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周,在九寨溝游玩的霍先生,隱約聽到旁邊林中什么動物在叫,就循聲找去結果發現,不遠處,一只草狐圍著一個洞在轉來轉去,另一只嘴巴里叼著一只老鼠,也許是霍先生腳步聲嚇到了它們,嗖的一聲跑遠了。草狐大白天出來尋食,實在稀罕。無獨有偶,不久前,離九
上周,在九寨溝游玩的霍先生,隱約聽到旁邊林中什么動物在叫,就循聲找去結果發現,不遠處,一只草狐圍著一個洞在轉來轉去,另一只嘴巴里叼著一只老鼠,也許是霍先生腳步聲嚇到了它們,嗖的一聲跑遠了。草狐大白天出來尋食,實在稀罕。
無獨有偶,不久前,離九寨溝不遠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里,曾經“消失”30多年的草狐又出現了。就在前幾天,吉林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拍攝到的一只毛色棕紅的草狐,一路嗅著走到一個洞口前,探頭向洞里面窺探張望。
草狐的中文學名叫赤狐,曾經廣泛分布中國大江南北,八十年代中期之前,隨著人們大量獵殺,獲取皮毛,草狐的數量銳減,慢慢地,草狐開始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
01腿短爪子很銳利,夜里眼睛常常發著亮光,還能識別同伴的聲音
草狐是體形較大的一種狐貍,全身長滿長長的針毛和柔軟纖細的下層絨毛,毛色因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較大變異,通常體毛呈濃艷的紅褐色,尾巴蓬松,尾梢呈白色,耳和腿為黑色。
成年后的草狐體長僅60-75厘米,尾長略超過體長的一半,肩高只有40厘米,體重才5-12千克上下。這個級別的體型與猞猁、獰貓相比,戰斗力也要差很多。
吻尖耳大,耳朵很尖,長相與犬相似;足掌生有濃密短毛;肛部兩側各生有一腺囊,能放出奇特的臭味。
有趣的是,草狐能識別同伴的聲音,有28種不同的聲音用于交流。
草狐的眼睛在黑夜里常常發著亮光,那是因為它的眼球底部長有反光強的特殊晶點,能把弱光聚合一起,再集中反射出去。
02足跡幾乎遍布整個世界,有時與獾同棲一穴,還準備了一條逃生的隧道
草狐的足跡幾乎遍布了世界的整個角落。事實上,無論是高山、丘陵、荒漠、冰原還是草地、森林,草狐總是能夠適應。
草狐的棲息環境非常多樣,多在山坡活動,經常棲息在大石縫或山溝里。也常常利用舊洞、墓洞,或在大巖石底下挖洞而居。在北方地區則利用獾洞,有時甚至與獾同棲一洞群。
洞口直徑25-30厘米,往往深入地下2-3米,一般在向陽的山坡上,因為那里土質較松,石頭較少,易于打洞。
洞穴中通常會挖出一條用來逃生的隧道,當有天敵進入洞穴時,它們便從這里逃走。
03身手好智商高,靠聽覺就能抓住地下的老鼠,發現陷阱就會留下臭味給同伴報警
盡管草狐的戰斗力一般,但是它們卻擁有很強的生存技巧,為它們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下來提供了保障。
其一,草狐的視力、嗅覺、聽覺都很出色,非常機敏,善于收集各類來自于獵物的信息。它們可以聽到低頻聲音和嚙齒動物在地下活動,可以靠聽覺就能抓住地下的老鼠。
其二,都說狐貍這種動物狡猾多疑,它們高出其他動物一籌的智商。草狐精于隱藏和埋伏,利用地形和植被悄悄靠近獵物之后,致命一擊。獵物多得吃不完時,就會挖個地方藏起來,還會找一些樹枝雜草來偽裝。如果草狐發現了獵人的陷阱,它們就會悄悄地跟蹤獵人,并在每一個陷阱處留下一股臭味給同伴報警。
其三,這家伙的奔跑速度也是出奇的快。光是看其小短腿的話,你很難想象它們追擊獵物時速度最快可達50千米/小時。在急停、轉向等敏捷性方面,草狐在食肉目動物中也算是佼佼者。
其四,草狐身形苗條,腿短,但是爪子卻很銳利,能跑能跳,還善于游泳和爬樹,對獵物死纏爛打。
04不挑食,地上爬的,樹上飛的,水中游的,都不放過
草狐的犬齒算不上發達,咬合力也一般般。但是它不挑食,在大部分的時間里,草狐能捕食到各種小動物,小到無脊椎動物,大到野兔、雉雞。
在陸地上,它們能吃到野兔、老鼠等各種嚙齒類動物以及爬行動物,即便遇到一些有蹄類動物的幼崽,草狐也絕不會放過。
爬到樹上,它還能吃各種鳥類以及鳥蛋,還有松鼠。
下到水中,還可以捉魚以及各種兩棲類動物。但是話說過來,雖然草狐能游泳,但也只能撿漏吃點擱淺的魚,真正下水捕魚對于草狐來說也真是太難為它了。
大型動物雖然不是草狐的菜,但是尸體絕對是不會錯過的。最有意思的是,草狐喜歡捕食天鵝,讓它苦惱的是,天鵝的警惕性很高很難得手。
草狐雖然是食肉目動物,事實上,它們也會吃素,各種野果蔬菜或者是人類種植的農作物,都會被草狐拿來當做口糧吃。
05繁殖能力強,一胎能產10只以上,剛出生的幼崽卻是灰黑色的
草狐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強。
在冬末春初,雌狐進行交配受孕。只需要經過2-3個月的懷孕期,雌狐就會生下幼崽,一次可生3-7只,有的甚至一胎就能產10只。
有沒有搞錯,剛出生的幼崽是灰黑色的。放心,是她生的,沒錯。
小草狐的成長初期大多只在洞穴入口附近活動,由于幼崽活動能力有限,經常看見媽媽把它叼來叼去。
媽媽和孩子總要分離的,在將近10個月的時候,小狐貍會離開母親,去尋找新的領地,開始獨自生活。
結語
人類正在改變地球環境,污染了大氣、海洋、淡水和土壤,驅使數千種物種滅絕。當大家對野生動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肉可以吃嗎”、“皮毛值多少錢”的層面時,很難想象野生動物的未來。從我做起,從今日做起,大家都來保護野生動物,讓地球更有愛!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科學之友雜志、科學大觀園雜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陳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