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信達證券婁永剛黃禮恒)軟磁材料:電動智能化時代的關鍵材料軟磁材料細分種類較多磁性材料按照磁化后去磁的難易程度可以分為永磁和軟磁材料。軟磁材料是具有低矯頑力和高磁導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其主要功能是轉換與傳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信達證券 婁永剛 黃禮恒)
軟磁材料:電動智能化時代的關鍵材料
軟磁材料細分種類較多
磁性材料按照磁化后去磁的難易程度可以分為永磁和軟磁材料。軟磁材料是具有低矯頑力和高磁導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其主要功能是轉換與傳輸電磁能量,被廣泛用于各種電能變換設備中。
軟磁材料可分為金屬軟磁材料、鐵氧體軟磁材料、非晶和納米晶軟磁材料以及其他軟磁材料。非晶及納米晶軟磁材料與金屬軟磁材料成分接近,但由于是非晶態結構,故單獨分為一類;近年來應用場景不斷擴展的金屬磁粉芯是以金屬軟磁粉為原料,采用絕緣包覆、壓制、退火、浸潤、噴涂等工藝技術所制成的磁芯,屬于金屬軟磁材料的一種。
應用領域拓展推動軟磁材料技術迭代
軟磁材料的發展基本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階段:傳統金屬軟磁--鐵氧體軟磁--非晶、納米晶軟磁--金屬磁粉芯。
1. 第一階段為傳統金屬軟磁材料
純鐵是最早使用的軟磁材料。純鐵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是最早使用的軟磁材料,其磁導率高、飽和磁感應強度高,矯頑力低,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但純鐵電阻率較低,因此只適合在直流或低頻條件下工作,在高頻交變的渦流損耗很大。
19 世紀末硅鋼片(Fe-Si 合金)研制成功,成為歷史上第一種應用于交變強磁場的軟磁材料。硅鋼性能優于純鐵,電阻率是電工純鐵的幾倍,渦流損耗低,而且易于批量生產,現主要用于變壓器鐵心。
后人們研制出坡莫合金(即 Fe-Ni 合金,鎳含量在 30%-90%),可作為硅鋼片補充應用于弱磁場中。坡莫合金普遍特點是初始磁導率較高(37.5~125mH/m),在弱磁場中具有極高磁導率(125~375mH/m),環境穩定性高,因此適宜用在弱磁場環境中。但由于電阻率及矯頑力較低,生產工藝復雜及價格昂貴等限制性因素,應用范圍受限,現主要用于方波變壓器、直流變換器、電流變壓器、接地故障斷路器和微電機等電子元件。
2. 第二階段為鐵氧體軟磁
鐵氧體軟磁作為第二代軟磁材料于 1935 年問世,適用于高頻低功率的應用場景。
鐵氧體成分為具有磁性的 Fe2O3 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配置燒結而成的復合氧化物軟磁材料,常見的鐵氧體軟磁主要有 MnZn 鐵氧體、NiZn 鐵氧體和 MgZn 鐵氧體 3 大系列。
鐵氧體電阻率和磁導率較高,但由于其飽和磁強度較低,導致磁能存儲能力較低,故而在磁能密度要求較高和大功率領域的應用受限,更加適用于高頻低功率場景。
鐵氧體軟磁可批量生產、性能穩定、機械加工性能高,可利用模具制成各種形狀的磁芯,廣泛應用于電子元件中,如濾波器、電磁感應線、錄像磁頭以及汽車中的傳感器等。
3. 第三階段為非晶及納米晶軟磁
第三代軟磁材料主要為非晶與納米晶軟磁材料,于 20 世紀 60 年代在美國和日本首次工業化。
非晶合金是通過在金屬軟磁的冶煉過程中加入玻璃化元素(硅、硼、碳等),通過快淬技術使其成為非晶態,在保留金屬軟磁高飽和磁感應強度和高導磁率的同時提高了電阻率,渦流損耗得以降低,是中、低頻領域電能傳輸優選材料。
目前非晶合金薄帶主要應用于全球配電變壓器領域,在節能環保方面優于競爭品硅鋼。納米晶軟磁則是在非晶合金的基礎上經過高度控制的退火環節,形成具有納米級微晶體和非晶混合組織結構的材料。
與鐵氧體軟磁材料、非晶軟磁材料等材料相比,納米晶超薄帶因其高飽和磁度、低矯頑力、高初始磁導率、高居里溫度等材料特性可以縮小磁性器件體積、降低磁性器件損耗,屬于新型磁性材料,綜合磁性性能更為優異,在追求小型化、輕量化、復雜溫度的場景下,有著顯著優勢。
納米晶超薄帶產品是制造電感、電子變壓器、互感器、傳感器、無線充電模塊等磁性器件的優良材料,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家電、光伏、粒子加速器等領域,滿足電力電子技術向大電流、高頻化、小型輕量、節能等發展趨勢的要求,目前已在智能手機無線充電模塊、新能源汽車電機等產品端實現規模化應用。
4. 第四階段為金屬磁粉芯
金屬磁粉芯又稱軟磁復合材料(SMC),于 20 世紀 80 年代產業化。金屬磁粉芯是在鐵磁性粉末顆粒表面包裹絕緣介質后,采用粉末冶金工藝壓制成所需形狀得到的粉體材料,具有高飽和磁通密度、高居里溫度、軟飽和特性以及更強的抗直流疊加能力、更寬的工作溫度范圍等優點,結合了傳統金屬軟磁和鐵氧體軟磁的優勢,被譽為“第四代”軟磁材料。
金屬磁粉芯可以滿足電力電子器件小型化、高功率密度,高頻化,集成化的要求,被作為功率因數校正(PFC)電感、輸出濾波電感、諧振電感、EMI差模電感和反激式變壓器鐵芯用于光伏逆變器、車載電源、開關電源、變頻驅動等現代電力電子裝置中。
隨著大功率開關電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要求電子系統或設備在所處的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不會對其他系統和設備造成干擾。
由于金屬磁粉芯因天然存在的微細均勻氣隙的結構,在電感使用時磁場泄漏少,這樣的電感元件具有良好的電磁兼容性,減少了漏磁場所帶來的渦流損耗,金屬磁粉芯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逆變電路的高頻、高功率密度化和電磁兼容性(EMC)的更高要求,金屬磁粉芯的產業化發展速度逐步超過了其它軟磁材料。
軟磁廣泛用于電能轉換設備中
軟磁上游行業主要為鋼鐵、銅、鋁、鈷、鎳等金屬行業和硅等非金屬制造業以及液氮等化工行業。
上游行業多為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將直接影響軟磁行業的制造成本。
軟磁終端領域應用廣闊,新能源領域打開需求空間。
軟磁是電動化智能化時代的關鍵材料,主要應用領域包含電網、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5G 通信、無線充電、UPS、變頻空調、軌道交通、綠色照明等領域。
未來高頻、大功率、小型化為重要發展方向,高端消費和工業電子、新能源、云計算、物聯網、4G 和 5G 通訊、電源供應器等新基建領域市場和新型消費電子為重要應用領域。
尤其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將為軟磁的應用打開需求空間。
三類軟磁材料各司其職、各有優勢
