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視頻請看下面鏈接:“煙草包治百病?”一場屠殺了上億人的世紀騙局【奇葩帝國11】1947年,紐約貝爾維尤醫院,實習醫生恩斯特·溫德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肺癌死者的肺。在20世紀上半葉,肺癌還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癌癥。但溫德發現
視頻請看下面鏈接:
“煙草包治百病?”一場屠殺了上億人的世紀騙局【奇葩帝國11】
1947年,紐約貝爾維尤醫院,實習醫生恩斯特·溫德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肺癌死者的肺。
在20世紀上半葉,肺癌還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癌癥。
但溫德發現,近兩年得肺癌的人卻越來越多,在走訪了數十位肺癌患者后,溫德驚奇地發現了這些患者的共性——抽煙。
煙草與戰爭
1492年,當哥倫布船隊到達西印度群島,當地土著把干燥的煙草用棕櫚葉卷起來,點燃一端后在另一端吞云吐霧、神魂顛倒的樣子,讓船員們大為震驚。
那是歐洲人第一次見識到煙草的魅力,于是,他們便把煙草帶回了歐洲。當時沒有人能想到,這個舉動會對未來世界產生多么可怕的影響。
最初,煙草在歐洲被譽為神草,因為它不僅治好了大臣的口腔潰瘍,還治好了法國王后的偏頭痛。
隨著這種“包治百病”的神草傳到社會各個階層,整個西歐都開始染上吸食煙草的習慣。
統治階級看到了煙草背后的巨大利潤后,煙草開始在殖民地被大規模的種植,而這也成了英屬北美殖民地——美利堅稱霸全球煙草市場的開端。
而隨著19世紀末,卷煙機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美國煙草業發生工業革命,卷煙效率的提高也讓煙草進入了廉價卷煙時代。
一大批煙草巨頭涌現,品牌之間開始互相廝殺。其中,雷諾茲公司(Reynolds American)靠著駱駝牌香煙最先占據大眾視野。
他們把不同類型的煙草卷在一起,這種混合型的煙草香味迅速占領了市場,僅1913年一年,雷諾茲便售出了約4.25億包駱駝煙。
同時風靡市場的,還有美國煙草公司推出的好彩牌香煙。
這些煙商們打著強身健體、愉悅精神的口號,將香煙送到了美國的每個角落。
但長期吸煙導致的健康問題也逐漸顯現,人們開始對煙草產生了質疑,許多機構開始呼吁禁止青少年吸食煙草,國際上第一個反煙聯盟出現。
不過美國政府不僅沒有對煙草造成的健康問題加以研究,反而選擇加大力度扶持煙草產業,畢竟煙草的稅收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大煙草公司的野心與欲望,在政府的默許下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當時紅十字會向參戰國的所有的士兵進行了煙草的配給,在殺戮與恐慌的激化下,煙癮迅速席卷了所有軍隊,香煙成了士兵的精神慰藉,也成了前線中必不可少的物資。
煙草公司為了品牌效應也針對性地提出了新的廣告語,比如美國“達勒姆公牛牌”香煙的口號就是:“我們的小伙子一點煙,匈牙利人就熄火。”
就這樣,戰爭賦予了香煙“果敢”與“勇氣”的形象,有人一度還發表過這種離譜言論,說一戰時法國之所以有那么多逃兵,就是煙品供應短缺的造成的。
而在煙草情緒撫慰作用下、以及煙草公司為美國帶來的經濟支撐下,反煙聯盟開始失聲,煙草走上神壇。
一戰結束后,士兵們也把抽煙的習慣從戰場上帶了回來,美國男性中抽煙的人數大幅增加。
接著美國第一次女權運動興起,各大煙商此時紛紛嗅到商機,開始擴張女性市場。
好彩牌香煙組建了一支漂亮優雅的女性隊伍,授意她們在復活節游行時抽煙,這支言笑晏晏的女性抽煙隊伍毫不意外地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隨后各大煙商加大火力,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把香煙和女性綁定起來,把抽煙賦予自由與解放的涵義,一時之間香煙成了女人點亮自由火炬、沖破性別禁忌的象征,短短幾年,美國增加了400萬的女性煙民。
