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串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環節、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板塊,廢品回收站(行業俗稱“貨場”)一直被認為是回收行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難管理的一環。近幾年,環保監管的不斷升級、個稅政策和城市管控多管齊下,廢品回收站成為最直接的“開刀對象”。政府監管和行業發展雙重壓力下,或關停,或被后浪拍在沙灘上,廢品回收站面臨的不是十分盈利的問題,而是是否能繼續經營的問題,廢品回收站急需尋求更多發展機遇,向政策靠攏,向市場看齊,向企業化、產業化、體系化運營機制轉變,這也是未來回收行業發展趨勢。
01傳統貨場為什么難持續發展?
貨品來源問題
從一線回收人員到流動商販到小型回收站,最后一站才到回收貨場。優質貨品早就被分流至二手市場,做翻新二手處理,剩余的廢料,還要經過層層轉手后才能到回收貨場這個末端接收處,價值所剩無幾,可想而知,到手貨都是廢品,利潤很低。
經營場地問題
廢品來源品質問題導致貨場利潤低,標準化倉庫或者廠房成本高,導致貨場多以個人名義操作,在當地租用臨時場所,搭棚干活,個別擁有正規倉庫的回收貨場,可謂鳳毛菱角,貨物露天堆放,沒有消防設施,2018年多處貨場火災,目前面臨被政府取締關停的局面,規范回收面臨成本問題,不規范回收面臨被取締問題。
夾縫中生存問題:兩頭不討好
貨場在回收鏈條的生態中處于回收鏈條的末端,處置企業的前端,一個貨場想要收到更多的貨,必須高價從流動商販或者小型回收站收貨,高價收貨必須高價銷售,否則沒有利潤,所有的利潤來源只有源于下游的環保企業和家電拆解企業,因此,下游企業與其的價格博弈十分激烈,一直以來很多環保企業都想去黃牛化就是這個原因。
資金的問題
回收貨場不具備拆解加工的資質和能力,全部交給下游拆解企業處理。在與拆解廠供貨時,拆解廠壓貨壓資金情況普遍,回收時卻必須現金收貨,一邊現金支出,一邊待收款,貨場還要承受資金的使用成本,這都是利潤風險,稍不留神,一年可能就白干了。
從回收產業鏈角度看,貨場的盈利能力較差,盈利點單一,從這種垃圾回收與處理的兩頭積壓出利潤,是非常困難的事兒,只能勉強維持現有運營。根本無法再去拓展場地、人力,加大規模。更別說租用正規倉庫規范作業科學管理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回收貨場都只能是在臨時場所,露天作業,作坊式分揀也就好理解了。
02傳統貨場為什么無法突圍?
貨場經營已經到了步履維艱的地步。有沒有解決方案?從產業鏈上下游的業務延伸去突破后有無改善呢?比如,抓有價值高品質的貨,即二手貨。優品流失那就控制前端回收源頭。針對此問題,愛博綠對5個省直轄市的20個貨場進行了市場調研,發現貨場深陷非正規發展的死循環圈無法突圍,開放二手流量后,廢品跨界做二手能做的到嗎?調研結論是仍然做不到。原因有這幾個方面。
貨場為什么只能收廢品
多年的回收行規,墨守成規,二手貨走向二手市場,在二手交易市場上,租個門面對外銷售,隨著網絡平臺的出現,二手又開始兼顧網上生意。廢品爛品二手市場不收的,全都到了貨場,貨場成了破爛貨的代名詞。
缺少二手處置渠道
如果從源頭攔截下二手的流向,貨都歸到回收貨場怎么樣呢?貨場要增加二手業務板塊,包括二手翻新技術、二手銷售渠道。對已經熟門熟路的廢品運營的貨場來說,新增二手業務對貨場跨界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與廢品流向拆解廠的B端渠道不同,二手主要面對的客源是消費者,怎么樣快速把批量貨發銷售給個人,是個難題,運作不佳則會造成貨品積壓,價格浮動損失,庫存成本高且貨品周轉率低,財務績效也隨之降低。
多渠道運營,利潤與成本不成正比
假設回收貨場已滿足二手翻新技術能力,面對銷售渠道建設,也可以拿出相應對策解決的結局又如何呢?比如,通過自建二手交易的獨立門店,或與當地二手市場大環境下建設渠道,與廢料隔離銷售,或同步二手線上交易平臺,網絡銷售。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場地和門面的成本問題,貨場觸網的人工成本和運營推廣成本問題等,都是考驗。在愛博綠調研中,對比分析利潤空間與支出成本的數據,發現效果不佳。
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回收貨場因貨品價值、運營模式、利潤空間等多重因素影響缺乏正規持續化發展的能力和實力,同時自身也難實現轉型、升級或跨界,需要外圍資源介入進行整體拉升的力量。
03愛博綠分揀中心賦能升級新模式
跨界,不夠專業。跨不好,原本地盤都不保。跨的好,全盤皆好。愛博綠就此研發和探索了多種提升思路和方式,就如何賦能傳統貨場,改善甚至提高運行效率,增加利潤多方面進行了嘗試。我們率先在寧波、天津、沈陽三地嘗試建設運營分揀中心新模式,市場驗證這個方式是可行且成功的。
賦能貨源渠道從一手貨源要優品
愛博綠在全國700多個城市2000多個縣區建有回收體系,上門回收的優勢就是能夠把控一手貨源,直接進入當地分揀中心,而不流入二手市場。一方面一手貨源能夠拉升盈利空間,另一方面,貨從收收哥端直接進入分揀中心,縮短中間流通環節,回收成本降低,收益增加。
賦能二手業務開拓二手家電
愛博綠賦能傳統貨場,提供完整的二手價格體系、各種標準、各種渠道,目前已建成二手銷售和二手租賃的運營渠道,可直接對接后端處理渠道。各地分揀中心可嫁接進來,在愛博綠平臺上歸集處理,省時省力。新增二手業務,交由愛博綠專業平臺打理,拓寬盈利點。
拓展企業回收業務
除家電回收業務外,愛博綠積極拓展企業庫存閑置貨源回收處理業務,為當地分揀中心增設更多業務增值。品類包含庫存品、機電設備、生產邊角料等。分揀中心具備企業回收的場地需求條件,愛博綠輸出專業對接團隊輔助,保障業務穩定發展。
▲收收APP【企業貨源】業務版面
▲博綠分揀中心APP業務版面
愛博綠分揀中心以合伙人機制,與當地資源融合共建,從這三方面賦能傳統貨場,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建設中,實現信息整合和模式創新。結合自主研發的分揀中心管理系統,從運營、渠道、功能、盈利點等多方面進行提升,有望突破現有困境,走上持續發展之路。2019年愛博綠預計在全國范圍內賦能升級貨場30-50家分揀中心,誠摯邀請更多行業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共贏產業升級效益,一同啟動回收產業發展的新時代。
何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