全球磁性材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國,中國產量約占全球的 70%左右。據磁性材料行業協會統計,2020 年中國磁性材料產業生產銷售磁性材料約 130 萬噸(其中,永磁鐵氧體 80 萬噸,稀土永磁 16 萬噸,軟磁 29 萬噸,其它磁體約 2 萬噸),總銷量較2019年同比增長 2%,全年實現銷售總額 1100 多億元,較 2019 年同比增長約 3%。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整個行業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新領域拓展能力。
發達國家的軟磁材料技術水平較為先進。
以日本、美國為先,如日立金屬、美磁等;國內軟磁供應商多生產鐵氧體軟磁,金屬軟磁粉芯供應商較少。由于軟磁下游客戶應用范圍較廣,各公司需針對下游不同用戶需要為其提供整套的完整解決方案,技術水平及研發能力是公司獲得國際客戶認證的基礎。
中國磁性材料裝備自動化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目前,中國磁性材料生產專用設備基本上已經國產化,鐵氧體粉料自動控制全自動封閉生產線已經較為成熟;中國磁性材料及器件大型主要企業 2020 年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已提升到 5%~8%,磁性材料及器件產品國際影響和話語權得到進一步提高。
鐵氧體軟磁:高頻超高頻場景下的最優材料
鐵氧體軟磁是具有磁性的 Fe2O3 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配置燒結而成的復合氧化物軟磁材料。
由于鐵氧體軟磁在高頻下具有高磁導率、高電阻率、低損耗等特點,適用于高頻低功率場景,可利用模具制成各種形狀的磁芯,廣泛應用于電子元件中,如濾波器、電磁感應線、錄像磁頭以及汽車中的傳感器等。
中國鐵氧體軟磁主要為錳鋅鐵氧體和鎳鋅鐵氧體,錳鋅鐵氧體占比達70%。常見的鐵氧體軟磁主要有 MnZn 鐵氧體、NiZn 鐵氧體、MgZn 鐵氧體和 LiZn 鐵氧體。
其中 MnZn 鐵氧體適用于做高頻低耗電感,用于開關電源,主變電源,主變壓器和電視,計 算器機顯示器等;NiZn 鐵氧體適用于做 CHOKE 類電感線圈,是普通扼流線圈的首選磁芯,目標市場涵蓋車載 DC-DC 轉換器、筆記本適配器、各種開關電源變壓器、LCD背光抗源逆變器、EMI 用電感器、點火線圈等。
鐵氧體軟磁終端領域主要為通訊、家電、光伏、汽車和照明領域等。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鐵氧體軟磁市場結構中,通訊以 22%占首位,家電以 19%居其次。
未來,通訊、家電、汽車等行業朝著低損耗、低耗能、智能化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行業朝向小型化、輕量化發展,對于磁性材料的產量及性能要求也將不斷提高。
鐵氧體軟磁產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國,中國產能約占全球的 60%。
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2014-2020 年以來中國鐵氧體軟磁產量總體穩定,2020 年生產接近 21 萬噸,占全球總量的 60%,國內鐵氧體軟磁產量優勢明顯。
中國鐵氧體軟磁企業存在產能較低且分散的局限性,行業集中度有待提升。
截至 2020 年底,中國從事鐵氧體軟磁生產的企業共有 230 多家,初具大多數企業的生產規模在 500 噸/年,產能 1000 噸以上的企業約 80 家,產能達萬噸級別的僅有 10 家。
非晶及納米晶:主要用于配電變壓器及無線充電領域
非晶合金又稱“液態金屬、金屬玻璃”,保留了金屬軟磁飽和磁感應強度高和磁導率高的優點,渦流損耗卻比金屬軟磁小很多。
非晶合金是一種新型軟磁合金材料,主要包含鐵、硅、硼等元素。
其主要制品非晶合金薄帶是采用急速冷卻技術將合金熔液以每秒 160℃的速度急速冷卻,使原子來不及有序排列結晶,形成厚度約 0.03mm 的非晶合金薄帶。
物理狀態表現為金屬原子呈長程無序的非晶體排列,沒有靜態合金的晶粒、晶界的存在。
得益于上述極端生產工藝形成的特殊原子結構,使得非晶合金具有低矯頑力、高磁導率、高電阻率、耐高溫腐蝕和高韌性等優異性能,使得材料更易于磁化和退磁,可顯著降低電磁轉換損耗,是中、低頻領域電能傳輸優選材料。
非晶合金薄帶主要應用于全球配電變壓器領域。
非晶合金薄帶產品經加工后制成非晶鐵心、再生產為非晶合金變壓器。非晶合金變壓器包括油浸式非晶變壓器和干式非晶變壓器,其中油浸式非晶變壓器主要應用于配電網領域,干式非晶變壓器主要應用于對防火、防塵等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用戶工程領域。
目前,全球范圍內非晶變壓器仍以油浸式變壓器為主。根據 QY Research 的統計數據,2020 年,全球油浸式非晶變壓器的市場占比為 86.58%,干式非晶變壓器的市場占比為 13.42%。
非晶合金市場規模迅速提升。
2015 年以來隨著中國配電網領域快速發展,非晶帶材市場規模從 1.30 億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2.08 億美元,產量規模從 4.97 萬噸增長至 2019 年的 9.97 萬噸,復合增長率分別到達 12.47%、19.01%。
中國非晶合金企業占據全球市場 60%以上的份額,基本已實現產品的全面覆蓋。
據中國電子元器件協會統計,中國配電用非晶寬帶企業 11 家,設計產能 35 萬噸、非晶粉末企業 6 家、塊體非晶企業 11 家、其他母合金等配套企業有 23 家,基本上實現了非晶合金產業的全覆蓋。
據 QY Research,云路股份為全球最大的非晶合金廠商,產能 6 萬噸,占全球 41.15%的市場份額。
另外安泰科技和兆晶科技全球市場份額均為 12%,中國企業全球份額占比超 60%。
納米晶主要指鐵基納米晶合金,是由鐵、硅、硼和少量的銅、鈮等元素經急速、高精度冷卻工藝形成非晶態合金后,再經過高度控制的退火環節,形成具有納米級微晶體和非晶混合組織結構的材料。
具有較高的飽和磁密、高初始磁導率和較低的高頻損耗等特性,廣泛應用于中、高頻領域的能量傳輸與濾波。
納米晶超薄帶產品是制造電感、電子變壓器、互感器、傳感器、無線充電模塊等磁性器件的優良材料,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家電、粒子加速器等領域。
滿足電力電子技術向大電流、高頻化、小型輕量、節能等發展趨勢的要求,目前已在智能手機無線充電模塊、新能源汽車電機等產品端實現規模化應用。
納米晶軟磁受益無線充電與新能源領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提升。
2015-2019 年中國納米晶軟磁材料市場規模從 4630 萬美元增長至 7465 萬美元,產量規模從 6657 噸增長至 10250 噸,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12.68%、11.39%;全球納米晶軟磁材料市場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產量從 2.15 萬噸增長至 3.02 萬噸,市場規模從 1.65 億美元增長至 2.42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10.05%。
