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前些天,等兩個孩子睡了,我和Tony又重新整理了家庭資產表。以前都在他在主動做,時不時還拉我一起看下,連續堅持好幾年,已有6次記錄了。但這次是我主動提及,拉表出來一看,離上次已經有1年2個月了。吐槽了一下,這股票好的時候,Tony各種積
01
前些天,等兩個孩子睡了,我和Tony又重新整理了家庭資產表。以前都在他在主動做,時不時還拉我一起看下,連續堅持好幾年,已有6次記錄了。但這次是我主動提及,拉表出來一看,離上次已經有1年2個月了。
吐槽了一下,這股票好的時候,Tony各種積極主動算賬。
行情差的時候,就只字不提,閉口不聊,求生欲特別強。
這幾天股市跌出了股災的慘,換這兩天算,傷疤揭得更疼。
02
在給家庭財務算賬時,我建議做兩個表。一張是收益表,包含收入、支出、結余,這個比較簡單。另外一張是資產表。包含股票、基金、保險、銀行理財、不動產。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增減補充。分別舉舉例子,通過理一理能看到些啥:
1、在權益這一欄
包含公募、私募、個人賬戶(美股、港股、A股賬戶),在我家的金融資產里占比很大。2020股票基金增值非??捎^,但2021個人賬戶回撤很大,公募+私募算起來是虧損的。加上之前2018、2019的算在一起。本以為總體收益挺不錯的,但其實由于中間幾次大回撤,收益率比想的低不少。
因為表格做得細,我們還能一目了然看到哪些基金長期收益和回測不錯,方便自己總結和復盤。
2、保險一欄
包含健康險、儲蓄險,但最后加總時,我們只算了儲蓄險(因為我認為健康險算應急的對沖工具,不算資產)
儲蓄險我們買了近10種不同的年金or增額終身壽產品,分別計算了已交費和待交費。拿給兒子買的一款舉例,12萬*5年,目前已經繳了4年,共48萬,那么這48萬就算作資產。算一下其實心里有個數,明年這筆就繳滿到60萬,這筆用于兒子教育費用儲蓄,等我40歲以后,兒子上初高中,萬一以后要出國,而到時候40歲我們收入可能又下降了,那至少保底的部分學費我是準備好了的。
同理,其他幾筆保險年金,女兒的教育金,我們個人的養老金,強制儲蓄部分也類似計算。保險類資產算是決定未來生活品質下限,我家前后買的,平均3.5%-4%左右復利的安全增值,這部分作為保底資產,保證生活底限。
心里有數之后,也知道未來的一些剛性支出(如教育)已準備多少,還差多少,算算之后,也就清楚離“心理財務躺平”的距離還有多遠了,同時還有滿滿的成就感。
保險里面我們還配了一些港險,一看首次繳費在匯率最高點7,現在匯率6.3,就虧了10%,還好這部分占比很小。
3、信托、銀行理財一欄
之前還買過小額信托,6個月的,也買過利率還不錯的1年期以上的理財。但這一年多,不少換成了要么保險,要么權益類。因為差不多的收益,在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破剛兌,風險比以前高了,而信托更是,近年暴雷的也不少。相比而言,股票、基金,風險是顯性的,可能性也更高,儲蓄保險是安全穩定的。做此類“啞鈴式”組合顯然更合理。
銀行理財目前只考慮活期的或者3個月以內,風險等級很低的,用于可能性的額外日常開支,實際上信用卡已經覆蓋了大部分日常開支了。
4、房產一欄
可以這樣算,自住的其實不算資產,因為又不可能賣。而多余的一套可以算做資產,但別忘了先減去房貸負債。對了,車我沒有算入資產,因為折舊厲害,我算消費品,哈哈。
03
這么一review, 基本就搞清楚幾個問題:
1) 家庭真實凈資產有多少?
2)家庭配置比例合不合理,安全的,沖收益的占比分別多少?
3)投資部分,真實的整體投資收益率到底多少?能否持續?
4)未來剛性消費有哪些?(學費、車貸等)準備好了沒?
5)資產性支出每年有多少?(房貸、保險儲蓄、基金定投等)
這幾個問題清晰后,再和自己收入一算,就可以簡單算是否平衡和匹配。
不算這個帳,很多人是
收入- 消費=結余
先消費,剩下的再用于資產支出(保險儲蓄、房貸、定投、理財),但現實很殘酷,往往沒剩幾個錢。
算完之后,基本會:
收入-資產支出=消費
先留出財務規劃的錢,剩下的錢再去花費,
這樣避免了過度消費,侵蝕了家庭財務的長期收益,沒有抵抗財務危機的能力。
這么一review,還能提醒自己一些問題:
1)你的財務目標是啥?
2)目前收入夠不夠實現財務目標?
3)實現財務目標還需要多少年?
4)目前的收入穩定性是否持續?
5)還有哪些夠及向上更高收入的方法?
6)又有哪些可能性會突然降低收入?
這每一部分,也都是我們在人生財務方面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對長期現金流的思考,整理做了個圖
04
我平時很少算賬,也沒有記賬的習慣。
但本文說的「算大賬」這件事,我們挺重視的,因為它非常重要,屬于「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
我和Tony計劃以后每半年算一次賬。為啥半年呢?
6個月不長,避免浪費太多時間,算的太頻繁太細其實也不好,容易鉆到細節里,影響生活質量。
6個月也不算短,相當于做2次統計,再對未來也展望一下,年末規劃,年中審視,挺合理。
其實算賬這件事,大家真別怕麻煩。一個地方政府都有統計局,審計局,財政局同時算賬。
小家庭半年花一兩個小時,很值得。
對每年開支心里有數,對未來規劃井井有條,對自己的內心正面激勵。
這不,最近半年股票虧了不少,這次一算,離財務自由又遠了一步,立馬又有了努力工作的干勁。
公眾號:李若曦
高書一