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日前,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機構未來將納入征信系統。這將有助于填補個人征信對互聯網金融的空白,因信息孤島造成的“多頭借貸”局面將逐漸被打破。當前網貸行業調整已接近尾聲,再加上“多頭借貸”問題的逐步解決,在合規穩健的行業發展新時期,馬太效應將逐步顯現,搜易貸等頭部平臺的優勢將愈發明顯。
一直以來,互聯網金融被定位為傳統金融體系的短板補充,此次央行副行長的發言,標志著互金機構信用數據得到國家重視和肯定。據悉,央行征信系統已經接入了3500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9.9億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和2600多萬戶的企業和其他法人組織的信用信息。互金機構納入央行征信的舉措將實現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信息更廣泛的覆蓋,為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的實現打下基礎,將有效化解P2P網貸平臺風險。
雖然互金機構信用數據正式納入央行征信系統仍在醞釀階段,但此前互金機構已經開始向央行征信系統匯集數據。
去年10月份,搜易貸已作為首批P2P平臺將“惡意逃廢債”用戶信息上報至屬地金管機構,以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從而進一步完善征信體系。
按照法律規定,進入征信系統的“老賴”將被限制其高消費,并在商業、出行、生活等方面剝奪部分權利,以接受信用懲戒,這對此前部分借款人心存僥幸惡意逃廢債,企圖寄希望于平臺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的現象將有所遏制,也會讓網貸風險更加可控。
除此之外,互金機構與國家首個市場化的個人征信機構,即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合作也早已深入展開。2018年,搜易貸與百行征信簽署了“征信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動信用信息的共享體系建設。搜易貸創始人兼CEO何捷表示,百行征信的成立,以及其與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的迅速攜手,加速了實時、共享、完善的個人信用數據平臺的出現,對于網貸行業的穩健發展意義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搜易貸等12家中互金協會會員機構還首批與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法研院)簽約,實現了實時查詢來自法研院權威、合規、及時、全量的司法數據,確立了“共筑金融風險防線、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為共同目標,初步建立起互金行業聯合懲戒體系,對借款端風險實現了有效篩查。今年1月,搜易貸等第一批12家簽約平臺又正式加入法研院下屬“執行懸賞曝光集中展示平臺”,加速對老賴的信息曝光,進一步提高信用數據的共享與更新效率,加快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在內部風控體系的打造上,搜易貸更是精益求精。搜易貸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首創了基于全周期管理的智能風控系統“風刃”。 “風刃”系統實現了多模型的并行在線學習訓練和實時欺詐反饋,可通過人工智能自動適配個性化的工作流引擎及規則模型引擎,提高風控效率,降低不良率。在去年行業調整期,搜易貸又增加一倍投入,用于加大科技能力的研發和風險控制系統的提升。
不管是納入央行征信,還是與百行征信牽手,或者是與法研院數據對接,乃至內部風控技術的提升,無疑都是在不同層面有效降低網貸平臺的借貸風險,保護出借人權益,增強網貸平臺的競爭實力。業內人士指出,網貸行業正在逐漸駛入合規穩健發展期,實力強大的平臺將強者恒強。
金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