納米晶軟磁行業產能較為集中,主要公司為日立金屬、安泰科技和云路股份。日立金屬全球市占率將近 50%。其次為安泰科技與云路股份,市占率分別為 9.01%和 1.61%。
金屬軟磁粉芯:兼具傳統金屬軟磁和鐵氧體軟磁優勢
金屬磁粉芯又稱軟磁復合材料(SMC),于 20 世紀 80 年代產業化。是在金屬磁性粉末顆粒表面包裹絕緣介質后,采用粉末冶金工藝壓制成所需形狀得到的粉體材料。
金屬軟磁粉芯是系列產品的總稱,目前大批量生產的金屬軟磁粉芯主要有鐵粉芯、鐵硅粉芯、鐵硅鋁粉芯、高磁通粉芯和鉬坡莫磁粉芯。
金屬軟磁粉芯兼具傳統金屬軟磁的高飽和磁通密度和鐵氧體軟磁高電阻率的優勢。
? 金屬軟磁粉芯飽和磁通密度較高,遠勝于鐵氧體軟磁,對實現電子元器件的大容量和小型化具有實用意義;
? 金屬軟磁粉芯在制作過程中增加了整體電阻率,減少了漏磁場所帶來的渦流損耗;
? 金屬軟磁粉芯的磁性能穩定性好,包括頻率特性、溫度穩定性和時間穩定性;
? 金屬磁粉芯直流偏場穩定性好,這一優點是高飽和磁通密度和低損耗同時出現才存在的;
? 金屬磁粉芯具備性能可控性。
可以通過控制和改變生產工藝技術條件,獲得能滿足各種特殊使用場合,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屬軟磁粉芯材料,從而最大限度的滿足了特殊場合的特殊要求。
對于改進各種電子產品的性能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是具有極為重要實用意義的。
由于金屬磁粉芯可以滿足電力電子器件小型化、高功率密度,高頻化,集成化的要求,多被作為功率因數校正(PFC)電感、輸出濾波電感、諧振電感、EMI 差模電感和反激式變壓器鐵芯用于光伏逆變器、儲能逆變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服務器電源、UPS 電源、5G 通信等領域。
目前磁粉芯外資生產企業主要有韓國昌星(CSC)、美磁(Magnetics)、阿諾德、韓國東部集團,這 4 家公司占據了 40%以上的金屬磁粉芯市場。
國內約50~60家金屬軟磁粉芯生產企業,其中鉑科新材、東睦股份、龍磁科技等產能相對較大。
2019年,中國各類金屬軟磁粉末加金屬磁粉芯產量約 18 萬噸,產值約 90 億元;2020年,盡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但疫情后需求刺激,2020年與2019年相比增長約 8%,產量約19.5 萬噸,產值約 100 億元。
新能源打開軟磁需求空間
電動化智能化時代,軟磁材料終端領域應用廣闊,主要包括電網、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5G 通信、無線充電、UPS、變頻空調、軌道交通、綠色照明等領域。隨著新能源革命推進及軟磁材料技術進階,軟磁材料市場空間快速擴大,需求增速不斷提升。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徐徐開展,提升非晶軟磁材料需求
軟磁在電網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制成配電變壓器實現電能的轉化與傳輸。電力變壓器是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按照合理的電壓等級升壓輸電并分級降壓配電。由于現代電力系統輻射范圍廣闊,為了減少輸電過程中的損耗,需要將電壓提升至 110KV 以上的超高壓,部分遠途線路甚至需要 500KV 以上的特高壓;而在配電環節,則需要將電壓逐級降低并分配到終端用戶。
配電變壓器領域主要采用硅鋼材料和非晶材料。非晶合金材料憑借高磁導率、低矯頑力、高電阻率等材料特性,電磁能量轉換效率顯著優于硅鋼材料,空載損耗較硅鋼變壓器降幅可達到 60%左右,主要應用于農村電網、城鄉結合處及內蒙古、云南、貴州等相對邊遠的地區。硅鋼變壓器則憑借運營穩定、抗突發短路能力強的優勢目前主要用于城市電網或工業區等長期處于高負荷的地區。
目前市場內上硅鋼變壓器為主,非晶變壓器為輔。
2018-2020年,國家電網非晶合金變壓器招標量占比分別為27.44%、23.22%和15.49%;2019、2020年,南方電網非晶合金變壓器招標量占比分別為74.40%、58.82%。綜合來看,2020年國內非晶合金變壓器的市場份額占比約為25%。
2021年電網投資同比增長 5.4%,十四五電網投資規模向好,帶動軟磁材料需求增長。
2022年 2 月 15 日,國家電網 2022 年數字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強調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奮力開創數字化賦能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和電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一方面是圍繞“雙碳”建設的大規模電網升級改造投資和重大項目,另一方面是依托升級轉型需求而加大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投入。
2021年國家電網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為 4951 億元,同比增長 5.4%,十四五期間新型電力系統有望加速建設。
“雙碳”目標下,非晶合金市占率有望提升。
隨著國家對“碳達峰”、“碳中和”整體規劃和目標的確定,以非晶合金等材料制造的高效節能變壓器有望替代部分硅鋼市場。
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能源局 2020 年 12 月聯合印發的《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 (2021-2023)》要求加快高效節能變壓器推廣應用,明確要求禁止未達標變壓器接入電 網,“自 2021 年 6 月起,新采購變壓器應為高效節能變壓器。
到 2023 年,高效節能變壓器在網運行比例提高 10%,當年新增高效節能變壓器占比達到 75%以上;開展非晶合金等高效節能變壓器用材料創新和技術升級,加強立體卷鐵芯結構等高效節能變壓器結構設計與加工工藝技術創新”。
非晶合金憑借其材料本身的屬性具備生產、應用、回收全流程節能、空載損耗低的特點,能夠滿足國家電網“三型兩網”戰略發展目標中對高效、節能、高流量密度型配電變壓器的需求,以非晶合金等材料制造的高效節能變壓器有望替代部分硅鋼市場。
我們假設未來國家電網投資建設增速為5%,變壓器需求量增速保持一致為 5%,平均每臺變壓器的軟磁材料需求量為700kg,預計中國市場2025年變壓器領域的軟磁需求量達16.24萬噸,按照單價1.2萬元/噸計算,市場規模達19.49億元。
