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珍珠都稀有而昂貴,得益于天然珍珠的流行復蘇,擁有獨特美感的海螺珍珠(Conchpearl,亦稱孔克珍珠)也更受歡迎了。送上一篇深度文章,帶你了解這種來自海洋的珍稀饋贈。海螺珍珠是什么顏值過硬、有著柔和色彩的海螺珍珠其實是大鳳螺(Quee
很多珍珠都稀有而昂貴,得益于天然珍珠的流行復蘇,擁有獨特美感的海螺珍珠(Conch pearl,亦稱孔克珍珠)也更受歡迎了。送上一篇深度文章,帶你了解這種來自海洋的珍稀饋贈。
海螺珍珠是什么
顏值過硬、有著柔和色彩的海螺珍珠其實是大鳳螺(Queen conch)產生的石灰質凝結物。大多數海螺珍珠都是奶油粉色的,呈橢圓形,最優質的海螺珍珠外面有著火焰般的波狀紋路、陶瓷般的質感和獨特的光彩。
顏色從淺桃粉到深至紅色的粉色的范圍內變化的海螺珍珠
類似椰子渦螺和大硨磲,大鳳螺產出的海螺珍珠屬于非珍珠質珍珠,構成物質和產自牡蠣的珍珠不同,嚴格意義上來說,海螺珍珠并不是真正的珍珠。
如今,大多數珍珠都是通過給珍珠貝植入刺激物而人工養殖的,海螺珍珠完全無法人工養殖,純屬大自然的奇跡。
通過漁民捕撈,每10000至15000個大鳳螺才能出現一粒海螺珍珠,其中達到寶石級的不足10%。正因為如何美麗、如此難得,海螺珍珠才讓人渴望。
海螺珍珠是怎么形成的
當類似一片貝殼碎屑的刺激物進入大鳳螺,石灰質物質開始凝結,圍繞著刺激物,纖維晶體形成同心層,原理類似人類長腎結石。
牡蠣可以被打開,明確展示出珍珠所在的位置,但由于大鳳螺復雜的螺紋結構,沒人知道海螺珍珠將會在哪個確切位置。不過,海螺珍珠長在大鳳螺橘色幔層下的珍珠囊中,一旦大鳳螺的螺肉被切出,就能找到。
海螺珍珠產地在哪里
在加勒比海溫暖的熱帶水域,從加敦到百慕大的海草床中都能發現大鳳螺群,有的螺群海螺數量多達 200 個。
海螺珍珠是當地漁業的附帶產出,一開始人們是為了食用而捕撈大鳳螺,從加勒比海到美國,大鳳螺都是沙拉、海鮮濃湯等美味菜肴不可或缺的食材。
由于多地的過度捕撈,三個大鳳螺的主要產出國不得不明令禁止捕撈,用幾十年的休養來恢復大鳳螺族群,這就意味著市場上產出的海螺珍珠將更少。不過,目前在佛羅里達海岸也發現了大鳳螺,這里還可以合法捕撈。
海螺珍珠為什么珍貴
珍珠市場上的主流仍是養殖珍珠,不經人類干預的天然珍珠自帶“稀有”這一標簽。和寶石一樣,天然的、未經處理的總是更有價值,海螺珍珠的特殊性就保證了它們百分百天然。
傳統的珍珠質珍珠,比如南洋珍珠和大溪地珍珠,都是產自雙殼類軟體動物體內,結構為兩個殼加中間的鉸鏈式結構,而海螺珍珠則產自腹足類軟體動物體內,有著由許多內腔組成的單一螺旋式外殼。
所有珍珠都是因軟體動物內部進入了刺激物而形成,不論是否含有珍珠質。由于大鳳螺的特殊構造,只有一個入口,刺激物進入極為困難,因此,基本不太可能通過人工養殖大鳳螺來獲取海螺珍珠。
從大鳳螺里發現海螺珍珠的概率約為萬分之一,發現的珍珠里達到寶石級的不足一成,海螺珍珠就變得極度珍貴了。
海螺珍珠的養殖
由于對傳統“播種”技術——大鳳螺中植入刺激物這一手法極為敏感,也有極少成功養殖了海螺珍珠的例子。
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相信名為 La Place Bostwick 的生物研究人員成功養殖了海螺珍珠,當時有數篇文章揭露了細節,不過缺乏關鍵性的報道,也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確有其事。直到最近,在2009年,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的海港海洋學研究所成功的養殖了近200個大鳳螺。隨后,2012年有報道稱該組織的科學家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此項目的Megan Davis博士還在繼續研究,不過已有明確的結果表明形成市場級養殖規模非常艱難。