而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中,生活壓力讓美國民眾愈發沉溺煙草,與死氣沉沉的經濟相對的,卻是煙草公司銷量的歷史新高。
直到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展開了以吸煙為主題、鮮為人知的社會調查,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關于香煙的科學研究,德國成為了最早發現煙草危害的國家。
隨后,希特勒開展了一系列反煙活動,諷刺的是,當納粹開始禁煙時,羅斯福卻選擇和煙商聯手,把香煙欽定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而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煙草巨頭們通過這場席卷了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的戰爭,再一次把香煙推向全世界。
這導致很多人在之后的幾十年中都無法擺脫煙癮和癌癥的折磨,幾代人的健康一直被香煙所蠶食。
在上個世紀,有不超過6000萬的人死于二戰,但卻有一億以上的人死于煙草。
科學與陰謀
二戰結束后,大發戰爭財的美國成了世界一極,而美國的煙草商們更加肆無忌憚,開始不斷神化煙草的作用。
當香煙的危害逐漸顯現,煙草商們開始耍手段讓醫生來為煙草背書。
好彩牌煙商把香煙免費送給醫生們,并且附帶著調查問卷,別有心計的提問,卷煙對喉嚨的刺激是否比別的煙更小,很多醫生毫不猶豫地給出了肯定答案,好彩借此大做文章,于是這么一則廣告就出來了:
20649名醫生說好彩牌卷煙刺激性更弱。
而后來的世界第一大煙草公司,菲莫的操作就更厲害了,他們在卷煙紙中加入二甘醇。
然后聘請兩名醫生,將二甘醇注射到兔子的眼睛里做實驗,以此表明二甘醇的刺激性更弱,還發表了正式的學術文章。
之后菲莫在媒體和醫學雜志上大肆宣傳菲莫牌卷煙的刺激性比其他品牌更弱,畢竟他們可是有醫學研究的。
用煙紙中二甘醇的無害性來代表整根香煙,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一把好手。
雷諾茲更是財大氣粗地成立了一個醫學部,聘請斯坦福大學的醫學博士做代言,把自己的駱駝牌香煙免費送到所有醫生手中。
之后就大言不慚地在新聞報道上說,相比起其他香煙品牌,更多的醫生選擇抽駱駝牌香煙。
就這樣,大眾在所謂醫學研究和醫生的背書下,都相信煙草是無害的。
此外,香煙還不斷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就像戰爭和思想解放時期一樣,煙商們把特定的精神意義強加到香煙中。
在廣告商的洗腦下,香煙被認為是男性手里的陽剛與權力,女性手里的自由與火炬,大批年輕人在電影片段的引誘下開始抽煙。
更離譜的是,煙商們甚至開始用兒童代言,企圖縮小抽煙的年齡壁壘,比如萬寶路的廣告:媽咪,在責備我之前,請先點燃你的萬寶路。
就這樣,在政府、煙商、以及所謂醫學的推動下,香煙變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必需品。
直到溫德發現肺癌與香煙的聯系。
溫德最初是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導師格雷厄姆,但他馬上就遭到了手持香煙導師的否定與嘲笑。
和當時大部分醫生一樣,這位格雷導師認為煙草是有益于健康的天然草本植物,還鼓勵人們通過咀嚼煙葉來緩解牙痛和清除口腔異味,甚至很多醫生都有抽煙的習慣。
而且因為肺癌和吸煙同時出現就斷定吸煙導致肺癌,這在邏輯學上也是說不通的。
格雷導師在接受采訪時還開玩笑說,既然絲襪和香煙是同時興起的,那么是否也有理由推斷是絲襪導致了肺癌。
不過格雷導師最終還是同意了溫德的研究計劃,一方面是因為溫德太拗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打臉“抽煙致癌”這種說法。
于是他們進行了后來震驚世界的焦油老鼠實驗,而最終結果卻讓格雷感到頭皮發麻。
他們設計了一個模擬人肺的裝置,用它來模擬吸煙,然后便發現了一種冷凝物——焦油。
他們把焦油進行溶解涂抹在老鼠身上,并和沒有涂抹的老鼠進行對照。42天后,他們發現那群涂抹組的老鼠幾乎都發生了癌變,最終成活率僅有9.8%。
