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新浪財經報道,2019年5月16日網易召開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網易丁磊談再談音樂版權成本問題,他認為:“一些公司控制市場,每年版權的租賃成本被抬的很高,對整個中國的在線音樂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
在上市公司Q1財報公布的關鍵時間節點,丁磊以網易CEO的身份拋出自身是“音樂版權受害者”的言論,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甚至蓋過公眾對網易財報本身的關注度,企業的市場格局和上市公司的專業性不禁讓人生懷疑,同時丁磊的這番話是也引發了用戶、音樂制作方、投資者和廣大網易的猜測和懷疑。
/ 01 /
敏感時間再議音樂版權成本 背景并不簡單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對網易Q1財報的分析,投入端網易持續高強度投入電商、音樂、廣告教育等都在持續投入;但在營收貢獻方面,游戲、電商、廣告教育基基本上“包場”了所有營收份額,而同樣重金打造的“音樂”產品似乎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因此,有資深財經媒體記者分析,丁磊一番“版權委屈論”似乎是在為網易音樂體系的高投入、低產出做辯護,將原因歸結于版權、歸結于對手。
再往前追溯,2018年3月網易云音樂斥資5億購買華研旗下三年的音樂版權。據業內人估算,網易云音樂此舉可能超出了華研版權的正常估價的5倍,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加之網易云音樂會員業務體系的不成熟,因此網易的音樂產品線財務表現低迷是意料之中的,網易云音樂因為拼版權而成為下一個“多米”這反映出網易高層在管理上的混亂,而在面對股東時,則將責任完全推給市場競爭和對手,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
/ 02 /
網易云音樂在版權市場行為及言論頗受爭議
此次,丁磊關于版權的言論一出,就成為互聯網數字音樂市場最受爭議的話題。因為他在財報發布會議上的發言與網易自身的市場行為完全相違背,成為一種言行相悖的典型。
他說:“(其他公司)將每年版權的租賃成本被抬的很高”,而實際上去年網易用5倍于估價的價格購買華研版權,才是哄抬的罪魁禍首,直接導致了版權市場定價體系的崩潰,版權一時間已經不是公平買賣的商品,而是變成了可以炒作的奢侈品。
其次,他稱一些公司控制市場,也就是壟斷。而網易云音樂自己不斷追求華研、天娛、loen、cube的獨家代理權,是典型的“囤貨行為”。企業囤貨的目的就在于壟斷資源,打擊對手,最后網易云音樂希望通過壟斷地位獲取更高的利潤。
最后,網易也得不到被高價買去版權的音樂人的認可。因為網易云音樂副總裁曾經說“要想音樂人賺到錢,首先要先讓音樂平臺賺到錢”,把音樂人和平臺相輔相成的關系說成了音樂人寄生在他們平臺之上,導致了音樂圈強烈不滿。因此,這次丁磊發言再度踩雷,有人批評網易說一套做一套,其實對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就是網易自己。
/ 03 /
打造音樂版權良性循環 音樂巨頭因擔起責任而不是極端抱怨
近年,中國音樂市場發展迅猛,2018年已經突破百億元大關。而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背離的是音樂版權爭奪的亂象。也許,短時間內相關產值的暴漲智能短期獲利,長遠意義上不利于音樂制作人、平臺和用戶等所有市場主體。因此,我們需要的理性的音樂市場,即:有約束力的行業自律,對音樂價值的客觀評價,合理消費的在線用戶、版權的有序流轉和出讓,等等。
而網易作為在線音樂市場的頭部品牌之一,在這個進程中應該起到更加正面的作用,擔負起企業的行業自律責任。而不是一味將責任歸咎于客觀、歸咎于市場、歸咎于競爭對手。
作為一名一直在觀察行業的媒體人,也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有一句話送給網易,送給丁磊。“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做好產品,擔起責任,將自己版權侵權和“表面賣情懷、背面侵權”的負面形象扭轉過來,最要不得的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假苦情戲,市場用戶會用手去投票,而不是看你的假眼淚。
李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