光伏發展進入快車道,金屬軟磁粉芯需求提速
軟磁材料主要用于光伏發電系統的中的光伏逆變器。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通過對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的不穩定直流電進行自動跟蹤,以最大效率將其轉換為穩定的直流電,再進一步逆變成交流電向電網輸送,即光伏發電并網。
逆變器對于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的效率、穩定性、可靠性具有關鍵影響,是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件。
金屬軟磁粉芯主要用于組串式逆變器,硅鋼主要用于集中式逆變器。
根據系統功率及應用場合不同,光伏逆變器可以分為集中式逆變器、組串型逆變器與微型逆變器。
由于集中型逆變器的輸出電流較大,對電抗器的抗飽和能力要求較高,因此主要采用傳統的硅鋼片電感;而組串型逆變器開關頻率較高,需要軟磁材料具備低損耗特性,金屬磁粉芯憑借更低的功率損耗快速進入組串型逆變器市場。
軟磁材料需求將受益于光伏新增裝機量的持續增長以及老化光伏逆變器的替換需求。
目前光伏發電已經實現平價上網并進入發展快車道。
2021 年開始國內利好政策密集出臺,整縣推進加持 BIPV,分布式光伏建設需求大增有望帶動組串式逆變器需求;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集中式光伏貢獻穩定增長,集中型逆變器受益。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1 年中國新增裝機量為 54.88GW,預計 2022 年光伏裝機量為 75~85GW;BENF 初步統計 2021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 183Gwh,預計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為 210GW。
我們預計 2025 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 176GW,全球新增裝機量需求為 345GW。光伏逆變器逐年上升的高存量背景下,其替換需求將成為軟磁需求增長的另一推動力。
由于光伏組件平均壽命為 20-25 年,光伏逆變器的 IGBT 零部件壽命為 10-15 年,因此,光伏逆變器的替換需求主要來自 10 年前后的光伏裝機量。
我們按照光伏逆變器的壽命為 10 年進行測算,2025 年中國需替換的光伏裝機量為 15GW,全球光伏裝機量的替換需求為 53GW。
按照 1GW 光伏裝機量需要軟磁材料 200 噸,每噸軟磁材料價格為 3.5 萬元計算,2025 年中國和全球光伏領域的軟磁需求量分別為 3.82 和 7.96 萬噸,市場規模為分別為 13.36 和 27.86 億元。
金屬磁粉芯需求或將受益于組串式逆變器市占率提升。
分布式光伏電站基于安裝靈活、安全性高、經濟性高等優勢,裝機容量從 2016 年的 6.1GW 提升至 2020 年的 78.1GW,CAGR 為 66.5%。
分布式裝機容量上升帶動組串式逆變器市占率提升,出貨量占比從 2016 年的 32%提升至 2019 年的 60%。
未來組串式逆變器基于成本下降、功率增強等優勢,或將逐漸擠壓集中式逆變器市場空間,帶動金屬磁粉芯需求提升。
儲能在“雙碳”政策推動下發展加速,金屬軟磁粉芯受益
軟磁材料主要用于儲能模塊(充放電及逆變模塊)電源中,以金屬軟磁粉芯為主。
儲能技術是新能源發展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儲能具有消除電力峰谷差,實現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平滑輸出、調峰調頻和備用容量等作用,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是滿足新能源發電平穩接入電網的必要條件之一。
根據國家規劃,預計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 50%。2021 年冬季,全國各地“拉閘限電”頻現,再次提醒人們新能源充分承擔電力系統責任的重要性,而這恰恰需要儲能系統的跟進調節。
隨著“雙碳”進程不斷推進,新能源將成為各地的主力電源,儲能系統更能發揮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重要作用。
各地出臺政策扶持儲能發展,儲能逆變器前景廣闊。
多個省份發布政策提出儲能配置的要求,以緩解電力消納問題,例如新疆電儲能設施所充電的電量給予 0.55 元/千瓦時的補償,昆明對于集光伏發電、儲能、充電為一體的示范站,給予 50 萬元/座的一次性補貼等,政策扶持下,儲能逆變器裝機量有望高速增長。
儲能裝機量指數型增長帶動軟磁需求提升。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全球儲能市場 2030 年前將以 33%的年均復合增速增長,至 2030 年累計裝機容量為 358GW。
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也在 2021 年的 7 月正式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儲能行業的發展規劃與目標,到 2025 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累計裝機規模 30GW 以上。
我們預計全球儲能 2021-2025 新增裝機量為增速為 50%,預計 2025 年新增裝機量為 34.17GW,對軟磁的需求量為 1.03 萬噸,軟磁市場規模為 3.18 億元。由于儲能逆變器與光伏逆變器很大程度上同源,大部分光伏逆變器廠家已布局光儲一體化路線,參與儲能逆變器市場的競爭。
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快速發展帶動金屬軟磁粉芯等軟磁材料需求提升
充電樁、車載充電器 AC/DC 和車載 DC-DC 變換器是軟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的三個主要應用領域。
AC-DC 車載充電器即 OBC,輸入交流電源,輸出直流,是直接給動力電池充電的裝置;DC-DC 變換器則一般用于高壓電池包給低壓車載電子器件的供電,用于將高壓小電流轉換為低壓大電流。
此外照明系統、ECU(電子控制系統改)、BMS(電池管理系統)、PDU(電源分配單元)、倒車雷達系統、胎壓檢測系統、無人駕駛感應系統、車身 EMI、傳感系統等部件均使用了軟磁材料。
金屬軟磁粉芯和鐵氧體粉芯制成的 PFC 電感廣泛用于充電樁中,起儲能、濾波作用。
鐵硅磁粉芯的磁通密度高、體積小、損耗低、內部氣隙均勻,在磁化時這些分布氣隙能夠存儲相當大的能量,不會增加多余的氣隙損耗,且均勻氣隙帶來的“軟飽和”特性,使它在直流偏置下工作更加安全,不會發生進入飽和區而導致電子元器件失效的情況。