實驗數據讓格雷感到十分驚悚,他立馬聯系胸外科醫生和癌癥專家,呼吁禁煙。
然而對于格雷自己來說,卻為時已晚,七年后,格雷死于肺癌。
危機變廣告
焦油實驗第一次讓煙草巨頭們感受到了危機,反煙聯盟再次出現,一部分人開始醒悟參與到戒煙與禁煙的隊伍中。
而之前互相廝殺的煙草巨頭們因為焦油事件首次統一戰線,他們秘密地聘請了赫赫有名的偉達公關,進行了一場歷史性的煙草辯護,這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危機公關。
煙草商們聯合發表了《對吸煙者的坦率聲明》。
聲明中提到,最近用老鼠做的實驗報告,使吸煙在某種程度上與人類肺癌有關的理論被廣泛地報道,雖然不能作為結論性的結果,但不應該被忽視,為此他們聘請了世界上的最頂尖癌癥專家,成立煙草研究委員會,加深對煙草的研究。
這句話就很有水平,以退為進,即表達了對科學的尊重,又強調了老鼠實驗的結果存在爭議。
他們不說吸煙不會引起疾病,也不提焦油的危害,而是抓住實驗的局限性,重點放到吸煙和肺癌的驗證關系,用科學對抗科學,極力模糊焦油實驗的結果。
這個由偉達公關開創的堪稱經典的疑問策略,不僅為煙草公司塑造了一個積極負責的形象,還為他們握住了煙草研究的主動權。
同一年另一個組織——煙草協會成立,這是政府授權的私營組織,用于提高美國過剩卷煙在海外的銷售,并且負責收取稅款來進一步擴大煙草行業。
在美國政府和煙草巨頭的操控下,香煙和肺癌的關系不會有結論,而醫學研究也不會有任何進展,因為永遠不會出現一種合乎倫理的方法:允許在活人的身體上進行誘導癌癥的實驗。
在公關公司的刻意引導下,輿論已經偏移,人們開始對肺癌產生的原因進行猜想,大眾的炮火部分被轉到了空氣污染和柏油馬路上的瀝青上。
有關香煙的其他話題,開始占據人們的視野,比如吸煙的好處是什么,各國領導人的抽煙習慣是怎么樣的,歷史上人們曾經把哪些疾病錯誤地歸咎于煙草。
在公關公司的操控下,這場由煙草引發的科學論戰反而成為了香煙最好的廣告。
再之后,煙草公司發明的濾嘴香煙,進一步打消了人們的顧忌。
鋪天蓋地的洗腦廣告再次襲來——科學來解決你對尼古丁和焦油的擔憂,過濾嘴讓焦油和尼古丁無法觸碰你的口腔。
他們甚至大言不慚地保證過濾嘴的材質絕對無毒無害,能夠過濾掉100%的煙霧。
然而諷刺的是,40年后,過濾嘴中的石棉被認定為超強致癌物。
權力博弈
直到60年代,民眾長期吸煙造成的健康問題越發嚴重,肺癌、肺氣腫、支氣管炎和冠心病等帶來的早死病,導致政府的醫療支出越來越多,生產力遭到了嚴重損傷。
1964年,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發表了一份長達15萬字的報告——《煙害白皮書》,這是官方首次承認吸煙與肺癌的聯系,隨后強制要求煙商在香煙盒上印上警示語。
“Cigarette Smoking is Dangerous to Health and May Cause Death from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吸煙對健康有害可導致癌癥和其他致死疾病
然而美國政府在政策上并沒有對煙草實行具體的限制,因為當時煙草公司的稅收只有石油和紡織業才能匹敵,煙草巨頭們的政治地位難以撼動。
之后,在煙草巨鱷弗雷德·羅伊斯特和經費充足的煙草學會的牽頭下,國會就警示語問題做出了讓步。
而最終被印到香煙盒上的僅僅是一句簡單的:Cigarette Smoking May Be Hazardous to Your Health.
煙草商們用 may be(或許),進一步弱化了吸煙有害健康的語義。
不過可笑的是,即便官方和煙商都承認了吸煙的危害,卻并沒有阻礙到人們對香煙的熱情。
看過美國女權那期的同學應該知道,60年代是美國自由主義盛行的時代,女權運動、黑人運動、宗教運動、各種運動打著反抗旗幟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而香煙是什么,是自由與反抗的象征。
以“披頭士”為代表的搖滾樂隊也獲得了一大批青少年的追捧,在吸煙這件事上,美國青年把“粉隨正主”貫徹地死死的。
在那個“叛逆”的年代,香煙的危險性不僅沒有阻礙人們抽煙的腳步,反而讓他們處于一種病態的興奮中。
美國香煙的銷量在60年代出奇地達到了頂峰,平均每人每天吸煙超過十根!