海螺珍珠的意義
目前沒有考古學證據能證明海螺珍珠在古代就被用于裝飾,不過海螺殼確實是印加文明和別的早期文明的象征,海螺殼被認為是神的代言人。可以合理猜測,海螺珍珠和別的天然珍珠一樣,也在比較早的時期就被制作為珠寶了。
海螺珍珠的顏色與外形
目前發現的海螺珍珠色彩豐富,白色、米黃色、棕色、金色,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粉紅色,因此,在19世紀海螺珍珠也被叫做粉色珍珠。
棕色是海螺珍珠最常見的顏色,一般會被漁民直接丟棄,被售賣的少了,不免造成人們對它的流行上的曲解。巧克力棕色的海螺珍珠也是極為稀有的,僅次于白色。
從淺桃粉到肉粉色再到濃艷近似紅色,一直以來,粉紅色的海螺珍珠都是最珍貴的。其中,最最令人垂涎的莫過于有著火焰般貓眼效應的艷粉色。
可以通過大鳳螺殼的顏色判斷海螺珍珠的顏色,不過大鳳螺殼的顏色會隨其生命周期或飲食的不同而變化。例如,黃色的海螺珍珠一般都在幼年螺中發現,部分幼年螺以黃色的唇部為特征。因為沒有硬性規則,“可以通過海螺珍珠的顏色判斷大鳳螺生長初期的顏色”這種說法才最為準確。
寶石級海螺珍珠通常為橢圓形,非常適于制作珠寶,不過天然的海螺珍珠從異形到圓形,什么形狀都有,呈完美球形的極度罕見。均勻、對稱更是求之不得。
海螺珍珠的大小
直徑超過2-3mm的海螺珍珠不常見,重量超過10克拉的就稱得上是意外。
1905年,美國巴爾的摩市的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的創辦者Henry Walters,從蒂凡尼為自己的侄女Laura Delano購入一條蘇托爾項鏈,項鏈中心就是一顆重達3.64克,即23.5克拉的超大海螺珍珠,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螺珍珠。
非常典型的愛德華七世時期的設計,項鏈裝了可以打開的鉸鏈罩,可以看到里面的珍珠。這條項鏈在1977年被送還給沃特爾斯家族,現收藏于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
2015年,瑞士珠寶商Boghossian 打造了一條項鏈,見下圖。32顆顏色相似的粉紅海螺珍珠搭配一顆重達23.97克拉的水滴形海螺珍珠,非常貴重。
世界上最大的海螺珍珠
目前最知名的超大海螺珍珠有45克拉,梨形,顏色為略帶紅色的粉紅。在20世紀80年代,被紐約珠寶品牌海瑞·溫斯頓鑲嵌到項鏈上。1990年左右,伊麗莎白·泰勒帶著這條項鏈登上《Good Housekeeping》雜志封面,之后項鏈被售出,幾經易手,現在已不知去向。
海螺珍珠專家Sue Hendrickson表示,她還知道3枚超過100克拉的海螺珍珠存世,其中一枚淺桃粉的異形珍珠被日內瓦珠寶商Georges Ruiz設計成了胸針。
目前能買到的最大的海螺珍珠,在倫敦龐德街上的珠寶品牌David Morris手中。品牌總經理Jeremy Morris表示,這是一枚完美的巴洛克粉色海螺珍珠,鑲嵌了細小的粉鉆。
海螺珍珠的火焰狀結構
所有的海螺珍珠都有獨特的貓眼效應,放大看內部像火焰,珍珠表面明暗排布精妙,呈波浪狀。這樣絲綢光澤般的效果源于珍珠表面之下向心的纖維狀結晶。
在高質量的海螺珍珠上,能通過肉眼看到這種火焰結構,比如下面這枚昂貴的、來自Cindy Chao的胸針。
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分為上下篇發布,點擊鏈接查看下篇!
12萬美元一顆,還會褪色,這種天價珍珠憑什么貴?(下)
劉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