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布依族姑娘曹茜與她的“朝汐民宿”
最近,貴州納灰村的曹茜有點忙。一年前,她在小豬短租平臺經營起了民宿,為了能讓游客更好地賞景,她正在自家民宿后院建觀景臺。和她閑聊時,敲敲打打的聲音不絕于耳。
曹茜,貴州布依族姑娘。三年前,從海南三亞回到家鄉,眾籌修建了這所民宿。
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鄉村旅游正在演變為城鄉居民日常和節假日的常態消費方式。
新思路
互聯網助產業破局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戰略所所長吳普介紹:“我國有70%旅游資源在鄉村,市場需求旺盛。”對于如何利用這些資源,鄉村民宿也面臨諸多困境。
目前,我國鄉村民宿供給存在較明顯的兩極分化。一端為高價位精品酒店,另一端是體驗較差的傳統農家樂,繼而造成市場供需的不匹配。
此外,鄉村民宿在服務和經營上,普遍追求非標準的個性體驗,以及標準化的服務,民宿主人還需在兩者間尋找一個結合點。
基于此,海南省旅游民宿協會會長、小豬短租聯合創始人兼COO王連濤認為,對傳統農家樂和客棧而言,硬件及服務品質升級是首要任務,突破客單價低、顧客停留時間短、復購率低的局面。在此基礎上,才能結合地方特色及人文元素以形成品牌。
王連濤介紹,小豬已與多個地方政府洽談合作,將裝修設計、衛生服務、智能家居設備等標準化手段引入鄉村,激活海量的低端房源,創造一批體驗與性價比兼備的供給。
新生代
用民宿承載文化理想
外部資金和專業機構的涌入,曾是引發鄉村民宿繁榮的主因。然而今天,我們發現,本土力量正在崛起——尤其是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新鄉村青年們。
李濤,成長在瀘沽湖畔,摩梭古村的90后小伙子,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最初在成都、重慶工作,后來返鄉創業。他說:“歸鄉,是因為一種情懷。”
在城市“觸網”李濤,返鄉后想做外賣生意,他聯系了外賣平臺區域經理,開通了周邊地區的首家外賣。但他不“安分”于此,又花了一整年將自家老宅改造成民宿,希望打造一個文化體驗空間,讓大家更了解摩梭文化。他還想在村落里改造更多樹屋。“這些古樹,見證了世代摩梭人的歷史,建造樹屋既能保護古樹,又能為村民創造收益,村民一定很開心。”經營民宿,李濤未做過多宣傳,只在小豬短租平臺上放出房源。他認為,互聯網是一種趨勢,人們在平臺上看到評價和故事,宣傳效果自然就達到了。
在民宿這件事上,李濤表現出大于實際年齡的從容。鄉村民宿發展,的確需要更多像李濤這樣腳踏實地,并擁有“詩和遠方”的返鄉年輕人。
新經濟
網紅民宿帶火區域旅游
近年來,許多網紅民宿也發揮了強大的“帶貨”能力,讓原本相對默默無聞的鄉村走入大眾視野。
《向往的生活》第二季中的蘑菇屋,便成為其所在地桐廬縣合嶺村打卡新地標。此外,還有不少民宿,因為吸引了偏好種草的年輕客群,身影頻現抖音和小紅書。“去年有個B站上的網紅主播來我家拍v log,我帶他去了一些游客不太知道的小眾景點。后來好幾個做旅游的朋友說,有客人是看了視頻專門找過去的。”李濤笑著說。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正在加快鄉村民宿及周邊旅游產業建設速度,“鄉村振興”也一再成為熱詞。杭州市臨安區文旅局副局長陳偉宏指出,對整體旅游環境的打造、對民宿聚落與周邊產業的規劃等,是旅游管理部門在這方面的主要角色。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也在去年與小豬短租合作,就打造海南民宿鄉村聚落品牌、建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進行發力。
鄉村旅游的興起,離不開鄉村振興戰略。在政策支持和政府鼓勵下,越來越多像曹茜一樣的農村年輕人回到家鄉,要在這片熱土上讓別樣的鄉村自然風光發揮價值。
李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