隨著煙民越來越上頭的行為,反煙聯盟開始表現出空前的強勢,在約翰·班扎夫等律師的爭取下,聯邦政府同意了在電視上投放吸煙危害的廣告。
反煙聯盟隨后又組織學生對有關部門提起訴訟,成功地爭取到要求飛機上設立非吸煙區。
他們的格言就是,“告倒那些混賬。”
不過隨著反煙運動聲勢的壯大,煙民們也自發地展開了一場權利斗爭。
作為“勇敢的斗士”,煙民們表示,吸煙與否理應是公民的行為自由權,在其自愿承擔煙害后果的情況下,政府顯然沒有干涉其自由意志的正當理由,而他們對在某些環境中被禁止吸煙的規定感到憤怒。
70年代,很多因吸煙得癌癥的受害者還有他們的家屬開始向煙草公司提起煙害訴訟,但法院的態度是一律不予受理。
而在政府、煙商、煙民、反煙聯盟的混亂博弈中,煙草管制毫無進展。
眾矢之的
90年代,美國疾病中心報告顯示,在肺癌、肺氣腫、以及其他由香煙引起的疾病上的醫療費用,已經超過煙農和煙草公司加在一起的總收入。
此時醫學家們又提出來一個爆炸性的研究,那就是二手煙對人體的危害超過吸煙。
反煙聯盟對香煙的抵抗情緒變得更加激烈,隨后國會頒布了《交通部及相關機構撥款法案》禁止在六小時之內的航班上吸煙,煙民們在吸煙自由上開始失去道德底氣。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煙草博弈的局面。
1996年2月4日,一名叫做杰弗里·維甘德的煙草公司高管成為了全國舉報人。
他在CBS新聞節目60分鐘中爆出,Brown&Williamson(第三大煙草公司)故意將煙草混合物與化學藥品(比如氨水)一起使用,來增強尼古丁的上癮性,而且卷煙添加劑中也有其他致癌成份——香豆素。
新聞一出,輿論一片嘩然,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認為抽煙是煙民的自愿行為,最后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被尼古丁支配。
維甘德因此遭到了煙草公司的死亡威脅,《名利場》上的文章上《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記錄了整個驚心動魄過程,這就是好萊塢電影《驚爆內幕》的原型。
在維甘德的影響下,曾經在煙草公司從事過的科學家們陸陸續續站了出來,他們在僅剩的良知下,鼓起勇氣揭露了所有煙草公司的惡行,前面提到的50年前那篇《對吸煙者的坦率聲明》的會議記錄也被曝光。
原來美國所有煙草公司早就知道了香煙的致癌性和上癮性,但他們不僅利用手中的權力掩蓋了真相,還變本加厲地生產更多的香煙運往世界各地。
更可恨的是,利益熏心的資本家們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一邊偽善地向大眾承諾通過科學研究煙草的未知性,另一邊轉頭卻不斷地增加香煙的上癮性,貪婪的想要從煙民手中掠奪更多的財富。
而他們根本不會關心公眾的死活,任由煙民們以健康為代價在煙癮中沉迷。
當他們的虛偽面孔被扒開后,這些資本家們再也找不到任何人來為他們的罪惡背書。
法院受理了煙民的訴訟,煙草公司終于要為自己的罪惡付出代價。
1994年,在60家法律公司的集資援助下,一位煙民的遺孀與其他三位煙民一同起訴了美國煙草七大巨頭。
在聯邦法官作出有利于煙民的裁決后,律師們決定在媒體上大量刊登廣告,呼吁所有的吸煙者和戒煙者都來參加這場煙害的集體訴訟。
隨后美國路易斯安娜州東部地區的一位聯邦法官宣布,任何一位美國吸煙者或者已經戒煙的人都可以采用集體訴訟的方式來控告煙草公司。
1997年11月,加州法院判被告煙草公司向一位受害煙民賠償150萬美元,這是美國煙草公司首次公開向吸煙受害者做出賠償。
1998年,美國46個州與卷煙業達成了賠償2060億美元的和解協議,和解款項分25年償清。
有四個州單獨與卷煙業達成了賠償400億美元的和解協議,這些補償金將全部被用來治療患病煙民。
2000年7月,佛羅里達州陪審團判決美國五大煙草公司付向一例煙草集體訴訟案賠償450 億美元。
2014年7月,美國婦女辛西婭·羅賓遜在法庭上戰勝了美國煙草巨頭雷諾茲,陪審團裁定,雷諾茲煙草公司需支付 236 億美元的賠償金,這是美國歷史上賠償金額最高的個人索賠案件。
直到現在,煙草公司的煙害訴訟還在進行。
這些以百億起步的賠償金,不斷刷新美國歷史上賠償金額的最高記錄,煙草巨頭們正在被扳倒,但可惜的是我們卻很難判定,這場持續了大半個世紀的煙草斗爭中,誰是真正的贏家與輸家。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些觸目驚心的數據:2021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公告,煙草會導致超過半數使用者死亡,平均每年造成的死亡超過800萬,其中700多萬直接死于煙草,120萬死于二手煙。
雖然在一系列煙草斗爭過后,美國吸煙人口比例迅速下降,但隨著煙草在世界范圍內的擴散,全球仍有超過13億的煙民,其中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
而根據《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顯示,中國吸煙人數超過3億,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煙草,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動,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每年200萬,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萬!
上個世紀煙草殺死了超過1億人,而21世紀,這個數字預計是10億人。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為了自己、為了身邊的人,少抽、不抽煙,當然也可以轉發給你們身邊那些煙不離手的老煙槍們。
參考文獻:
1.美國煙草管制斗爭的半個世紀,熊樟林
2.吸煙或戒煙,誰說了算,魯伊
3.《煙草的命運:美國煙草業百年爭斗史》
4.The Cigarette Century,Allan Brandt
5.Ashes to Ashes,Richard Kluger
6.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Marie Brenner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