因此鐵硅磁粉芯電感使充電樁運轉能力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無噪音,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正逐漸對鐵氧體軟磁形成替代。
另外納米晶可制成互感器和漏電保護開關用于充電樁中。由于納米晶具有非常高的磁導率,其做成的互感器、漏電保護開關,具有高靈敏度、低損耗特點,可降低充電樁體積及損耗。
新能源汽車需求確定性增長。
2021 年中國和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分別為 351 萬輛和 669 萬輛,分別同比增長 1.65 倍和 1.06 倍。
2022 年 1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淡季不淡,銷售 43.1 萬輛,同比增長 1.4 倍。
展望 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維持自然高速增長,美國新能源補貼政策有望推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全球新能源汽車有望在更多爆款車型的共同推動下維持銷量高速增長和滲透率快速提升,我們預計 2022 年中國和全球的新能源車銷量分別同比增長 58%和 50%至 555、1004 萬輛,至 2025 年中國與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達到 1300 和 2404 萬輛。
軟磁材料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需求 2025 年可達 6.49 萬噸。
我們按照每輛新能源車軟磁用量為 2.7kg 測算,新能源汽車用軟磁材料售價為 5.2 萬元/噸,預計 2025 年中國和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軟磁需求量分別為 3.51 和 6.49 萬噸,市場規模分別為 18.25 和 33.76 萬元。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拉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截至 2021 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 保有量為 784 萬輛,同比增長 59.25%;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 261.7 萬臺,同比增加 70.1%,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 114.7 萬臺,隨車配建充電樁 147.0 萬臺。車樁增量比 2021 年為 3.75,存在下降空間。
充電基礎設施在《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被納入“新基建”,成為七大產業之一。
政策加碼下新基建有望加快短期充電樁建設節奏,同時持續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充電樁中長期建設保障空間,軟磁材料需求將直接受益充電樁的建設。
2025 年充電樁的軟磁需求量或將達到 2.47 萬噸。
我們給予充電樁 50%的增速,按照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分別占比 15%和 85%計算,交流充電樁每臺 7kw,直流充電樁每臺 60kw,1GW 充電樁的軟磁用量為 100 噸,則中國充電樁市場 2025 年軟磁需求量為 1.23 噸,由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約 50%,我們粗略假設中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占比約 50%,則 2025 年全球充電樁的軟磁需求量為 2.47 萬噸,市場規模為 12.82 億元。
變頻空調滲透率提升,軟磁受益
軟磁材料主要用于變頻空調的 PFC 電感中。在變頻空調輸入整流電路中,起到電源輸入功率因數的調節、抑制電網高次諧波的儲能升壓電感的作用。
變頻空調具備快速制冷制熱和節約能耗等優勢。
目前中國電網的電壓為 220v、50Hz,在此環境下工作的空調被稱為定頻空調;而變頻空調是指可根據環境溫度,通過變頻器改變壓縮機供電頻率,調節壓縮機轉速,進而通過壓縮機轉速的快慢調節制冷量,從而達到控制室內溫度的目的的空調。與傳統定頻空調相比,變頻空調具有快速制冷(制熱)、節能、溫度精準控制、電壓適應范圍寬等優點。
中國家電領域隨著 2020 年 7 月國家空調能效標準的提高,定頻空調將全面升級為變頻空調。早在 2007 年時,日本的變頻空調在家用空調中的占比就已經達到 99%以上,歐美國家的變頻空調普及率也在 70%以上,而中國 2013 年空調銷量中,變頻空調占比僅為 33%。隨著家電領域能耗標準的提升,變頻空調滲透率逐年上升,由 2013 年的 33% 穩步上升至 2021 年 1-10 月份的 69%,未來有望形成全面替代。
變頻空調滲透率提升拉動軟磁需求。
據產業在線數據,2021 年全球空調銷量為 1.67 億 臺,我們假設未來 4 年的年均增速為 4%,則 2025 年空調銷量將達到 1.96 億臺。假設 2025 年變頻空調銷量滲透率達到 100%,按照行業平均水平每臺空調需要 0.25kg 軟磁材料計算,空調領域對軟磁材料的需求量將由 2021 年的 2.93 萬噸提升至 2025 年的 4.89 萬噸,市場規模為 12.23 億元。
UPS 領域受益數據中心建設需求爆發
軟磁材料主要制成 UPS 電感應用于高頻 UPS 電源中,實現儲能、濾波、穩壓等功能。
UPS 即不間斷電源,是能提供持續、穩定、不間斷電能供應的電力電子設備。
它以逆變器、整流器、蓄電池為主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備用電源以防止重要設備因電能中斷而遭受損失,并且可改善電能質量,使設備免受高低電壓、突波、雜訊、頻率不穩及電磁的干擾,滿足用戶對于電能質量的需求,主要應用于單臺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系統或其他電力電子設備。
UPS 工作原理如下圖,在電網電壓正常時,通過電網給負載供電的同時也給儲能部件充 電;當突發停電時,UPS 由儲能部件供給負載所需電能,維持負載的正常運行(如紅色虛線→所示);當負載嚴重過載時,對于在線式 UPS,電網電壓直接給負載供電(如綠色實線→所示),對于離線式或者互動式 UPS,一般出現過載保護。
UPS 主要用于數據中心的配電系統。
數據中心建設涉及配電、制冷、安防等大量相關設備,UPS 主要適用于配電系統。 “東數西算”工程將帶動數據中心規模提升。
