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鹵牛肉”38元一斤,價格與“生牛肉”幾乎一樣,原來貓膩在這去年以來,豬肉價格像坐上了高鐵,一路狂奔。特別是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幾乎比過去翻了一翻,最高時一斤賣到了30元,好多周圍的人都抱怨肉價格太高,吃不起豬肉了。也正因為豬肉價格的持續上
“鹵牛肉”38元一斤,價格與“生牛肉”幾乎一樣,原來貓膩在這
去年以來,豬肉價格像坐上了高鐵,一路狂奔。特別是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幾乎比過去翻了一翻,最高時一斤賣到了30元,好多周圍的人都抱怨肉價格太高,吃不起豬肉了。
也正因為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好多人再三權衡后,將吃豬肉換成了吃“牛肉”。相對于豬肉,牛肉價格要稍微高一些,但要是論性價比,吃“牛肉”才是最劃算的。
牛肉含有鉀、肌氨酸、蛋白質、維生素B12等人體所需元素,尤其是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所需,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調養的人特別適宜。
對于真正的吃貨或酒友來說,牛肉可謂涼菜中的極品了,無論是在飯店用餐,還是街邊攤,牛肉都是少不了的。
正常的情況下,1斤生牛肉鹵制后,出肉率是5成,最多也就7成,38元一斤的生牛肉,鹵熟后,加上工人工資、水電費、鹵料等成本,怎么也要賣到70-80元。
然而,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在市場上,有的熟牛肉和生牛肉價格相差不大,有的價格持平,有的甚至熟牛肉比生牛肉還要便宜一些。
你的心里可能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么市場上有的熟牛肉價格與生牛肉幾乎一個價,是牛肉質量有問題,還是有啥貓膩?
俗話說“做買賣的都是猴精”,今天我們就一起分析下“市面上有的鹵牛肉,為什么那么便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原因1:和進貨量大小有關系。大家知道,品牌或大一些的店鋪日銷量大,所以每次進貨量肯定要大出許多,所以他們在買肉時,有談判的底氣,拿到手的生牛肉,必然要比市場價低上很多。
原因2:國外進口的冷凍肉。我們國家從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每年進口量比較大,而且大多是以黃牛肉為主。相對于國內“冷鮮牛肉”來說,冷凍肉(不能保證“全程冷鏈”運輸,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價格要低上許多。
原因3:注水牛肉。大家最常見的就是“注水肉”,據了解,這種牛肉是用專業機器注入鹽水,再用蒸汽加工(防止水分流失),這種方式加工的注水肉一般是用“塑封真空”包裝,所以很好分辨。
原因4: 植物蛋白膠牛肉。商家為了保持牛肉的完整度,給生牛肉注入植物蛋白膠,這樣出肉率最高可達120%,注入了植物蛋白膠的牛肉,往往會被外行誤認為是脂肪。
原因5:“注粉”肉。就是給500克牛肉中加入大約有100克水淀粉,放在機器中,進行真空滾揉,水淀粉便會被揉入牛肉,達到增加重量的目的,成本自然就降下一大截。
原因6:其它原因。比如一些黑心商店出售的病死肉,如果檢疫部門沒有發現,就有可能混入市場,以極低的價格出售。
如何挑選生牛肉?
1.看顏色 。牛肉表面有紅點者是壞肉,無紅點是新鮮肉。新鮮年肉光澤好,紅色均勻,次品肉脂肪缺乏光澤,脂肪呈潔白、淡黃色或者綠色。
2.聞味道。新鮮肉有牛肉的自然香味,差一些的肉有一股酸味或氨氣味。
3.摸彈性。新鮮肉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后,凹陷部分能立即恢復,變質肉無彈性。
4.摸黏度,新鮮肉表面微干或微濕潤,不粘手,次新鮮的切面濕潤粘手,變質肉嚴重粘手比較嚴重。
如何挑選熟牛肉?
1.看品牌。去超市購買,就選大品牌的,質量有保證。去熟食店買,最好要選在當地、甚至全國知名度高、周圍群眾口碑好的老字號店,質量杠杠滴。
2.看顏色。新鮮的鹵牛肉表面微干燥,顏色呈暗紅或淺紅色,而且光澤度較好,肉質堅韌,有較好的彈性。
3.看紋路。將鹵牛肉用手掰開,如果紋路成絲,且肉中帶筋帶膜的,則是 “純牛肉”,若添加了淀粉,掰開則會呈“塊塊狀”。
市場上38元一斤的鹵牛肉,價格和“生牛肉”一樣,千萬不要買了!
“小廚大劉”提醒您:一分價錢一分貨,大家購買牛肉還是要選擇正規的店面購買,千萬不要貪圖小便宜。食品安全大于天,希望這個世界再沒有欺騙、假貨,希望人人都能吃上健康放心的牛肉。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