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當鏡頭、時間、地點都不重要的時候,“記錄”行為本身卻成為關注的焦點。可以說Vlog這個“新物種”,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火起來。
從2018年Vlog在短視頻行業掀起一股不小的熱潮,到2019年行業巨頭們紛紛入局,加速Vlog由小眾走向大眾,倪叔預測,短視頻之后,視頻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很有可能就是Vlog!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Vlog是依附于社交網絡的自我表達,也充分體現了每個人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所以,今天倪叔想和大家討論的話題,正是時下非常火爆的Vlog。
一條短視頻的新賽道:開啟Vlog的造物時刻
Vlog已經逐漸成為影響年輕人的新潮流。
在倪叔看來,與其說Vlog是繼博客、微博、公眾號、抖音短視頻之后的一種新的社交方式,不如說它也開啟了短視頻的一個新賽道。
百度百科上關于Vlog 的定義是這樣的:視頻博客(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簡稱Vlog),源于“blog”的變體,意思是“視頻博客”,也稱為“視頻網絡日志”,也是博客的一類,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寫其個人網志,上載與網友分享。「策源地」YouTube 關于Vlog的定義也非常簡單粗暴:一種個人創作的視頻類型,最大特征是有人對著鏡頭說話。
形式和定義是簡單粗暴的,但是內容與制作門檻卻并不簡單。在內容方面,Vlog 創作的共識一般有下面四個特征:非虛構性、敘述者(不管出不出鏡)、完整的故事性和個人創作,這也是使其區別于其他視頻形式的原因所在。
在制作門檻方面,基于索尼A7 II、GoPro級別的相機,手持云臺,無人機和專業剪輯設備生產出來的Vlog,其制作的高標準就決定了它的“高冷”。
而縱觀Vlog的發展歷程,這個早先從YouTube上火起來的內容品類,經由各路網紅博主們推廣,再蹭著歐陽娜娜的熱度,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流量池。
從Vlog 走向「抖音Vlog」:“水土不服”催生的新產物
是一種媒介還是一種信息?是一種記錄的渠道,還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Vlog產生的巨大的流量入口,不僅再造了一批新網紅,也革新了過去我們對于短視頻的種種認知。從明星到大眾,Vlog這個新生事物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如果說Vlog和目前流行的短視頻有什么區別,那么最大的一點是:前者是一種整體真實,而后者則更像是一種精心策劃。更通俗一點來說,Vlog是具有連續性的生活內容的記錄。
相比其他視頻,更強調“記錄”與“個人”的Vlog越來越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歡,于是催生出越來越多的Vlogger,各大視頻網站也開始爭相追逐。
雖然偏高的制作門檻讓部分人還未足夠理解,但現在依然是Vlog的造物季節。尤其是,最近抖音上出現的一種新形態視頻——1分鐘Vlog,就像是打破壁壘的按鈕,一下子就開啟了一陣新的熱潮。
在倪叔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因為以往的Vlog在大眾心目一方面需要專業的設備來拍攝,另一方面需要剪輯出長達十幾分鐘的充實內容來支撐,提高了用戶心理上的創作門檻,這些也是其無法在中國普及的局限所在。
所以當抖音開放了1分鐘權限,并鼓勵發展Vlog,這是一種突破。因為它意味著不再是“將80G的素材花6小時剪輯成20分鐘的視頻”,而是以一種更輕便可實現的方式記錄生活的片段。真實生活的片段也會受到大眾的喜愛,這降低了普通用戶的心理門檻。
并且基于抖音平臺的中國本土化Vlog,倪叔覺得,由此孵化出一種新的1分鐘Vlog形態,也是非常可能的。
對普通的Vlogger來說,1分鐘時長更容易做出嘗試,也更合理。而且這是結合了中國本土化的Vlog產物,更“親民”,也更容易傳播和操作。
抖音新發展路徑的探索與升級:「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如何為行業生態賦能?
