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海,初冬的一個陰雨天,張邁像個高中生,背著雙肩包,里面裝著10本剛出版的新書《平路易行——人類極簡史地理小發現》,準備分享給相約健步走的溫州中學校友。當他走過北外灘,往事歷歷浮現:上海飯店的慶功宴、海灣閣上的雪茄吧、美國俱樂部的午餐……這
上海,初冬的一個陰雨天,張邁像個高中生,背著雙肩包,里面裝著10本剛出版的新書《平路易行——人類極簡史 地理小發現》,準備分享給相約健步走的溫州中學校友。當他走過北外灘,往事歷歷浮現:上海飯店的慶功宴、海灣閣上的雪茄吧、美國俱樂部的午餐……這一帶曾是本世紀初他在漢口路110號老中南銀行大樓辦公時的行動圈。
張邁來自浙江溫州。在上海20多年,他在金融領域不斷創新、開拓——打造中國第一個資金信托計劃,獲評區級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以唯一民營金融機構創始人身份入選上海市政府首屆“金才計劃工程”的“領軍金才”。而背包里這本新書,是他作為金融界人士參加了南極論壇后,在疫情防控困家期間,記錄了這些年來的所行、所思、所悟。
信托也是一場“非虛構寫作”
“70后”的張邁,依然有著懷揣夢想之張力,猶如少年,而最近的這一波激情,貫注在這本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上。一個多月來,圍繞分享會,他玩出了速度與激情,在自己的一個公號上,寫了11篇導讀,12篇分享記。11月13日,在交大安泰CEO俱樂部和溫大上海校友會的讀書分享會上,一名友人如此評價“雙料副會長”張邁:對于文字,他有一種天生的癡迷與駕馭能力。
張邁喜歡寫作,20多年前就為當地媒體撰稿。他把自己曾經從事的信托業也戲稱為“非虛構寫作”。他在溫州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入行,工作7年,又帶著對信托業這一“非虛構寫作”的個性化探索成果北上上海,入職愛建信托。2000年初,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啟動了六七年,市政府對金融人才的儲備已經開始,辦人才引進手續非常迅速。3個月時間,張邁的上海身份證就辦好了,連駕駛證檔案都給平移過來。漢口路110號4403室,是他在上海的第一個辦公室。這是一個有故事、有底蘊的地方,這是大樓最早見到陽光的房間,曾是民國時期中南銀行董事長黃奕住的辦公室,而中南銀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有發鈔權的民辦銀行。
在這個辦公室工作期間,張邁主導設計、實施了上海外環隧道項目資金信托計劃,當時業界稱之為“信托業立春”的標志性事件,被載入上海地方志。2002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就在同一天,愛建信托推出中國第一個集合資金信托產品——上海外環隧道項目資金信托計劃,正式發售7天內被投資者認購一空。這一計劃當時被國內外6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張邁時任愛建信托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后晉升為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兼任上海外環隧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復興隧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行走世界,踐行寫作夢想
《平路易行》這本書,猶如一本行走日記,作序、寄語者就串起了作者的一個社交休閑圈,其中有名校院長、知名媒體人和作者的師長、南極的極友與親朋,令作者本人仿佛躍然紙上。比如作者的小女兒寫了序九《行世界》,字里行間雖然都是女兒所思,但側面烘托出一位父親形象,讀來如二次元中的《背影》。書中沿路行來的人文與歷史,不同時代的人文地理,信手拈來,張邁結合自身視野和對所見所聞的思索,用足音扣響了通向歷史深處的光影。
從上海出發,張邁追逐夢想的張力一次次從行走得以擴沿與激活。
“我用輪椅和拐杖在亞平寧半島行走之時,與文藝復興一樣,意甲也是我心中的指引,15世紀被人杰滋潤的佛羅倫薩和20世紀90年代被意甲蕩滌的春風中國,都是我難以忘懷的夢。”2018年,張邁左腳跟骨骨折,原本應遵照醫囑靜養,而他卻在“動養”中尋求意識形態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乘著輪椅,帶著拐杖,攜一家老小,歷時20多天,穿越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與歐洲足球文明。
2019年,張邁又踏上了絲綢之路。在他的書中“絲路行”部分,記錄了從“有大學問的地方”——梁家河起步,途經阿勒泰、喀納斯、敦煌、莫高窟、嘉峪關……直至張掖。用他金融專業人士的視野說:絲綢之路是1.0版的全球化。
此后,他又帶著太太與8歲的兒子,參加了南極低碳行與南極論壇。此次南極論壇主題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平臺,是“思考人類文明、關注地球環境、推進均衡發展、實現共同價值”,同時也影響了張邁之后的金融業務布局。
“被南極純凈的空間滋養過的鼻子,在心有猛虎之時仍可細嗅薔薇。”張邁沉醉于這種極地奇觀激活麻木感官的空靈。
感受上海對個體的“強烈提拉”
這20多年的上海生活與工作,讓張邁感觸深刻的是,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對個體的強大提拉感。他會拿身邊的保安、保姆的生活小事來說明。比如他之前請過的一位保姆,住家多年,能將家里訂閱的財經專業報紙看個半懂,這說明了上海這個城市給予外來者知識面的刷新與提拉可見一斑。
而張邁本身生活與工作融合的所獲,也是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大環境給予的機會與影響。
張邁從愛建信托離職后,開始了自創平臺之路。2009年10月,張邁在普陀區聯合“蘇寧國際”等機構,共同發起設立了一個股權投資基金——平易基金。普陀區以平易基金和先行啟動的聯創、長盈等基金為基礎成立了長風金融港。之后,轉型為普陀并購金融集聚區,2015年升級為上海并購金融集聚區,目前進一步升級為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
風起于青萍之末,張邁自認自己只是那個“青萍之末”,上海的各級政府部門是主導者,而他只是在這歷史潮流中的隨喜贊嘆者。
作者 金沙 轉載自新民晚報
內容簡介:本書通過“南方有昆侖”“絲路行”“平路(亞平寧之路、亦指無障礙通道)易行”“跑步”四個系列的隨筆涵蓋歐亞大陸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有關科學、宗教、文學、藝術、體育的“人類極簡史”,呼應南極論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平臺”的提法。關于南極、南美、絲路與“平路”的描述,亦可當作鮮活的旅游攻略閱讀。 本書以寶貴的親歷者視角,以超前的思維、深邃的思考,擺脫一味的空間敘事,傳播先進理念,解析熱點問題,詮釋藝術文化;以知識的廣闊性、思想的深刻性、精神的高雅性,選擇從平凡的日常點滴出發,融合異國風情,頗具生活氣息和畫面感;文學筆觸抵達時代前沿,“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講述打動人心。
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