中國數字經濟增長強勁,數字化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2020 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 39.2 億元,同比增長 9.7%,在 GDP 中的占比為 38.6%。
2022年 2 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數據中心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2025年全球 UPS 領域的軟磁需求量或將為 5.35 萬噸。
2020年全球 UPS 市場規模為 806 億元,我們假設未來 5 年市場規模逐年增長 20%,則至 2025年 UPS 市場規模將達到 2007 億元。
按照電感器價值占 UPS 總價值 2%,電感磁芯占電感器價值 60%估算,2025 年全球 UPS 領域軟磁市場規模為 24 億元,按照軟磁價格 4.5 萬元/噸計算,需要軟磁 5.35 萬噸。
無線充電領域受益 5G 通信和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軟磁在無線充電中起導磁降阻、隔磁屏蔽作用。軟磁材料主要作為無線充電發射和接收兩端與線圈相貼合的磁性片狀輔材,通常被稱為“導磁片”或“隔磁片”。
目前發射端主要使用鐵氧體軟磁,接收端鐵氧體、非晶、納米晶并行。
非晶、納米晶材料的優勢在于高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納米晶具有更高的磁導率和更低的磁損,同時能夠做到柔軟超薄化,這是鐵氧體軟磁難以實現的。
鐵氧體軟磁的優勢在于性價比較高,特別是在大功率的發射端選材時,納米晶軟磁成本可能是鐵氧體軟磁的 2 倍以上。
預計未來高端輕薄化接收端向納米晶切換,發射端和大功率接收端以鐵氧體主導。
目前市場上發射端磁性材料全部使用鐵氧體軟磁,追求輕薄化的高端機型在軟磁片的選擇上 逐步從鐵氧體向納米晶方案轉變,而在電動車等大功率無線充電領域上,還是以鐵氧體 為主導。
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將帶動無線充電領域需求釋放。
5G 時代拉動智能手機換機需求,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 2021 年扭轉頹勢同比增長 5%,未來疊加無線充電城滲透率提升,手機充電用軟磁材料有望快速增長。
同時可穿戴設備近年來增長迅速,可穿戴耳機、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熱潮有望帶動軟磁材料需求進一步提升。
無線充電在新能源充電領域主要包括電磁感應式、無線電波式和磁場共振式,但由于技術規范和商業模式不夠成熟,當前都還處于探索應用階段。
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增長較快。
據智研咨詢數據,2015 年至 2019 年,全球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從 17 億美元增長至 8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49.97%;2024 年,全球無線充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50 億美元。
據 IHS 預測,2020 年無線充電發射端和接收端產品有望分別達到 99 億美元、26.9 億美元。
我們測算 2025 年無線充電領域軟磁需求量為 2.67 萬噸,市場規模為 12.04 億元。
除以上主要應用領域外,軌道交通、電能質量整治、粒子加速器等其他市場未來價格隨著環保節能要求的提升以及金屬創新與迭代,對軟磁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光伏和新能源汽車是軟磁主要增量市場
經我們測算,軟磁材料需求量預計將由 2020 年的 23.95 萬噸增長至 2025 年的 48.88 萬噸,復合增速為 15.34%;市場規模將由 2020 年的 57.89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150.77 億元,復合增速為 21.10%。
電力系統變壓器對軟磁的需求量最大,2025 年占軟磁總用量的 33%,但由于非晶個硅鋼的單噸價格較低,市場規模占比逐年降低,至 2025 年為 12.93%。
光伏和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增幅明顯。光伏裝機量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不斷提升帶動軟磁需求,同時由于光伏和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的軟磁附加值較高,因此市場規模增長明顯。
2025 年光伏和新能源汽車所需的軟磁市場規模占比分別為 22.4%和 18.5%,是最主要的軟磁應用領域。
軟磁材料重點上市公司梳理
金屬磁粉芯領域上市公司主要有鉑科新材、東睦股份和龍磁科技;鐵氧體軟磁領域上市公司主要有橫店東磁和天通股份;非晶和納米晶領域上市公司主要有云路股份和安泰科技。
鉑科新材:金屬軟磁粉芯龍頭鉑科新材專注金屬軟磁粉末、金屬軟磁磁芯及相關電感元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產品以鐵硅系金屬軟磁為主,從“鐵硅一代”金屬磁粉芯逐步升級完善,建立了一套覆蓋 5kHz~2MHz 頻率段應用的金屬磁粉芯體系,可滿足眾多應用領域的性能需求。公司現已推出行業領先、具有更高頻低損耗特性的“鐵硅四代”,性能兼容部分鐵氧體軟磁及非晶、納米晶材料。
鉑科新材
2021 年 1-9 月份擁有金屬軟磁粉產能 16500 噸,我們預計全年產能約 2.5 萬噸。2021 年公司發布擬發行 4.14 億元可轉債募集項目,用于高端金屬軟磁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將新增金屬軟磁材料年生產能力 2 萬噸,產能有望持續領先。
公司整合磁性材料產業鏈,具備協同優勢。通過對金屬軟磁粉末核心制備技術及應用、金屬軟磁粉芯壓制技術工藝及應用和電力電子技術應用的掌握,可以從磁性材料原材料到電感元件的各環節進行生產成本和品質的控制,更好滿足客戶或用戶在時間、成本、效率、性能方面對產品的要求,使公司金屬軟磁材料及電感元件在性能占優的前提下更具性價比優勢,從而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應用領域拓展能力。
鉑科新材積極開拓金屬磁粉芯的適配行業,引領了金屬軟磁粉芯在變頻空調、光伏逆變器、UPS 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
