合流行、輕音樂、電音甚至是某些小編制的交響樂。
作為一條半入耳耳機,它真的讓我聽出了入耳式耳機所具備的音樂細節(jié),唯一的不足就是價格略高,如果你是發(fā)燒友,一百多你會有更好的選擇,如果就是隨便聽聽,顯然這個價格又不太友好,所以此耳機定位稍顯尷尬。
我是joker叫獸,一個懂耳機的人,希望幫到了你,對于一鍵三連的朋友,九十度鞠躬感謝!
丁原遠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