與其他行業一樣,最先造風口還是平臺。從半小眾到短時間的爆發,也得益于平臺的功勞。
抖音,作為一個旨在幫助大眾用戶表達自我,記錄美好生活的短視頻平臺,基于興趣分發為用戶創造豐富多樣的玩法。
就像這次在Vlog上的新嘗試:2019年4月25日,抖音將全面放開「1分鐘視頻」發布權限,鼓勵用戶進行Vlog創作,并上線針對Vlog創作者的#Vlog10億流量扶持計劃#。
至此,Vlog主運營陣地又多了一員強勢的“猛將”。據倪叔分析,抖音做Vlog,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著天然優勢的。此前,雖然受限于抖音視頻發布15s時長限制,許多其他平臺的頭部Vlogger暫未入駐,但是憑借自身成熟的短視頻內容及社群土壤,抖音已經擁有一批不錯的Vlog內容和達人基礎,也孵化出了一批有自己風格特色的頭部Vlogger和新的Vlog風格,如@燃燒的陀螺儀等。
而此次抖音的「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更是重磅:4月25日起,拍攝或上傳時長大于30s的原創Vlog視頻,參與活動頁面話題,即可參與“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抖音將從參與用戶中選拔優秀創作者,給予流量扶持、抖音Vlogger認證等驚喜獎勵。所有獲獎者的流量扶持總計將達到10億流量。
在倪叔看來,抖音的這個「Vlog十億流量扶持」十分聰明。一方面,這對牛肉夫妻出逃記、小摩旅Suke獸的心路歷程、努力的悉尼小豬豬等一眾Vlogger優質創作者來說,參與此次活動會快速導入流量,提高其熱度和知名度,而且他們還可以從抖音上獲得產品、資源、工具和商業化等一系列的扶持,不可謂不給力;
另一方面,對平臺來說,這個計劃也會快速導入流量,形成一些頭部Vlogger優質達人,讓抖音壯大了其優質主流Vlogger創作者的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又促進了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這注定是一個雙贏的舉動,對抖音平臺與Vlogger優質創作者而言都是一舉數得。
由此可見,以「十億流量扶持」入局Vlog賽道的抖音,首次進擊即表現出了驚人的強勢。在構建中國本土化Vlog內容生態方面,抖音將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讓人期待。
短視頻行業“拐點”再現:中國本土化Vlog的下一個躍遷者
在這個新興行業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一般在大家的認知里面,這場戰略突圍之役,誰能走在前列,誰就能把握發展的先機。其實這并不是金科玉律。
雖說抖音并不是最先入局者,但不管是此次加碼投入的「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還是其先天優勢帶來的適合中國本土化Vlog生存的“土壤”,難道不正是吹響了號角,儼然有異軍突起之勢嗎?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說Vlog的出現是一個拐點,那么抖音是充分把握了機會,用「抖音Vlog」給全行業作出了一個示范,也為行業生態帶來了全新賦能。
對于抖音接下來做中國本土化Vlog的發展路徑,不妨讓倪叔大膽猜測一下:首先,基于用戶視角主體尺度、功能尺度等突破,將是抖音不斷探索的課題。
因為這是用戶看視頻的進化路線:長視頻——Vlog——短視頻決定的,我國市場從長視頻直接到短視頻,如今又回到中間的Vlog,是反潮流還是基于用戶視角的創新突破,時間自有決斷;
其次,抖音的商業化道路和變現模式將變得更加多元化。Vlog可以成為抖音的一個重要補充,在細分受眾群體中持續發力,帶來新的用戶增長點。而且Vlog的創造者更能塑造個人IP,其分享的個人真實內容容易引起共鳴與信任,這就帶來了社交屬性的不斷轉化。
更進一步來說,在抖音平臺的加持下,也許人人都會是 Vlogger?在Vlog風口來臨之際,所有的Vlogger都將成為風口上的豬?
潮水奔涌的方向終將無法阻擋。在短視頻行業即將迎來一片藍海的時刻,精準搶占陣地的抖音又一次沖在了最前面。搏擊潮頭的抖音將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但未來似乎充滿了想象……
倪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