公司依托優異的產品性能及長期可靠的的供貨能力,已與 ABB、比亞迪、格力、固德威、華為、錦浪科技、美的、TDK、臺達、陽光電源、伊頓、中興通訊(按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廠商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和市場合作,基于對產品性能及供貨能力的考量,而且對供應商轉換成本較高,需要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因此公司得以保障優質用戶資源的積累。同時公司通過與用戶的技術合作,來增強用戶粘性,促進公司業績穩定的向上發展。
公司金屬軟磁粉芯產銷量逐年增長,產能利用率較高。
2021Q1-Q3 金屬軟磁粉芯產量為 1.61 萬噸,產能利用率達 98%;銷量為 1.53 萬噸,產銷率達 95%。
公司毛利率近年來呈下滑趨勢,但與同行業公司相比較毛利率仍處于較高水平。
2018- 2021Q1-3 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40.76%、42.14%、38.88%和 34.49%。,毛利率逐年下降主要是下游太陽能光伏、家電等行業的部分降價壓力傳導以及原材料鐵、純鐵和工 業硅漲價所致。
雖然公司近兩年持續進行工藝改進、產品升級以及產能擴充,通過降本增效、提升管理、規模效應等降低產品單位成本,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原材料價格階段性上漲過快仍對公司 2020 年及以后的產品降本措施效果蠶食較多,毛利率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東睦股份:
唯一擁有 PM、MIM、SMC 三大粉末冶金業務東睦股份主要業務包括粉末冶金壓制成形零件(PM)、金屬注射成形零件(MIM)和軟磁復合材料即軟磁金屬軟磁粉芯(SMC)三大板塊,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合金粉末、鐵粉芯、合金磁粉芯三大粉末冶金業務的企業。
公司合金磁粉芯營業收入逐年增長,營收占比維持在 10%左右。2016-2018 年,受產量增加及銷售價格上漲帶動,公司軟磁業務營業收入逐年上升;2019-2020 年,由于光伏及家電價格下調,公司軟磁產品售價相應降低。
2021 年公司通過增加光伏和高效家電領域的軟磁材料產能,提升對新能源汽車和 5G 通信等領域軟磁材料的供給保障,軟磁材料銷售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21 年上半年已達到 2.37 億元,同比增長 88.84%,毛利率大幅增長至 27%。
2022 年起,公司將 SMC 板塊作為最優先級發展方向。金屬軟磁粉業務主要依托東睦科達平臺,東睦科達成立于 2000 年,磁性材料技術積淀深厚,2014 年 11 月東睦股份收購其 60%股權,2022 年 1 月公司擬收購剩余 40%股權,現已支付 50%的股權交割費。
同時公司擬收購德清鑫晨 100%股權,該公司主要銷售鐵硅粉、鐵硅鋁粉、鐵鎳粉、超級鐵硅鋁粉以及其他粉末增值產品,唯一客戶是東睦科達。兩次股權收購將有利于金屬軟磁粉業務發揮產業鏈協同優勢、合理配置產業資源、加快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
公司現擁有合金磁粉芯年產能 1.5 萬噸,公司預計 2024 年達到 4 萬噸產能。
公司目前產能利用率偏低,2020 年金屬軟磁粉芯產、銷量分別同比增加 40.69%、44.85%至 9599 噸、9083 噸,但產能利用率仍不足 70%。未來公司將通過擴大產能和調整產品結 構提升產能利用率。
公司 2021 年底完成新增 55 臺液壓設備,2022 年合金磁粉芯產能預計擴大到 2.6 萬噸/年;2023 年末完成新建廠房及相關生產設備的購置,2024 年合金磁粉芯產能擴大到 4.0 萬噸/年。
在下游具體應用上,公司擬增加光伏和家電領域的合金磁粉芯產能,提升對 5G 通信等領域的合金磁粉芯供給保障。
龍磁科技:軟磁磁粉芯后起之秀
龍磁科技 2020 年 9 月成立龍磁金屬公司(安徽省金寨縣)正式進入軟磁行業。
過去主要從事永磁鐵氧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計劃通過全產業鏈打造軟磁及器件項目——粉料制備、粉芯產品(金屬磁粉芯、鐵氧體粉芯)、電感器件三位一體全面發展, 形成電感成品核心競爭力。其中軟磁粉芯業務由龍磁金屬負責,電感器件業務由龍磁新能源負責。
龍磁科技現擁有金屬磁粉芯年產能 3000 噸,公司預計 2022 年將達到 5000 噸;鐵氧體軟磁設計產能 6000 噸/年,預計 2022 年三季度投產。
軟磁粉料生產線和磁芯生產線建設同步推進,金屬磁粉芯已有小批量對外銷售,主要為家用電器和中小型光伏逆變器廠商配套。汽車及消費電子的認證周期相對較長,目前在接洽中。
橫店東磁:深耕磁材 40 載,享“中國磁都”稱號
公司深耕磁性材料行業 40 年,被譽為“中國磁都”。橫店東磁 2006 年上市,初期主營產品為鐵氧體軟磁與鐵氧體永磁,后逐漸發展為“磁性材料+器件”和“光伏+鋰電”兩大產業群。
公司磁性材料產品主要包括永磁、軟磁、塑磁、旋磁、納米晶、預燒料等,器件產品主要包括振動器件、音圈模組、電感、隔離器、環形器、無線充電模組等。
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擁有年產 3.5 萬噸鐵氧體軟磁(錳鋅、鎳鋅和鐵粉芯)、17 萬噸鐵氧體預燒料、14 萬噸永磁鐵氧體、2 萬噸塑磁的生產能力,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鐵氧體磁性材料生產企業。 公司磁性材料營業收入逐年增長。
2021 上半年公司磁性材料營業收入達 19.86 億元,同比增長 36.34%。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遠洋運輸價格暴漲影響,營業成本同比增長 45%,導致毛利率略有降低,為 27.1%。
2016 年及之前,公司鐵氧體軟磁經營數據單獨披露,可以發現鐵氧體軟磁毛利率普遍低于鐵氧體永磁毛利率,常年維持在 30%左右。隨著永磁鐵氧體營業收入逐年增加,鐵氧體軟磁在磁性材料中的營收占比 2016 年降低為 29.15%。
公司研發實力雄厚,下游綁定華為、三星等高端客戶。
公司不斷將積累的研發成果導入量產環節,始終保持了產品的技術領先、品質卓越,從而為公司贏得了眾多全球 500 強企業或行業領先企業的信賴,如華為、特斯拉、博世、博澤、三星、法雷奧、松下、電產、格力、美的等均為公司的客戶。
軟磁事業部銳意革新,將繼續推進產品升級與產能擴張。
2020 年軟磁事業部通過 5G 新項目開發,使得 MnZn 產品高速增長;同時大力開拓汽車電子市場,取得多個汽車新項目定點開發生產資格。
軟磁部在加大投資和技改力度的基礎上,繼續聚集高端客戶,積極配合客戶新品開發,在保持了錳鋅和鎳鋅等產品在高端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外,還提高了磁粉芯、納米晶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021 年軟磁部將通過持續推進 5G、新能源汽車等相關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深化與各領域高端客戶的合作;根據市場開發進度,適時進行產線擴產;持續推進工廠自動化和生產數字化建設,以降低用工成本。
