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世說新語》中有這么一句話:“生來病死,時至則行”。說的是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事情,對此我們也不必過于的去糾結和在意。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對于葬禮依舊十分重視,演變出來一系列的葬禮文化。目前很可能對于傳統的火葬做出改變,改用低溫粉
《世說新語》中有這么一句話:“生來病死,時至則行”。說的是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事情,對此我們也不必過于的去糾結和在意。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對于葬禮依舊十分重視,演變出來一系列的葬禮文化。目前很可能對于傳統的火葬做出改變,改用低溫粉碎的“冰葬”,而且在武漢地區已經試著通行,對此您怎么看呢?
喪葬形式你知多少?
對于喪葬文化我們需要追溯到古代社會,在古代,人們不是火葬,更不可能冰葬,那么古代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葬禮呢?古代采取的是土葬,所以會產生“入土為安”這個成語。在古代人們已經能夠熟練的掌握火,那么為什么古代人不將自己的身體燒毀呢?在這背后又折射出什么樣的文化觀念呢?
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古人對于自己的毛發十分的愛惜。所以在沒有實行斷發政策之前,哪怕受損一絲頭發,古人對此也都十分重視。所以即使是人死后,古人對于自己的身體也會進行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讓自己的尸體不會腐朽氧化。比如常見的水銀和一些中藥就經常會被灌進人體或者涂滿棺木,這也是為什么在人們打開棺材的那一瞬間尸體會迅速氧化的原因。所以考古學家在沒有做好一系列的措施的時候,一般都不會輕易去接觸塵封已久的文物和古董。
“人是完完整整來的,就要完完整整的走”。所以對于私自損害自己發膚的人往往會被視作不孝、不敬,甚至帶有一定的怨恨色彩。所以在《如懿傳》中,如懿將自己的頭發剪去,乾隆就立馬怒不可揭,因為這代表著丈夫已經失去,雖然如懿是想說自己已經心死,但是按照民間的說法和漢人的傳統來看,如懿已經犯了大不敬。
這些觀念一直深入人心,所以在中國古代的長河中,大多數朝代都是選擇進行土葬。即使現在,很多人想要捐獻自己遺體的時候,依舊會面對一系列的阻攔和阻礙,原因依舊在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那么火葬是什么時候興起和開始的呢?冰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火葬pk土葬?
火葬其實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由于使用火葬方式進行葬禮的都是少數民族,所以很難起到發展作用。雖然火葬有著能夠節約土地面積,而且還有對于火葬的極力推崇的佛家文化作為靠山,但是在火葬和土葬的pk對決中,在一開始土葬就直接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此佛家文化開始從外邦傳入中原后,佛家文化就開始影響了中原文化,讓中原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因此,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不少的廟宇還藏在都市中,守著自己的那一份寧靜與安謐。眾所周知,僧人在圓寂后一般都會選擇火化,得到高深甚至會從火化的骨灰中取出舍利子,關于這個還要從佛教的創始人說起。
相傳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在釋迦牟尼死后人們將這位得到高僧進行火化的時候,發現他的身體有一部分并沒有被大火燒透,相反變得晶瑩剔透,十分的明亮,閃耀出耀眼奪目的光芒。其他僧人將這個舍起,發現這些舍利居然有著辟邪驅鬼的妙用,所以人們就叫其:“舍利子”。因此很多人在佛家的文化影響之下開始選擇火化,但是儒家文化一直是主流,尤其是在漢代實現大一統后,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對于葬禮也有著一切符合禮儀制度的規定,所以在之后的儒家土葬和佛家火葬的pk對決中,一直是土葬成為主流,在前段歷史中獲得勝利。
火葬pk冰葬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斷發易俗的風氣開始興起。外加科學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人們認識到火葬能夠更加環保和衛生之后,紛紛摒棄了土葬,自此火葬成為了主流。與火葬配套產生的是火葬場,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所國有的火葬場,也是國家為了鼓勵人們火葬進行建立了的。雖然在火葬和土葬的pk中,火葬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在與冰葬的pk中,你覺得誰會取得勝利呢,你又會支持哪一方呢?
火葬在對尸體進行焚燒的時候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不僅僅對于周圍環境有著危害,而且對于人的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對于一種新的尸體處理方式有待發明,對于這些有害氣體也亟需我們去解決,因此冰葬技術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正是覺察到了火葬的弊端,所以瑞士的著名生物學家蘇珊妮就研究出來了一種新的葬禮方式——冰葬。冰葬相對于火葬更加的環保,因為在極低的氣溫之下,能夠快速的將人進行冰凍,然后再用超聲波將尸體進行粉碎,最后真空處理掉人體留下的一些有害氣體和一些雜質。很多人對于冰葬可能會有著另外的一個理解,是不是把人放在冰柜里進行冰凍呢?其實不是的,冰凍的方式是用的零下196度的液氮。
但是冰葬并非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早在北美的愛斯基摩人就已經通過冰葬來進行葬禮。當老人感覺自己身體快要不行的時候,就會告訴自己的兒子需要準備一個冰洞讓自己前往天堂。所以冰葬并非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
目前冰葬技術已經被韓國率先引進,這種尸體的處理方式已經在我國武漢進行了試點,如果能夠被社會大眾接受和處理效果較好的話,那么很可能就會得到全國的推廣。畢竟這樣才能夠實現真正的環保,雖然這樣需要經歷程序太復雜了而且技術成本也很大,這個費用大多數也難以支撐。所以如果國家能夠進行免費的福利開放,我想大多數人還是能夠接受這種新的尸體埋葬方式的。
不知道對此您怎么看呢?對于在未來的冰葬和火葬的pk中,你會選擇支持哪一方呢?隨著現代社會對于生態環境建設的呼吁以及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如果能夠有效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的話,那么在未來冰葬就很可能會被政府普及取得火葬,未來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