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電視劇里常常出現皇帝賞賜有功之臣“黃金萬兩”這一幕,很多人就不禁會想這么多的黃金。如果按照現在金價360元/克來計算,都上億了,古代皇帝真的有這么大方嗎?由于黃金開采難度大,數量少,所以古往今來都是非常值錢的貴金屬,一直以來被人們看著財富的
電視劇里常常出現皇帝賞賜有功之臣“黃金萬兩”這一幕,很多人就不禁會想這么多的黃金。如果按照現在金價360元/克來計算,都上億了,古代皇帝真的有這么大方嗎?
由于黃金開采難度大,數量少,所以古往今來都是非常值錢的貴金屬,一直以來被人們看著財富的象征。史料記載:
《書·牧誓》:“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三國志·魏志·曹休傳》:“帝征孫權,以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
黃鉞以黃金為裝飾,為古代帝王所使用,戰爭期間皇帝用來借給出征的大臣,假黃鉞是代表皇帝親征的意思。
商王武丁之妻婦好墓中的黃鉞并非黃金鑄造
商王武丁之妻子婦好(約公元前12世界左右,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女性軍事統帥,女政治家。在夏商周時期,天子或大臣出征時,都以黃鉞為杖,婦好善戰,每次出征都以黃鉞為杖。
婦好陵墓于1976年在河南安陽市殷墟發現。墓中將近2000件陪葬品,青銅器約468件,玉器約755件,骨器約564件,海貝6800枚。在婦好的陵墓中發現了黃鉞,并不是用黃金制作,而是用青銅鑄造的。本來是黃鉞怎么變成了青銅所鑄呢?
夏商時期,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一步步走向鼎盛時期,而青銅器是夏商周文化的象征。在當時銅算是貴金屬,所以才用銅用作貨幣,直到東漢末年青銅器才退出政治舞臺。
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因為青銅剛鑄出來的時候顏色是金黃色的,變綠是因為氧化了,所以那個時候人們稱青銅為金,青銅的價值不高于二等的白銀。
所以古代的金和我們現在理解的有所差別,在我們看來金就是指黃金,但是在古代銅和錫這兩種金燦燦的金屬也可以被稱作是金。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三黃指雄黃,雌黃,硫黃。大多數時候他們說的金指的就是銅。
漢代黃金萬兩是多少?
到了漢代,鐵器逐漸取代了青銅器,銅主要用來鑄錢,漢代鐵器的制造和使用量非常大,史料有關黃金的記載:
《漢書·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山海經》有黃金、白金、赤金。
黃金是真金,白金是銀子,而赤金是銅,如下史料記載了在漢朝得到過皇帝賞賜的大臣:
《史記·高祖本紀》:劉邦“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
《史記·周勃傳》中:“文帝既立,以勃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
《史記·平準書》中寫衛青及其部下“受賜黃金二十馀萬斤”。
據史料與考古學家挖掘實物證明,西漢每年可采黃金約400公斤,按照漢武帝賞賜給衛青20萬斤來看,這么多黃金是不可能的。
西漢海昏侯陵墓(漢武帝之孫漢廢帝劉賀),西漢第九位皇帝。陵墓中有10多噸銅錢,約1萬多枚,所以史書中的賞賜萬兩黃金,其實就是青銅鑄成的銅錢。
黃金萬兩大概值多少錢?
根據丁邦友所著的《秦漢物價研究既述》對漢代米價的推測,大致可判斷當時平均米價為每石百錢左右,所以在無旱水災或者大豐收的情況下,計算如下:
《漢書·律歷志上》記載,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一兩=10錢
1石大米=60kg大米=100錢=10兩
一萬兩就是6萬公斤大米,漢朝一斤相當于現在250克左右,差不多是現在3萬公斤大米。按照現在5塊錢一公斤大米來計算,不過才十幾萬人民幣。按照這種算法,衛青當年得到漢武帝20萬斤銅錢賞賜,差不多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幾百萬。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學,具體還需要計算當時的購買力。漢代一個普通的公務員一個月工資大概1100錢左右,所以黃金萬兩(銅錢萬兩),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公務員八年的工資。
后來黃金的開采技術有所提高,雖然數量還是很少,但是比先前多了不少,而且根據我上面的計算,黃金萬兩實際上并沒有萬兩。因為古代的換算標準是在不斷變化的,雖然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也統一了度量衡,但那只是在國內而已,不同朝代黃金的兌換比例都不相同。
漢朝的時候,一兩折合成現代度量衡約為25克,而萬兩則是25萬克,沒有一萬兩,跟我們想象中差別很大。而且皇帝不會直接賞賜大臣黃金,通常用糧食和珠寶替代。所以古代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大多是銅錢萬兩。
【如果文章對您有些許幫助,還請您給小編一個“愛”的關注!】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