天通股份:國內領先的鐵氧體軟磁生產企業
天通股份以磁材料起家,現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和高端專用裝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電子材料包含磁性材料與部品、藍寶石晶體材料和壓電晶體材料;高端專用裝備包含粉體材料、晶體材料及半導體顯示專用設備。
在磁性材料領域,公司主要從事軟磁材料和磁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錳鋅鐵氧體材料及其磁芯、鎳鋅鐵氧體材料及其磁芯、金屬軟磁材料及其制品、滿足 NFC 和 Qi 標準以及 AIRFUEL 的無線充電用磁片等。
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云端服務器、通訊、消費類電子、計算機及外部設備、新能源工業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2011 年以來,公司磁性材料產品營業收入波動較為平緩,營收占比逐年降低。
隨著公司在專用設備制造和電子部品制造等領域的拓展,磁性材料業務營業收入雖較為穩定,但營收占比由 2009 年的 61%下降至 2020 年的 22%。
公司鐵氧體軟磁毛利率區間為 20%~30%。2016-2018 年受產品配方優化等影響,毛利率提升至 25%以上。
2020年通過持續對磁性材料生產車間進行技術改造及自動化投資,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再上一個臺階,配合頭部客戶完成了無線充電用軟磁材料的開發并量產交付,產能得以提升。
2021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3.88 億元,同比增長 32%,毛利率提升 2.83%至 26%。
天通股份鐵氧體軟磁研發投入逐年提升,技術持續攻克。
鐵氧體軟磁是公司最早產品,公司在優化材料主配方、添加關鍵元素,改善預燒溫度、優化粒度和粒徑分布以及改善低溫磁晶各向異性等核心技術上擁有豐富的理論儲備與實踐經驗,是行業內高精度、異型復雜件等高難度材料研發與生產的領先企業,2020 年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收比增長至 5.69%。
公司產品產銷量較為穩定,主要生產開關電源磁性材料,產能超 10 億只;其次為濾波磁性材料,鎳鋅磁性材料和 NCF 鐵氧體磁片,四者 2020 年產量分別為 8.62 億只、4.71 億只、2.25 億只和 0.34 億只。
另外公司年產 3300 噸高端專用磁性材料項目已得環評批復;年產 2 億只智能移動終端和汽車電子領域用無線充電磁心項目已通過環評自主驗收。
云路股份:非晶材料龍頭企業
云路股份主要生產軟磁材料及衍生品,已形成非晶合金、納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
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力配送領域,同時向新能源汽車、新基建、軌道交通、消費電子、白色家電、粒子加速器等下游行業領域延伸,為全球高端客戶提供先進金屬功能材料、制品及解決方案。公司非晶合金薄帶產能 6 萬噸/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同時擁有非晶合金鐵心產能 1.85 萬噸/年,是非晶合金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
另外公司納米晶薄帶產能 3600 噸/年,霧化粉末產能 3990 噸/年,破碎粉末產能 700 噸/年,產品結構完善。
公司擬再建產能納米晶超薄帶 5000 噸/年,霧化粉末新增 5 條千噸級生產線,非晶立體卷鐵心新增萬噸產能。若募投項目都能按計劃順利投產,公司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
公司營業收入與毛利較為穩定,非晶薄帶與非晶鐵心貢獻主要業績。
2021年上半年,工業純鐵價格上升疊加美元貶值,公司非晶合金毛利率略有下降。
2019年公司納米晶超薄帶實現技術突破,逐漸實現批量生產,納米晶合金銷售收入與毛利逐漸提升。
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電力行業制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成為國家電網、奧克斯、日本東芝、ABB等企業的合作伙伴,產品銷往東南亞、南亞、北美等全球各地,服務于全球十余個國家和地區。
安泰科技:納米晶產能行業領先
公司脫胎于中國鋼研院,是國內較早進行非晶與納米晶研發與生產的企業之一。
公司“十四五”戰略確立了“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產業”及“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行業”兩大重點發展方向,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產業主要包含稀土永磁材料和非晶及納米晶材料。
公司非晶與納米晶材料主要由全資子公司安泰非晶公司主導。
2020年公司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鎖定主流客戶需求,加大超寬超薄納米晶帶材推廣,拓展納米晶鐵芯在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銷售。
公司納米晶市占率全球第二,國內第一。
根據 QY Research,安泰科技的納米晶全球市占率為 9%,僅次于日立金屬,高于云路股份的1.61%。
報告總結
在“雙碳”政策驅動下,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發展提速,疊加電力系統改造升級以及“東數西算”等工程推進,軟磁材料的市場空間加速擴大、需求增速持續提升,軟磁材料相關企業受益明顯。
行業公司:(1)鉑科新材:金屬軟磁粉芯龍頭;(2)東睦股份:唯一擁有PM、MIM、SMC 三大粉末冶金業務的企業;(3)云路股份:非晶材料龍頭企業;(4)橫店東磁:鐵氧體軟磁材料龍頭;(5)安泰科技:納米晶產能行業領先。
風險因素
政策對新能源發展的影響;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海外軟磁供給大幅增加。
—————————————————————
請您關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
報告屬于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獲取更多精選報告請登錄【遠瞻智庫官網】
馬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