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口角抽搐,嘴角向患側偏斜嚴重,王阿姨來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時可以明顯看到她的面容異于常人。經詢問,年逾5旬的王阿姨面肌抽搐5年余,開始時只是左眼角下瞼偶爾跳幾下,并沒有引起她的重視。漸漸地,當她用眼過度和休息不好的時候嘴角也跟著抽動,
口角抽搐,嘴角向患側偏斜嚴重,王阿姨來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時可以明顯看到她的面容異于常人。經詢問,年逾5旬的王阿姨面肌抽搐5年余,開始時只是左眼角下瞼偶爾跳幾下,并沒有引起她的重視。漸漸地,當她用眼過度和休息不好的時候嘴角也跟著抽動,尤其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時更加嚴重,眼睛睜不開,嘴角和右半邊臉都拉扯著往上抽。結合患者病史,神經外科楊瑞金教授團隊確診其為“面肌痙攣”,并迅速開展顯微微創手術,成功解決了困擾患者多年的煩心事,她又能開心地笑了。
那什么是“面肌痙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種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有些眼皮、嘴角、面部會不自主抽動的中老年人,長期如此易產生焦慮、緊張、自卑等心理,嚴重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及交流,這是什么病呢?這就是“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面抽,是指面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作性無痛性收縮,首發癥狀常從眼輪匝肌的輕微顫搐開始,逐漸擴展整個面部,尤以口角抽搐較多,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加重。嚴重者整個面肌及同側頸闊肌均可發生痙攣,眼輪匝肌嚴重痙攣時眼睛不能睜開,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從而影響行走和工作,并可伴輕度無力和肌萎縮。
精神緊張、疲勞、自主運動時加劇,睡眠時消失。面肌抽搐不伴疼痛,面肌隨意性收縮在非面肌抽搐時一般不受影響。面肌痙攣好發于中老年人群,但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已知大約80%-90%患者是由于面神經出腦干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
診斷主要依賴特征性的臨床表現,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趕緊到正規醫院讓醫生給您看上一看。面神經的核磁共振是有必要的,主要是看看有沒有明確的血管壓迫面神經周圍,還為了排除可能導致面肌痙攣的顱內其他病變,比如腫瘤,血管畸形等。藥物治療常用于發病初期、無法耐受手術、拒絕手術以及作為術后癥狀不能緩解者的輔助治療,對于臨床癥狀較輕的患者也可以嘗試使用藥物治療。但是,藥物可以控制癥狀,但不能徹底治愈,注射肉毒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面肌痙攣,但療效時間短,并可能出現肌肉僵硬萎縮等不良反應。
想要治愈該怎么做呢?小切口就能解決大問題!
微血管減壓術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手術方法,指在顯微鏡下將壓迫血管與面神經隔墊開,這是國內外廣泛應用的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其治療有效率為90%-98%,復發率在3%-10%之間,治愈率高,復發率低。
下面幾張圖就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原理,大家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微血管減壓術主要適用范圍包括:應用藥物或肉毒素治療療效差、無效的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能耐受全麻手術的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手術意愿強烈的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
術后極少數患者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常見并發癥包括:面肌癱瘓、聽力受損和腦脊液漏等。對于術后出現的面癱或耳鳴等癥狀,隨面神經自身的修復,多數情況下癥狀會自行消失。
目前,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已開展微血管減壓術10余年,累計完成該類手術一千余例,手術技術成熟,手術效果良好,同時患者住院時間短,治療費用低,收獲了眾多好評和點贊。
(文 / 李娟 楊瑞金)
丁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