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釣傘的個人回憶(可略過):我深刻地記得,自己是從小學畢業的那年暑假開始接觸的臺釣,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把蚯蚓換成了商品餌、把竹竿換成了玻璃鋼竿、把鴨毛七星漂換成了立式漂,并開始一點一點地攢錢、攢裝備。那時的零用錢少,不像現在想到缺什么立馬
?關于釣傘的個人回憶(可略過):
我深刻地記得,自己是從小學畢業的那年暑假開始接觸的臺釣,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把蚯蚓換成了商品餌、把竹竿換成了玻璃鋼竿、把鴨毛七星漂換成了立式漂,并開始一點一點地攢錢、攢裝備。那時的零用錢少,不像現在想到缺什么立馬可以去買,所以買裝備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最起碼一點必須要從最重要的裝備開始買起,買完一件后又得存很長時間的錢。那個時候讓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裝備是釣傘,因為這個東西對釣魚來說沒有直接作用,加上又比較貴,所以一直不舍得買。補充:那時我買的釣竿叫小稻穗,3.6米的也就25元,可一把傘卻要50塊,一把傘都可以買兩根竿了。
放暑假的時候應該是最熱的一段時間了吧,那個時候我就頂著太陽作釣,實在熱了就赤膊,而且一釣就是一天。這一天下來,只要是露在外面的皮膚,基本都被曬得通紅,然后晚上就起水泡,尤其是肩膀和后背都是成片的起,手臂上雖不起泡,但過兩天就會脫一層皮,然而這層皮脫掉以后皮膚還是黑的,哈哈。現在想起來當年也真是英勇。后來攢夠錢了,也實在是受不了暴曬了,就去買了把傘,心想這下總算可以擺脫“非洲人”的稱號了,但事實證明是我想的太多,該怎么黑還是怎么黑,釣傘雖然可以擋住烈日的直射,卻擋不住水面的反光。當然話又說回來,傘也不算白買,至少沒那么熱了、在野外也算有個避風擋雨的地方,不用一下雨就跑回家或者用手撐著把小傘蜷縮在馬扎上。
“慘痛”的經歷告訴我,釣傘雖然和能不能釣到魚沒有直接關系,但對于我們釣魚人來說它還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裝備,因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能夠保護我們,保護我們不被雨淋感冒、不被烈日灼傷,就算不提這些,它至少也能夠讓垂釣變得更舒服。
如今市面上的釣傘品種繁多、價格也高低不一,我們應該如何做出選擇呢?釣魚這些年,我的釣傘也是換了一把又一把,從最開始的50到后面的100多,再到現在的兩三百,多少也總結出一些經驗了,下面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釣魚如何選擇一把好用的“保護傘”?首先要做到別被外觀迷惑
傘的主要功能是遮風遮陽擋雨,所以我們第一考慮的應該就是防曬性、防雨性以及結實程度,滿足這些才能叫實用、好用,才能真正地稱為“保護傘”或者保證我們作釣的樂趣。說句實話,現在的漁具行業,很多廠家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廣告和產品外觀上了,給人的感覺就是聽起來很牛、看起來也漂亮,但一用就廢了,魚竿是這樣、雨傘也是這樣。而釣友們呢也總是會被外觀迷惑,尤其現在大家都習慣網上購物,線上購買的話產品的外觀好壞對于最后是否成交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這里我建議各位釣友,挑傘的時候一定不要只選好看的,尤其不要挑那種小工廠生產的、價格很便宜的,但外觀卻很吸引人、廣告做的很響亮的產品,不是說小工廠小品牌的東西一定不好,而是你太難找到了。
購買釣傘,內在比外觀更重要
內在指的是面料、質量、做工、以及細節體現,正如前面所述釣傘的主要作用是遮陽遮風和擋雨,那咱們就圍繞這三點來說說面料、質量方面的事。不過這里要補充一點,咱們在網購的時候只能看圖片、聽商家介紹,自己無法上手體驗,但商家說的未必就是真話,所以不要完全相信,盡量看看評論而且要看差評,另外一點就是結合價格去推斷質量。
遮陽功能:
遮陽主要遮的不是光,而是紫外線,如果僅僅是遮光那啥傘都差不多,好的釣傘可以有效阻擋紫外線、還可以隔熱。大家在買釣傘的時候應該都能看到商家關于傘的面料介紹,一般都會標準如黑膠傘、銀膠傘等。在防紫外線方面,黑膠要比銀膠強,前者算是后者的升級版,當然性能更好價格肯定也越貴。
在隔熱方面,一般就是選擇雙層傘布,如果同品牌那肯定是雙層傘布比單層散布更隔熱。為什么強調同品牌,因為傘的面料是防曬隔熱的核心,并不是單純地越厚越好。要是同品牌的產品單層傘50塊,雙層傘100塊,那肯定是后者的隔熱防曬效果好,但你要是拿去和三五百塊錢的傘對比,那肯定是比不過,貴的傘用的面料好可能看起來十分輕薄但效果就是要突出。
遮雨效果:
與上面說的同理,一般肯定是雙層的較厚的傘遮雨效果好,傘面單薄短時間淋雨、淋小雨是感受不出來的,一旦雨勢大、作釣時間久好壞立現,尤其是那些價格低廉的單層銀膠傘,我以前買過好幾把,經常會出現滲雨的情況而且不耐用,時間久了就會老化,要是保養不當一年基本也就廢了。去年夏天的時候我記得有次在野釣時就下起了大雨,外面下大雨傘內下小雨,而那把傘我僅僅用了一年多,當時買來也得一百多塊錢。
除了單層和雙層的區別外,還有哪些影響防雨性能呢?面料肯定是關鍵這就不說了,其次就是看雨傘的做工,特別是傘骨后面的拼接處,一定要看看內外走線是否緊密、針腳是否夠細,很多時候漏水就是從這種地方開始漏的。另外一點就是釣傘在完全撐開以后,要看是不是夠緊實,如果傘面有松塌、褶皺的情況,那基本屬于做工不好、估計質量也要打折扣。
抗風性:
所謂抗風性我們關注的不是人躲在傘內會不會被吹感冒,而是看這個傘在大風下特別是風雨交加的時候夠不夠堅挺,萬一被大風掀翻了傘骨會不會散架!所以我認為的釣傘的抗風性其實就是質量的體現,除了質量以外還有做工!這個要看骨架的材質、連接處是否夠結實,記住這是重中之重,傘耐不耐用就看這里了。
我記得以前最便宜的釣傘,傘骨是鐵的,那個雖然價格便宜但確實不夠結實,而且愛生銹、很重。現在的話大多數的傘骨都是玻纖,這種材料相對較輕,而且抗折抗彎曲抗壓能力都比較強,大風把傘直接掀翻也不會斷裂,唯獨就是一些連接的地方要注意質量。還有一些傘的骨架會使用碳纖維或復合纖維,目的是在減少重量的同時還能增加強度,這類傘的話價格肯定是不便宜的,反正我買不起。
關于釣傘的大小要著重注意
在說完抗風性、遮雨性、遮光性三個功能后,大家應該不難發現其實說白了還是價格的問題,價格越高的根本就不需要過多考慮,綜合性能肯定不會差,反過來說價格便宜的咱要求也不能這么高,更關鍵的是價格低廉的產品,就算廠家把它捧上天,你會相信嗎?
購買釣傘,尤其是在線上購買,質量、做工咱們并不能直觀感受到,只能根據價格和釣友的評價或者釣傘的品牌口碑來考慮,但有一個參數是很直接的,而且對作釣十分重要,那就是傘的大小。通常情況下,釣傘的尺寸有1.8m、2.0m、2.2m、2.4m少數品牌還有2.6m的超大型,但要注意這個數值一般指的是傘面的弧度而非開口直徑,假設一把標注為2.0米的傘,那么它實際的開口也就是能夠遮蔽的直徑差不多就1.8米。傘開口越大、遮雨遮陽的效果肯定越好,但缺點是重,尤其是那些價格較低的傘,2.0m和2.2m,雖然只差一個號,但重量就差很多。
我個人的感覺是,如果體型較小、平常出釣次數不多,基本2.0m就差不多了,反之如果你人比較高大、出釣率又高(或者裝備很多)盡量買大一點的,我現在用的就是2.2m,感覺還不錯。
最后是釣傘的品牌與價格補充
這兩點應該是釣友們最關心的,但對于我來說卻是最不好講的,說了品牌有人懷疑我打廣告,說價格大家的消費能力與觀念又不一樣。從總體上講,我個人是建議首選大品牌,因為大品牌你就算沒用過他們的雨傘,至少用過或聽過他們的其他產品,知道是在一個什么水平。我舉個例子,比如寶飛龍吧,我沒用過它的傘,但是用過他的桿子,也知道他的桿子在國內魚竿品牌里算是佼佼者,那這類高端品牌出個釣傘,通常也不會差到哪去,否則就把口碑做爛了。但如果這時候有另外一個品牌,我從來沒聽過,但傘的價格和寶飛龍賣的一樣,我就不太敢買,不能說質量一定不好,只是對品牌不了解心里就沒底。當然這只是我的觀念,大家怎么想、怎么買自行選擇。
而關于價格,通常有這么幾個檔次,一類是50~100,一類是150~200,還有一類是300以上。我覺得第一類主要走經濟實惠路線,適合出釣率不高以休閑娛樂為主的釣友;第三類走高端路線性價比不高但質量好,適合出釣率高特別愛釣魚同時不差錢的人。至于第二類就有點頭疼,我感覺里面摻雜著很多比較坑的產品。比如賣個168、188,然后涂裝做的很好看、但品牌知名度不高,購買這類產品還是要小心點多看看評論。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后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劉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